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林明杰近日在《新民晚报》上发文说,近现代中国美术虽然才仅仅百余年来历史,非殷商之远古,然而史料及实物之缺失却非常严重。但这百年历史波澜起伏,历经战乱,美术作品和美术文献遭受到的损毁和遗失情况非常严重。尤其是早期油画,实物资料严重匮乏。另外,由于观念和风尚的剧烈变动,一些曾经是风云人物的美术家被边缘化甚至被遗忘。这种情况近二三十年艺术品市场兴起过程中也可见到。市场趋利,亲疏无可厚非。但学术研究和学术收藏不能“势利眼”,不能眼中只有热门的大师,而是要关注到我们美术史曾经走过的足迹,那些曾经起过作用,在某个方面具有特点的人、事、物。
“博物馆+非遗”成为新亮点
王军近日发文说,在国家对非遗保护和文博事业日益重视的环境背景下,“博物馆+非遗”模式下保护性生产和版权转化成为新亮点,利用非遗元素与非遗技艺精髓,糅合博物馆文创衍生品的优秀设计,一大批具备文化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的文创产品孕育而生,有力地推动文博事业、非遗保护,以及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一座座非遗博物馆就是一所所大学校,一件件非遗展品就是一个个大课堂,在与现实交融,与历史勾连中,传承着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记忆、生活记忆。
当代画家
有鉴定自己作品的权利
画家究竟可不可以鉴定自己的作品?齐建秋在《收藏快报》发文说,当代画家作品的真伪,作者本人的评判意见一定具有决定的意义,画家对于自己作品的真伪能说出最具有权威的话。我国有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法,特别是1990年颁布的著作权法更是对著作者的权益及保护做了明确规定,著作者本人对于伪作的指证有着法律的效力,另外更重要的是要净化书画市场,要在当代书画市场开展打击造假、售假活动,是离不开画家本人的指证和参与的。当代书画的鉴定最终还是要由作者本人说出具有决定性的话,要把这个话语权、鉴定权交给画家。
要扭转书画界的“制作”倾向
郑利权近日在《美术报》发文说,当代传统书画面临日益严重的“制作化”危机。在这个时代中,大量的书画作品和其他物质产品一样,被大批量地“制作”与“生产”出来,而不是“创作”与“创造”出来。书法艺术的“同质化”与中国画的“商品化”极度泛滥,是当下书画生态最为独特与突出的现象。“制作”与创作,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蕴藏着深刻的艺术命题。“制作”的背后是工艺、技术、机械、复制;“创作”的背后是艺术、心象、生动与独一。要扭转书画界的“制作”格局,首先要转变对于书画传统本身的认知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