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前日得知华裔艺术泰斗赵无极老先生病逝,心里还是“咯噔”地沉了一下。总觉得他一直是矍铄的样子……也或许他在天堂仍会继续挥毫吧。这里贴上一篇写赵无极前妻、艺术家谢景兰的小文,以此怀念这两位逝去的可爱的人。虽然他们的后半生不再是夫妻,但在一起度过了二十年最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
(抗战胜利以后,赵无极与谢景兰夫妇带着儿子赵嘉陵回到故乡杭州。)
谢景兰: 不再做赵无极缪斯 嫁巴黎才子入画坛
谢景兰的第一任丈夫是蜚声国际的艺术家赵无极,第二任丈夫是法国天才音乐家、雕塑家范甸南(Marcel van Thienen)。两个男人都爱她爱到骨子里,都为她的魅力所倾倒,也都滋养着她过人的才情。在中国第二代留洋艺术家中,谢景兰是唯一兼擅视觉和表演艺术的女性,晚年更是成功地将两者融为一体。
(年轻时的谢景兰,散发着东方美女的古典气质。身后是赵无极的早期作品。)
谢景兰(1921-1995)出生于贵州一个书香世家,小名兰兰,母亲系出贵阳名门。外祖父姓乐,不仅家境富裕,更是当地著名的读书人,儿子们均考入北京大学就读。景兰的大舅更是因成绩优异而远赴美国深造。景兰的母亲是乐家长女,到了待嫁之龄,祖父非但不在富家子弟里择婿,反而属意学生里资质聪慧的谢父。
(谢景兰 1972年作 《从蓝绿中产生的形象》(双联作)230万港元 香港苏富比 2012年10月7日)
西湖畔的热恋小情侣
兰兰出生后不到一岁,便由父母抱着离开了贵阳。一家人先是居住汉口,7 岁时迁往上海。由于兰兰的母亲偏爱杭州西湖的秀丽风景,作为艺术家的谢父便在西湖葛岭下购地,兴建了花园别墅,从此全家都安居于充满诗意的西湖畔。擅长吹笛、精通音律的谢父,对爱女悉心培养,并熏陶兰兰步入音乐殿堂。14岁时,谢景兰凭借天然妙喉考上了离家不远的杭州艺专,主修声乐。同时考上杭州艺专的还有来自江苏南通的银行家的儿子赵无极,他主修绘画,与兰兰同龄。
不久,豆蔻年华的兰兰与赵无极在表姐的牵线下邂逅了,二人坠入爱河。热恋中,赵无极画了《兰兰画像》:15 岁的谢景兰系红色发带,脸如新月,目若秋水,盎然的青春似能从画里满溢。1936 年夏天,两人在西湖边留下合影:赵无极的发型和西服领带皆是最时髦的样式,谢景兰穿一袭素雅旗袍,眉眼含羞,亲密地挽着男友的臂膀。翩翩美少年和盈盈美少女,大抵就是这样的吧。
(1990年,赵无极观看前妻谢景兰的画展。摄于法国皮尔.卡丹艺术空间)
赴法深造 破婚姻而重生
1941 年,20 岁的小情侣在香港注册结婚。不久,赵无极从杭州艺专毕业,受聘为该校讲师。次年,夫妇俩的独子赵嘉陵出生。1945 年日本投降,杭州艺专正式于西湖畔开课,一家三口搬回湖边别墅居住。三年后,这对年轻夫妇从上海搭乘客轮赴法。
到法国不久,赵无极的声名很快像高山一样耸立起来,谢景兰却没有感到成就的喜悦。她不是夫唱妇随、夫荣妻贵的传统女子,她是有独立品格和才华的新女性。她不甘心只做红袖添香的随从。所以,当她明白如天籁般美妙的歌喉不能带来成就,便转学舞蹈,后来又学作曲。但灵感也躲在键盘下,没有与她共鸣。密密匝匝的痛苦裹挟着她,也微妙影响着两人的感情。
(结婚多年后依然恩爱有加的拉兰和法国音乐家、雕塑家马赛)
