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当下青年批评家不断走进公众视野。艺评人雷祺发在《美术报》发文说,专门从事批评工作代价高和稿费太低等原因导致了青年批评家面临艺术批评难以独立的困境,存在“坐台批评”现象——批评家为稿费撰写批评,通过褒奖、拔高作品好的方面来满足对方的审美观念与赞扬心理。而批评家的工作应该是批评理论史的书写与建构,成为优秀的艺术扄家需要具备多方面因素:第一,深厚的学术功底与见解;第二,保持对当下问题的敏感度和参与能力;第三,良好的对外沟通与资源整合能力。青年批评家需要努力和坚持批评的独立性,形成独特的批评观,自信自己的学术定位与价值。
公共博物馆
应公开藏品的高清图像
传统社会强调“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但当下社会日益数字化,文物藏品被观看的形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更多地通过数字化模拟和虚拟现实技术了解艺术品。对此西南大学教师左赛男发文说,保守的公共艺术机构应该做出顺应时代的改变。归属于公共博物馆、美术馆等的大量藏品已过版权年限,博物馆只是代理监管者,文物艺术作品是全人类的财富,应该属于公共领域。在文化、商业、科研等用途方面,公共收藏领域的艺术作品版权限制应该被取消或者改变,公共博物馆应该公开藏品的高清图像和开放使用版权,这不是放弃版权,是与版权同行。
科技助推艺术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隽在《美术报》发文说,在科技的支撑和推动下,艺术在融合空间、媒体、商业与金融等方面存在巨大发展空间。第一,科技为艺术创作带来更多的灵感和表现形式;第二,科技使艺术展示跨越了时间和空间,拓展了博物馆的宽度和深度;第三,科技为艺术品鉴定和溯源提供了新路径;第四,科技拓展了艺术品交易的广度和深度,技术为艺术品交易提供了宽广的获客渠道和宣传途径、便捷的金融支持。
博物馆应是一个文化休闲场所
如今,博物馆藏品不断汇聚、展览不断丰富、观众日益增多,“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成为热议话题。南京博物院副院长刘文涛表示,传统博物馆强调收藏、教育、研究三大功能,但在当下,博物馆还应该是一个文化休闲场所,让观众可以看展览、听戏、约会好友,以滋养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规范民众的行为、丰富精神世界。博物馆文化的青春化、时尚化成为大趋势,举办分龄分众的教育活动成为必然。博物馆最重要的使命是通过科技、媒介、创意和创新的服务让静态的文博资源为大众所接受、理解,让民众体味到文物的美,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