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简历
仲中晓,笔名仲笑、中笑。浙江省嘉兴市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嘉兴美术馆(嘉兴蒲华美术馆、嘉兴画院)副馆(院)长,民进中央开明画院理事,浙江开明画院院务委员,嘉兴开明画院常务副院长。杭州江南书画院特聘画师,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理事,浙江省中国画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
作品入展“12届全国美展”等三十多次全国级、省级展览,并多次获得铜奖、优秀奖以上,入编多部全国美展览作品集,作品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入编《人文浙江·美术解读浙江历史名人》、《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画家研究文献》等。出版专辑《仲中晓作品》、《仲笑作品选》、《艺术名家仲中晓》、《水墨新锋中国画十家仲中晓作品集》等。
浅谈当代画家的创作方向与价值观
嘉兴画院 仲中晓
美术工作者承载着历史与使命,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不仅仅是艺术技法的展现,更要通过艺术技法去展现作品的灵魂。美术创作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要有思维的广度、深度和角度、要有对美热烈的追求,还要有创作时忘我的投入。每个时代的文化集中体现在这个时代的哲学、美术、政治和社会上,中国的美术馆、画院与中国文化、政治的体制联系比任何国家都要紧密,美术馆、画院的存在是中国的历史和传统。当代画家不应该盲目地引导大众延续古代的诗性审美,也不应该简单地将人们引入西方的审美思维。有社会责任感的画家心里装着百姓,不趋于媚俗又不脱离大众,决非置大众审美的现实于不顾。
一、什么是当代中国美术创作?
要搞清当代美术创作的方向,必须弄清“什么是当代美术创作”。中国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从五代时期到清代,已有数千年历史,其风格与样式,经历代大师的研究和创新也变得多种多样、美不胜收,它是中国美术的瑰宝。历代中国优秀绘画的特征表明,内容题材比较规范,作品形态富有高贵和超现实的美感,还有深刻的美学内涵、优雅的意趣和欣赏价值,以及成熟的人文积淀。
“当代”可理解为当下的、正在发生的,与“过去”、“传统”相区别的。当代美术是相对于现代美术而言的,属于后现代主义艺术范畴。美术创作就是从酝酿、构图到制作完成美术作品的一系列活动及过程。是人的视觉审美创造活动,是复杂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表现,同时也是一个从审美认识到审美表现、从艺术构思到艺术表达的过程,美术创作的最终成果是美术作品。
“美术创作”狭义理解为与美术习作、美术训练相对应,可以理解为画家根据自己的审美认识和构思,运用一定的媒介、技艺和语言创制美术作品的过程及其作品。
美术创作一般都是命题创作,有自己命题创作,也有群体、组织、社会机构命题创作。它首先考虑的就是“命题”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挖掘“命题”的实质,从画者的角度诠释表达这个“命题”,通过绘画方法和技巧手段解决这个命题。
“当代美术创作”是具有时代性的艺术行为,不同时代的作品都表现出相应的时代主题,这一点从全国美展作品中反映的最为突出。譬如以“写信”为主题,在60年代中国美术的作品中,能够看出画面主人公和当时的信函方式和目的。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作品《回信》,画家依然以“写信”为主题,成功地表达了当代旅居在城市里的农民工与家人的写信行为,目的明确意义深刻。“当代美术创作”目的和方向反映的是时代风貌,倡导的是民本主义价值观,关注的是社会民生,表现的是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
二、当代中国美术的价值取向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在“85新潮”后,“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中国美术创作出现了形态各异的创作思潮与创作形式。有人痴迷于中国文人画的笔墨底线,坚守中国古典主义艺术的阵地;有人欲重扛西方古典写实的大旗,“挪用”西方波普艺术的图式;有人则沉溺于自闭的空间,自我表现异想天开;有人却随意涂抹不知所云,脱离群众游戏与调侃艺术;有人照相写实,迷失了艺术作品的精神本质和审美取向……
凡此种种,在市场经济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当代美术正在以一种开放的形态走向阳光明媚的未来,同时也以一种癌裂变的方式走向穷途末路。鉴于当下中国美术创作的现状,有社会责任感的画家应安静下来心平气和地反思当代中国美术的出路,再次审视美术创作的本质、根本性及其核心价值观,必须倡导和谐、统一的民本主义艺术创作思想,以促进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的繁荣与发展。
三、画家应在创作的内涵上提升画作的气质和品位
美术创作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不仅仅是艺术技法的展现,更要通过精湛的艺术技法展现作品的灵魂。美术创作者不仅要有精湛的美术专业技能、更要有思维的广度、深度和角度、要有对美热烈的追求,还要有创作时忘我的投入。
我们的创作过程不外乎立意、构思、构图,更应在创作的内涵上提升画作的气质和品位。中国画时常把画家的审美意识与自然物象融为一体,也就是寄情于景,是自然环境与作者精神的结合,是“天人合一”美的化身。这同时也是心灵与自然的融合,是个人理想和精神追求的自我表达。
