快讯:
甲骨文书法用字的“雷区”之一刘志钧:泥与火烧造出钧瓷新风采袁浩:博物馆不能沦为摆设湖南省博物馆将推两大展览 10月可看皿方罍一座城市的博物馆:可知深度与厚度慈善拍第50天 设计师陈艳慈作品在线成交“艺术品市场经营管理人才培训”项目启动风起澜沧江·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缪倩油画作品展将于苏州基业艺术馆开幕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开幕倒计时佳士得上海秋季拍卖精选拍品抢先看中国艺术市场缺的只是时间直击香港蘇富比秋拍预览 郗海飞:朴实谦恭地与自然对话送文化,下基层-张建会大港油区书法公开课开讲传统民艺走出国门“胶东窗花”绽放英伦第十三届全运会中的美术力量 张建会白鹏传递圣火天津女子画院沉痛哀悼老领导老前辈陆焕生同志迎全运,绘津城-城市画派作品展8月26日亮相6号院《现代画僧-大憨》特展在伦敦摩尔美术馆成功举办高清图:元气淋漓龙蛇走笔——陈元龙山水画赏析一封家书传递父爱如山-吕大江追忆父亲吕云所朱惠民诗联书画大展在天津开幕 名人巨擘文坛论道民盟天津市委举办喜迎十九大美术作品展 民盟中央美术院天津分院成立“心象·墨韵”范扬人物画作品展在忻州市五台山书画院开幕“水墨问道-津门六家中国画作品展”作品欣赏水墨问道-津门六家中国画作品展在天津图书馆开幕心系家乡,恩报桑梓 “澄怀观道-贾广健艺术精品展”在永清开幕我从我心-天津美院教授周世麟水墨小品集粹质健为妍-津门八老之王颂余山水画作品欣赏笺素之上,绮思佳构-著名画家张佩钢先生妙笔欣赏笺素之上,绮思佳构-著名画家张佩钢先生妙笔欣赏最具影响力的当代书画名家:刘怀山作品欣赏孙建平、王晓曦艺术工作室入驻小淀国际当代艺术区天津青年画家陈丙利青花瓷艺术欣赏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甲骨文书法用字的“雷区”之一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7-08-25 17:35

  甲骨文“字库”须吐故纳新

  现在,喜欢甲骨文书法的人越来越多。亲近古文字,弘扬传统文化,无疑是件好事,但是,有一种现象很令人头疼——不论是大型展览会的作品集,还是散见于书刊、杂志、网络等的个人作品,且不说书法水平如何,没有错别字的作品少之又少。有人戏称“踩上地雷了。”

  对于这种现象,不能简单地斥为“作者古文字学功底太差”了事,而应冷静地分析一下产生错误的原因,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殷墟甲骨文从1899年被学者发现至今不足120年,前一百年(即2000年以前),甲骨学从少数人问津的“绝学”发展成世界性的一门“显学”,出版的专著,仅仅与文字考释有关的大型图书便有:

  1、《甲骨文编》(以下简称《文编》),原作者是孙海波,1964年中科院考古所组织专家进行了修订,196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2、《古文字类编》(以下简称《类编》),高明编,198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2008年又出版了增订本。

  3、《汉语古文字字形表》(以下简称《字形表》),徐中舒主编,1981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4、《殷墟甲骨刻辞类纂》(以下简称《类纂》),姚孝遂主编,198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其中有《甲骨文字形总表》,很便于查阅。

  5、《甲骨文字诂林》(以下简称《诂林》)于省吾主编,199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6、《甲骨文字典》(以下简称《字典》),徐中舒主编,1990年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

  以上六部书,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后来出版的不少“字典”“字编”基本上取材于上述诸书,2005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拙著《汉字书法通解·甲骨文》,其中的“字表”也基本上取材于《诂林》。

  很多人学习甲骨文字,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这些书中学来的。

  我们在充分肯定上述六部著作的历史功绩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随着甲骨学研究向纵深的发展,新考释出来的甲骨文字不断增多,文字学家们对原来考释出来的甲骨文字进行了甄别,有些混同的字形进行了精确的划分,有些误释的文字也进行了订正。近些年先后有李宗焜编著的《甲骨文字编》(中华书局,2012年,以下简称《字编》),刘钊主编的《新甲骨文编》(增订本)(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以下简称《新编》),和陈年福编著的《殷墟甲骨文字词表》(网络版,首发时间不详)等问世,其中新释、改释字都有很多。虽然这几本新书中也存在一些不同的考释,有待于学术界逐步统一,但其中那些共同的改释字,却值得甲骨文书家和学习者重视。如果甲骨文书家不把自己头脑中储存的甲骨文“字库”来一次更新,那么,这些改释字(包括分离出来的异形字),就可能变成“地雷”。本文就是希望帮助甲骨文书法爱好者进行一次“排雷”,同时也借此机会对拙著《通解》中的“字表”作部分的订正。

  你写对甲骨文的“见”字了吗?

