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如果我们节选从1990年到2010年作为研究的时间限定就会发现,学院中的版画创作基本呈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倾向于版画语言的研究,强调纯化版画语言,作品内容适宜版画语言表现。另外一种则是关注版画本体概念,强调概念即作品本身。同时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品市场也在这20年里迅猛兴起,当市场成为艺术发展的主要动力的时候,具有复数特征的版画首先被边缘了。
在诸多的问题中我觉得首要的是我们有必要重新界定版画的概念,我所说的“概念”并不是要给版画以新的定义,而是说要给版画增加新的“内容”。在今天版画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画种界定,更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范式,也不仅仅是一种观念,甚至不仅仅是由具体引发的某种精神或者态度。因为版画在今天所面临的语境已经非常多重,实际上版画所面临的问题和艺术所面临的问题一样多。版画家首先是艺术家,所以版画家应该像艺术家一样思考,这并不是贬低,同样的提醒也适用于从事其它门类的艺术家。可以想象,走出画种边界,面对更为广阔的平台,思考更为宏大的问题,就会面临更大的困难,而有时难度决定了高度。我们不用担心,不断增加的内容会抵消版画的本体价值,其实恰恰是进入更为广阔的领域才可能凸显版画的意义。相对于边界明确的本体研究,在今天版画更需要由他者来成就。
实际上近年来有一批艺术家的作品已经呈现了类似的思考。他们的统一特征有以下几点:一、他们大多毕业于专业美术院校的版画专业。二、他们仍然在或多或少地使用版画手段,或者说他们的工作方法来源于版画的学习。三、他们的作品都潜移默化地体现了与“版画”的关联。四、他们的作品都远远超越了版画的传统界定。在不同的语境中,他们的作品会被不同方式地加以解读,但是在我看来,他们的实验意义之一就是拓宽了版画的维度。相对于创作好的版画来说,他们更在意创作好的艺术,或者说,他们使用与“版画”相关的手段的目的不再是完成一件版画。有趣的是,他们的作品表象上来说,往往被归纳为其他的形式,譬如:雕塑、影像、装置、插图、书籍、或者是综合材料等等,而当它们被归类成他者的时候,由于它们的“版画”特征反而使它们显得特殊起来,因为特殊是比较的结果。“版画”的相关因素被这些艺术家挪作他用的时候,反而产生了更多的可能性,而被挪用的作为工具的“版画”恰恰得到了某种解放。而同时我认为这种“将工具挪作他用”的方法实际上对于中国整个当代艺术的发展具有推动意义。
由此,当我们重新梳理版画的历史时会发现,从画像石的拓片到今天的“与版画相关的艺术”,版画概念的确是在被不断增容的,而作为“工具”的版画也是在不断被“解放”的,与社会的不断磨合促使了版画的发展。如果说在当代,艺术也是一种形式的生产,那么不可否认的是社会需求决定着艺术的生产,那么版画也应该适应这一需求。(康剑飞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