1952年,在一次聚会上,谢景兰初识了法国音乐家范甸南(Marcel van Thienen,1922-1998,以下简称“马赛“)。素有音乐神童之称的马赛,破悉了谢景兰眼中的忧郁密码,并疯狂地爱上了这位黑发美人。1956年,谢景兰回国,想让马赛冷处理这段令她悲欣交集的爱情,却听到了他殉情未遂的消息。深埋在她心底的感情火山终于喷薄而出。她毅然搬出了绿磨坊工作室,和马赛安顿在巴黎北邻St.Quen镇的一间小屋。
尽管赵无极做出了最大努力来挽救婚姻,但谢景兰去意已决。她要破婚姻而重生。1958年,高大英俊的马赛终于迎娶了让他魂牵梦绕多年的谢景兰。巴黎才子痴情地爱着这位东方新娘,更可贵的是,他还十分尊重她的个体独立,鼓励她充分发掘自己的艺术潜能。这让37岁的谢景兰感到久违的自由。婚后,马赛便把小提琴锁起来改行做雕塑。而谢景兰更名拉兰(Lalan),开始创作抽象画。在拉兰的后半生,能遇到这样一位痴心钟情的男人,她比方君璧、关紫兰以及更早的前辈潘玉良,要幸运许多、幸福太多。
(1975年,54岁的谢景兰仍然优雅万芳)
在画布上谱出神韵般的舞曲
说到绘画,对拉兰而言,实属后发先至,却统摄了视觉艺术中的书法和绘画、以及表演艺术中的音乐和舞蹈,其跨度之大、元素之多,在当时堪称前卫。
实际上,谢景兰与绘画的结缘,自从14岁认识赵无极就已经开始了。这不单指赵无极的绘画,还有身边师长如林风眠等前辈的熏陶。特别是1948年赴法之后,两人一起打开由欧洲艺术家构成的社交圈。拥有中国女性特质的谢景兰,很多时候充当赵无极的公关和外交官。在这人物际会的过程中,她直接受到维德•西瓦(Viera de Silva),苏拉吉(Pierre Soulages),亨利•米修(Henri Michaux)等当时风头正劲的画家和评论家的影响,在哲学思考和绘画概念上都获得了启发。
(谢景兰 1960年作《兰蓝》98万港元 香港苏富比 2012年4月2日 此作尽显摩拳擦掌、猛虎出笼的精神)
开始抽象画创作之初,拉兰很自然地整合了前夫的神韵,后又融合了自己在音乐舞蹈中感悟的诸多元素,形成了独特画风。这些集动感、节奏和韵律于一体的作品,令西方人大为倾心。4年后,拉兰的画作与马赛的雕塑联袂展出,轰动法国艺术界。
看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尽显摩拳擦掌、猛虎出笼的精神,与中外女性画家常见的理智柔娴相比,风格甚为迥异,更显张扬。日后的拉兰,在七十至八十年代初于老庄哲学中得到灵感,并融合南宋大家马远、夏圭的山水意韵,进入了恬淡的境界。但到了第三阶段,也就是八十至九十年代的时候,步入晚年的她反而重拾劲道,激情依旧。从抽象到具象再回抽象,走了一圈而进入化境的缪斯女神,一次又一次在画布上谱出神韵般的舞曲。
1995年,谢景兰在法国南部小镇意外因车祸去世。马赛成了孤独的天鹅。他创作了大量纪念拉兰的电子音乐,4年后,捧着她的画作含笑而逝。(作者 杜卡)
(谢景兰 1981年作《无题》54.8万港元 香港苏富比 2011年10月3日 透着南宋山水画的恬淡境界)
“母亲兰兰精力非常充沛,她挥笔于画布;她创作电子音乐;她自编自舞,也为他人编排现代舞;她还译诗、诵诗、写诗;她总是那么丰富,那么富于灵气。“
——谢景兰独子赵嘉陵
(谢景兰在她法国南部的工作室里,那样的目光明亮,那样的清挺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