而这些作品的灵魂恰恰是作者和观众心灵沟通的使者。好的美术作品能经历沧海桑田的变化,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退却他的光泽,不会因为观众的变化而丧失他的价值。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面对五花八门的艺术现象,我们在创作中难免会在形式及技法上花费大量心思,而不能顾及创作内涵。这值得每位画家深思,因为他们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他们是中国文化重要的传承者。
四、“专业画家”必须成为意识形态价值观的“桥头堡”
当前,社会上画家定位的分类繁多,名称各异,有人大致分为“官场画家、职业画家、学院画家”等,笔者以为“业余画家”和“专业画家”。“专业画家”也不一定是在美术学院、画院、美术馆、艺术研究机构的从业人员,这些画家的共同点往往是发自内心的对绘画艺术的喜爱,沉迷其中、不知疲倦,整天研究思考的都是绘画艺术本身。他们的作品有共同的主题,反映的是这个时代的社会现状和发展。
每个时代的文化集中体现在这个时代的哲学、美术、政治和社会文化上,而中国的美术馆、画院等机构与中国文化、政治的体制联系比任何国家都要紧密,美术馆、画院的存在是中国的历史和传统。辽宁画院院长、书记徐萍曾经指出:中国的画院历史悠久,它经历了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两个不同的社会制度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它的存在具有自身的规律性。
要从保存中华民族绘画种子、传承中国文化的角度上来看待当今中国的美术馆、画院,看待当代的“学院画家”。中国的画院与中国的文化同源,中国的画院既是画家“文人相聚”的本能要求,也是历代政权对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我国学术建设和政治方向的综合体现,其存在是有必然性和必要性的。面对当前的美术学院、画院、美术馆、艺术研究等机构画家存在的个别问题,首要的就是要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而不是“一刀切”,或取消画院、美协等过激的手法。
中国的美术馆、画院发展必须加大提升自身历史沉淀、地域文艺特色作为基础,提高“学院画家”的价值观。过去傅抱石、关山月、齐白石、林风眠、陆俨少等大师都是从美术馆、画院出来的,很多美术馆、画院都出了不少有实力画家。他们的作品足以证明这些机构的存在为这些画家的创作奠定了方向和发展。
很多人不理解美术馆、画院制度的核心在于其公益性。为什么国家用钱把这些画家养起来,靠国家津贴过生活,可他们却又出去卖画赚钱? 既然美术馆、画院画家都去赚钱了,国家也就没有必要“养”画家?也有画家急功近利受商业和市场的左右,偏离创作轨道画出不少“商品画”、“行画”。 要解决这一矛盾美术馆和画院必须坚持走“公益”性质的发展之路,因为他们是社会意识形态在美术领域的承载者,“专业画家”必须深入群众,走近人民,关心社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观的“桥头堡”。
五、画家在文化建设中的立场与方向
坚持文化自信是我们当前的指导思想。现在的文化建设比起改革开放初期,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作为具有一定专业素养和审美水准的画家,不能够仅仅停留在艺术形式无休止探究或所谓的个性表达上,应该有更重要的文化担当,为大众审美指引方向,画家不是迎合低层次的审美需求而存在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国人渐渐从物质的贫困和文化的苍白中走出来,曾经拥有五千年文明的那份自信和文化责任意识开始慢慢地苏醒。当代画家作为文化人,不仅应当保持对生活和艺术的真实和真诚,表达个人的真情实感,更应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率先深思和梳理这些问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习惯于那样的思维和审美,加上我们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与以往已经相去甚远了。当代画家不应该盲目地引导大众延续古代的诗性审美,也不应该简单地将人们引入西方的思维,更不应该直接用西式的文化“套餐”更替我们的日常文化。
当代画家只有通过对中国传统艺术和西方艺术理论的反复研究和深入实践中体验,萌生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应该具有的独特审美,同时,撇开体制下各种条条框框和观念的笼罩,直面当代的审美问题、文化问题,乃至社会问题,才能以自由而崭新的艺术方式解读当代,揭示当代,从而真正做到引领当代的审美。
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心里装着百姓,即不媚俗又不脱离大众,而非置大众审美的现实于不顾。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体验是艺术家和艺术欣赏者沟通的最好平台。新的艺术思想是从大众生活的客观现实中孕育的,新的艺术语言则在与大众的对话中生成、成长和完善。这样的艺术具备了社会的公共意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永恒的价值。
社会大众完全不能接受的作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脱离了本土的语境,直接移植西方绘画的观念和形式,就像拿外语与普通百姓说话;另一类是,脱离了真实而鲜活的现实,仅仅是艺术语言的自我把玩,独自高高在上,读这样的作品就像与外星人聊天,相互都听不懂。
总之,一个平台上,我们的观众从无意识的观赏到有意识地开始走近、阅读,并逐步发现作品背后的内容。于是,画家独特的审美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或潜移默化中渗入观众的心灵,并与之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