  “见”字是一个极普通的字,但遍查《引言》中所述六部专著,无一例外地,所列甲骨文的“见”字,都有两种字形,即 ①和 ②。也就是说,这两个字形,都被用作“见”字。

  事实上,早在1982年,华南师范大学的张桂光先生即指出了这两个字是不同的。虽然二者都是“从目从人”,但①的“人”是“跪跽”的,②的“人”却是“站立”的。他根据二者在卜辞中的不同用法,得出的结论是:①是“见”,②是“望”字的早期写法。遗憾的是张先生的意见很长时间没有得到学界重视和认同。

  《诂林》虽然注意到二者构形的差异,也给它们赋予了两个不同的字头编号(①为626,②为625),但释文仍皆释为“见”。在625的引文中虽引用了张桂光先生认为二者并非一字的看法,但删掉了他释“望”的论述。姚孝遂先生所写的按语(以后简称“姚按”)中,则强调“二者有合并的趋势”。所以直到上个世纪末,搞书法的人一直把它们都当作“见”来使用。拙著《汉字书法通解·甲骨文》的“字表”也未将二者加以区分。

  直到1998年,裘锡圭先生在“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了《甲骨文中的见与视》才引起学界的重视。裘先生在文中肯定了张桂光先生认为 和 并非同一字的看法,但不同意将 释为“望”,而是根据郭店楚简释为“视”。

  裘先生的意见很快得到一些专家的认同。如李宗焜《字编》和刘钊《新编》均将 释为“视”。

  事情并未就此了结。张桂光先生在读过裘文之后,又发表了《甲骨文“ ”形义再释》,坚持释“望”,并对裘文释“视”的根据提出质疑,也有别的学者著文力挺张文。所以裘先生释“视”之说,还不敢说已成定论。我们在即将出版的《殷墟甲骨文书法探赜》一书中,虽也采用释“视”说,那是因为甲骨文已有从竖目的“望”字,而尚无真正的“视”字。希望书法爱好者密切注意②字的最终结论。而在得出确定结论之前,我们书写甲骨文的“见”字,最好取 字形为妥。

  “时髦”≠“美”

  “美”是个常用字,使用频度相当高。翻开本文引言中介绍的那六部字书,包括它们的增订本,在“美”的字头下,都可以发现有下列三种甲骨文字形:

  ① ② ③

  其中①②两类基本相同,上部是个“羊”,下部是个“大”(只不过两个“大”字的“两臂”形态有所差异),这正好与《说文解字》对“美”字的说解相吻合:“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后来人们就附会成“羊大则肥美”。李孝定在《甲骨文字集释》中论及“美”字时说“契文羊大二字相连,疑象人饰羊首之形,与羌同意。”《诂林》的“姚按”则曰:“甲骨文、金文‘美’字均不从‘羊’,其上为头饰。羊大则肥美,乃据小篆形体附会之谈。”这样,上举第③形也就堂而皇之地混进了“美”字的队伍,而且特别受书法家的青睐,因为写出来更好看一些。笔者也曾多次把它当“美”字用。

  2009年1月刘钊先生发表了《“小臣墙刻辞”新释——揭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祥瑞记录》一文,其中涉及到对 ③的考释,文中写道:“‘髦’字像人长发下垂状,旧或释‘美’,是错误的。甲骨文中真正的‘美’字皆从‘羊’作,与此不同。”也就是说③应当释作“髦”而不是“美”。此后,新出版的《字编》和《新编》,其“美”字字头下不再出现 ③形。③类的字形,《字编》释作“ ”(读音máo),《新编》则释为“髦”。因此,请大家注意,甲骨文的 ① ②释作“美”,而 ③则释作“髦”。

  所以切记:“时髦”≠“美”。

  贾书晟

  别署小山,1933年出生于山东黄县(今龙口市),历任北京师范大学电子学系主任,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现为殷商甲骨文学会会员,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学术委员会委员,京师大学堂殷商甲骨文研究院名誉院长。多年来潜心甲骨文书法教学与研究,2005年创建辅仁大学美术研究会甲骨文书法研究室,2010年组织创建京师大学堂甲骨文书法研究院,并为首任院长。著有第一部系统分析和论述甲骨文书法的专著《汉字书法通解·甲骨文》(文物出版社,2005年)。主编《殷墟甲骨文书法探赜》三卷本,正由文物出版社编辑排印中,即将出版。

来源:中国艺术报 责任编辑:简宁
53K
>>相关新闻
• 袁浩:博物馆不能沦为摆设
• 一座城市的博物馆:可知深度与厚度
• 林木:当代美术何去何从
• 中国画要过“文人”关
• 势在必行 美术教育革新
• 当代传统书画的“制作”与创作
• 全球化时代的新艺术很亲民
• 李佳桐:坚守传承中国画的原则
• 现实之下的艺术区:终究不是乌托邦
• 薛永年:写生与新传统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周年庆典 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周年庆典
  • 天津湖社会员作品在津整体亮相 天津湖社会员作品在津整体亮相
  • 刘芳进课堂讲授传统面塑技艺 刘芳进课堂讲授传统面塑技艺
  • 沽上采薇-天津山水画专委会小品展 沽上采薇-天津山水画专委会小品展
  • 《指尖的彩虹》在津首发 《指尖的彩虹》在津首发
  • 天津画院写生作品展 天津画院写生作品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