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倪文东:“师碑”还是“师帖”让美术馆成为美育大学校中国文化报:“典藏”与“塑痕”嵇绍玉:书家的习性“山水间—中国当代艺术展”亮相圣彼得堡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拍将举槌“纸质的次元空间”在南师美院美术馆举办全球估价最高中国艺术品下月上拍嘉德秋拍:弘一楷书四屏 精彩先睹为快嘉德秋拍:黄宾虹《山舍夜坐》精彩赏析石涛《细笔山水册》亮相上海嘉禾秋拍北京荣宝17年秋拍深圳巡展 精彩拍品先睹为快2017中国最具潜力艺术家作品联展在云南开幕北京荣宝17秋拍 范曾作品精彩赏析荣宝17秋拍 何海霞作品先睹为快中国美术馆参观热情高涨 参观量突破上限靠近——张正民作品展11月26日开幕《2018年北京博物馆通票》首发式举行上海当代艺术30年文献展亮相上海明圆美术馆2017行动的摄影机:亚洲影像艺术论坛即将开幕传承“李氏山水”攀新高峰 赵树松山水画艺术研讨会在天津举行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天津美院“泥塑”培训班结业天津著名人物画家姜志峰携苗乡写生新作11月25日亮相亳州对话魏碑—王树秋书法艺术展在西洋美术馆开幕 孙伯翔勉励爱徒不断进取积卅年之功攻取《霍扬碑》 王树秋书法艺术研讨会在天津举行乌拉圭当代艺术展在天津美院美术馆开幕永攀新“高峰” 《纪振民·姬俊尧艺术高原行》新书发布造化一一李旭飞的山水之境画展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对话魏碑:王树秋开启一个魏碑新时代“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天津画院美术作品展”作品欣赏“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天津画院美术作品展”作品欣赏天津美协水彩画专委会第十一届年展开幕 搭建更广阔的艺术交流平台张建会书法艺术及传统文化分享会在竹间书院举行“江山多娇——赵树松山水画展”在天津市文史馆开展象外追维-谢增杰大写意花鸟画展在荣宝斋天津分店开幕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倪文东:“师碑”还是“师帖”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7-11-23 16:16

  王羲之四月廿三日帖

  临王羲之四月廿三日帖(书法) 启功

    碑与帖是古代书法作品流传的不同形制,各有风格,各有特点。一般说来,碑重气势,帖讲韵味;碑显庄重,帖贵流便;碑求界格方严,帖追意态挥洒;碑以雄健为美,帖以温雅取胜;碑讲刀法,帖重笔意;碑有二次创造之美,帖贵一次挥洒成功;学碑取其结字体势,临帖求得笔情墨趣。古今学书者,有的师碑,有的临帖,倾其心力,皆有所得。所贵者在于碑帖结合,融会贯通。“师碑”还是“师帖”?“师笔”还是“师刀”?这是学书者遇到的首要问题,关系到学书者个人的审美取向,也是历来书法界争论不休的问题。

  在“师碑”还是“师帖”这个问题上,启功先生注重临帖——“师笔”,但他并不反对别人写碑——“师刀”。他认为:“碑与帖,譬如茶与酒,同一人也,既可饮茶,亦可饮酒。偏嗜兼能,无损于人之品格,何劳评者为之轩轾乎。”学习书法究竟师碑还是师帖?启功先生认为人各有所爱,就像我们生活中的酒与茶一样,有的人喜欢饮酒,有的人喜欢喝茶,“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的人既饮酒,又喝茶,这又有何妨呢?

  启功先生主张“师帖”而不“师碑”,自有他的道理。为了说明他的观点,他对北碑不同形制的代表作品进行了认真分析,指出其优劣得失:“《张猛龙碑》在北朝诸碑中,名为冠冕。龙门诸记,豪气有余,而未免粗犷逼人。邙山诸志,精美不乏,而未免于千篇一律。”这里启先生充分肯定了《张猛龙碑》的艺术价值,认为乃北碑之冠(唐初楷书大家欧阳询就明显受到此碑的影响)。但启先生又同时指出洛阳《龙门二十品》豪气有余而未免粗犷,洛阳墓志虽精美,却千篇一律,缺少变化。

