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潘慧增(乌鲁木齐八一中学) 高原喜事 水彩
对于当下美术师范生素养受质疑的问题,与其说是“质疑”,还不如说是“期待”,因为这个问题其实包含着不同的视角。如果说是“质疑”,那既有可能来自于中小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学生乃至家长;也有可能来自于高等院校任课教师,甚至是美术师范生本身。这种质疑,它所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自新一轮美术课程改革以来,学校美术教育发展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走上了快车道,它对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地迫切,但由于高等师范院校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高等院校培养师范生的理念与中小学校对师范生的需求不尽一致,这使得一些美术师范生在教师职业能力上有所欠缺,显得“匹配度”不足。另一方面,美术学科的内涵与外延也随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扩大,互联网时代下知识和信息激增、传媒方式多样化,以及多媒体教育技术快速发展,“看的行为”引发了学习视觉文化的复杂性增强,大众对美术教育的期待度也日益提升,将学校美术教育的改革发展推向了前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倒逼高等院校教师教育的课程改革的力度。而高校课程设置的前瞻性、任课教师的授课理念与教学方式、师范生的核心能力培养的落脚点,等等,都是需要当下着力去解决的现实的问题。
同时,这个问题也能激发出我们对一些问题的深层思考。首先,急需建立学术性的学习共同体平台。美术教师的职业生涯起点是职前的师范生培养阶段,师范生培养需要突破单个院校的常规模式,跨学校、跨区域的交流互动平台可以提供一种师范生培养的创新思路,从而突破目前高等院校担任学科教育的教师人数较少、处于弱势地位,在遇到问题时处于孤岛状态的困难局面,而建立联合互动的学术性学习共同体,可以增加相互了解,共同对一些共性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进而也能对解决个性问题有所启发。由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系教授钱初熹发起的,长三角美术教育研究联盟开展的“长三角地区美术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也正是源于这样的发展初衷。其次,加强对核心问题的深度研究。近年来学校教育改革发展较快,各种硬件设置较为完备,但在人才培养的软件增强上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学校美术教育发展建构性的、体系性的、方向性的工作完成之后,需要我们慢下来关注核心问题的深层研究,例如,美术师范生的核心素养应该是什么样的?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才能获得这种核心素养?等等。所以,从这些深层思考中我认为质疑的声音反映出的是对我们未来美术教育发展的期待。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叫做“情怀”,不忘初心,付诸思考和行动,让这种质疑的声音成为促进发展的期待的力量。
(作者 李静 《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编审,艺术语言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