  在学唐楷还是学魏碑的问题上,启功先生将唐碑和魏碑进行比较后认为:“北朝碑率,镌刻粗略,远逊唐碑,其不能详传毫锋转折之态处,反成其古朴生辣之致,此正北朝书人、石人意料所不及者。《张猛龙碑》于北碑中,较《龙门造像》,自属工放,但视《刁遵》《敬显隽》等,又略见刀痕,惟其于书丹笔迹,有合有离之间,适得熟甜辣味外之味,此所以可望而难追也。”这里启先生说明了唐碑的长处是镌刻精细,能详传笔锋,变化丰富。而北碑却镌刻粗略,过于率意,却有意外的效果,可望而不可追,这是书人和石工未能意料到的结果。

  启功先生主张“师帖”的观点和他一贯坚持的“师笔”的观点是一致的。先生诗云:“少谈汉魏怕徒劳,简牍摩挲未几遭。岂独甘卑爱唐宋,半生师笔不师刀。”启先生认为学习书法应该多看墨迹,多临墨迹,多“师笔”而少“师刀”,因为墨迹活,能够看到古代书法家的行笔轨迹,容易理解其中的奥妙。关于墨迹和碑志的辩证关系,以及对我们学习书法的功效,启先生说:“运笔要看墨迹,结字要看碑志。不见运笔之结字,无从知其来去呼应之致。结字不严之运笔,则见笔而不见字。去恰当位置之笔,自觉其龙飞凤舞,人见其杂乱无章。”在这里启先生辩证地说明了学习墨迹和碑版、墓志的不同效用,古人的墨迹笔道清楚,层次分明,容易看出用笔的来龙去脉,连带和变化。而碑刻和墓志则不然,它是经过镌刻后,二次加工的作品,加之天长日久的风化,与作者的原创作品已明显不同,最主要的是我们根本无法看清楚笔形、笔意和笔趣的变化。但临习碑志可以学习古人的结字位置,因为任何碑刻墓志再经过镌刻,它也基本保持了原作的风格面貌,结字位置不会有大的变化。

  这里,我们举出书法教学中要求学生必临的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圣教序》来说明问题。这两件作品虽然都不是王羲之的原创作品,却都是我们学习王羲之行书最好的碑帖和范本。《兰亭序》是唐代书法家冯承素的临摹之作,《圣教序》则是唐代怀仁和尚的集字所为,前一个是墨迹,后一个是碑刻,而且是集王羲之书法之作。按照启功先生的观点,我们学习王羲之的行书最好应该先从墨迹本《兰亭序》入手,这样容易抓住王体行书用笔和结字的细微之处,如笔画的粗细、方圆、藏露、巧拙、映带等,结字的奇正相生,平中寓险等。而集字石刻本《圣教序》,则不容易看出这些特点,因为石刻本身经过了再次加工和创造,和墨迹相比,缺少原创的笔性和笔趣,仅存大概的形体而已。一般书法家学习王体行书都是先临《兰亭》,后法《圣教》,将墨迹本和石刻本结合起来学习,收效不错。《兰亭序》的笔意墨趣浓厚,学其用笔的长处和细处;《圣教序》的字形较多,结构严谨,学其造型的变化。

  启功先生看问题是辩证的,十分注重事物正反两方面的特点。不像有的书论家,把魏碑抬到了不适当的地位,认为就好得不得了。这种观点对当代书坛影响极大,使得一些初学者,舍唐楷而学魏碑,以生涩、粗率、狂怪、歪丑为美。在我们的一些书法大赛和展览中,凡是认真写唐楷者,即使写得再好,也与入选和获奖无缘。而一些初涉书坛,临写了几天魏碑墓志的作者却屡屡获奖。还有人提出了“唐楷过时论”的观点。怪不得有人提出要反对“丑书”。看来确实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

  (作者 倪文东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简宁
53K
>>相关新闻
• 让美术馆成为美育大学校
• 中国文化报:“典藏”与“塑痕”
• 嵇绍玉:书家的习性
• 吴昌硕交游与艺术的第一手证据
• 书法教育不能丧失阵地
• 民营美术馆的建造如何与需求匹配
• 极简主义之后,抽象艺术何为?
• 关于简牍史研究上的一个重要命题
• 文化产业的新形势新思路新战略
• 今人不应过分强调或依赖传统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霍春阳花鸟画艺术研究所在津成立 霍春阳花鸟画艺术研究所在津成立
  • 中国书法艺术大展在天津开幕 中国书法艺术大展在天津开幕
  • 名家国画邀请展在青创美术馆开幕 名家国画邀请展在青创美术馆开幕
  • 第九届中国体育美术展在津开幕 第九届中国体育美术展在津开幕
  • 津门油画助力名家画蔚县作品展 津门油画助力名家画蔚县作品展
  • 范扬人物画作品展在忻州开幕 范扬人物画作品展在忻州开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