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以文物看文明 以文明扬自信天价艺术品能否带动市场回暖从兵马俑解读中国雕塑艺术北京冬奥会会徽金条销量过百半部《聊斋志异》蒲松龄手稿藏辽图从诗词到文物 《国家宝藏》带动文化收视热臧坤坤:从未仅仅将自己定位于中国艺术家“我是小小艺术家”美术绘画大赛征稿启事马克龙访英或带这件千年国宝文物搞收藏切勿迷恋鉴定证书谁在推动最贵中国艺术品诞生从81场白手套专场看2017全年拍卖战绩青海唐卡绘画艺术精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古钱收藏需要避开四个误区钱币收藏:如何辨别古钱币真假单霁翔:要打造不排队的故宫 不能偶尔办展梵高博物馆发现一幅过去未知的梵高画作甲骨文与中国画的“金石味”《笔墨云烟》刘云艺术人生画展28日开幕李可染赝品拍出5000多万寻梦新语境-庞黎明水墨肖像展亮相七月美术馆走进新时代 再赴新征程-艺术家到人民中去作品展在西青区文化馆开幕大悲禅院智如法师做客竹间书院 讲述“智慧人生”时代丹青-天津市政协人物画艺术研究院第二届作品展在天津美术网艺术馆开幕张佩钢画集《行深般若》付梓 饶宗颐大师题写书名天津知方书画院揭牌 著名书法家张长勇任院长滑寒冰水彩画精品展第一回“写生印记”在颐和艺述空间开幕“春润丹青”中国扬州八怪研究院天津院走进东丽文化惠民“灼灼其华—戊戌迎春·津门六家书画展”在天津空港文化中心开幕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天津书法家小分队走进天津机场边检站送福迎春“天津二JI”纪振民、姬俊尧荣获2017中国书画十大年度人物座谈会举行水墨抒神韵,写意蕴精神-青年画家王盟2018年台历闲情偶记-张耀来2018年台历欣赏 “君子同心—陆福林、张法东师生艺术展”在秦皇岛臻舍艺术馆开幕 水墨抒神韵,写意蕴精神——青年画家王盟2018年台历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以文物看文明 以文明扬自信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8-01-18 12:46

  3000年前,周朝贵族何铸造了一件青铜尊,他在尊底有限的范围里,用122字铭文最大限度地记载了父辈们和新王姬诵的功绩。3000年后,当考古学家在122字铭文里发现“宅兹中国”4个字的时候,无异于在方寸之间看到埋藏了千年的谜底——这是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数以亿计的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留下的与今天的我们对话的密钥。沿着光阴的甬道走来,如果国宝会说话,它们会告诉我们怎样的故事?又会透露先辈们留下的哪些智慧和秘密?

  继《国家宝藏》后,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再度在电视荧屏上掀起了文化遗产热。通过这些以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电视节目,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中华文明在历史中生长的脉络和痕迹,更能为我们今天的发展树立起民族文化自信、找寻到通向未来的路径。

  “因为刻骨,所以铭心”

  一部中华文明的视频索引

  在我国博物馆现存的唯一一件文字镶嵌绿松石兽骨上,完整地记录了商王的一次田猎:壬午日,王在昭塞巡游,为了田猎而进入麦山之麓,捕获了一只野牛。这块出现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中的甲骨,是我国至今已经发掘的15.4万片甲骨碎片中的一片。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可见最早的成熟文字,有了甲骨文,中华文明就有了记录与传承的工具,经过演变传承,祖先从个体到族群的所有情感、知识、思想、经验,通过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中华文明得以塑造与传承。如纪录片中所说,“因为刻骨,所以铭心”。

  1月1日开始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如果国宝会说话》,每集5分钟,以中国历史纪年来建构百集国宝的顺序。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经过历时5年的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全国登记的可移动文物数量是1.08亿件,其中珍贵文物380多万件。如此庞大的文物数量,仅有百集的纪录片如何取舍?

  “全长100集的纪录片,每集有一个主要文物,还配有其他辅助文物。5分钟的体量,我们没法展开,但力求选择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对文明进程具有推进或改变作用的文物,在中华文明形成与传扬中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以及能反映生产力水平、人民创造、时代精神、文化传统的文物。因为‘文明进程’的定位,我们拍摄的文物自然会成为以物质文明史角度出发的中华文明的视频索引。”总导演徐欢说。

  2015年,中宣部、国家文物局、中央电视台联合启动了《如果国宝会说话》项目。《如果国宝会说话》总体分为4季,第一季为新石器时代到战国时期;第二季从秦汉到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三季为唐五代宋辽金夏;第四季为元明清。目前,第一季拍摄和播出已经完成,其余3季的拍摄正在进行。为了让更多观众看到“国宝”,全国各地的博物馆纷纷拿出了镇馆之宝。据了解,仅故宫博物院就选送了凌家滩玉器、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宋代孩儿枕等多件来自中华文明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文物。

  “如何让丰富的文物资源活起来,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命题。”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说,近年来,通过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大精品展览的供给、推进互联网与文物资源的跨界融合等工作,文物展示和传播手段得到不断创新,“而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无疑是文物普及方面的又一次全新探索。文物正越来越好地融入时代需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000年后再探“宅兹中国”

  当文物成为“网红”

  拍摄何尊的分集导演孙戈霆投入了一年时间来探究如何更好地展现这件“国之重器”。深埋于地下3000年,何尊的外部已经被严重锈蚀,底部的铭文也已经氧化黯淡,为了让观众更清晰地看到文物的细节,孙戈霆在摄制中采用了全新的3D扫描技术和全息传存拓技术。首先,它将何尊从里到外转化成数据,按照1︰1的比例将其恢复为动画形式,基本上复原了文物当年的原貌;接下来,他将镜头探入何尊内部拍下铭文,通过全息拓片将122个字清晰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这也是这种技术第一次运用于纪录片拍摄。

  “观众在博物馆里看文物,基本上都是平视视角,或者是隔着玻璃罩往里看。但在纪录片里,由于使用了新技术,观众可以360度无死角地看到文物的每一个细节,也能更好地洞察这些细节背后隐藏的信息。”孙戈霆说。

  “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碎片化,很难有人可以坐在电视机前静下心来看较长的纪录片。”顾玉才说,5分钟一集的《如果国宝会说话》就像打开了一条细细的门缝,让人们能通过活泼生动的电视语言,利用哪怕乘公交、坐地铁的闲暇片刻来一窥文物的精彩,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创造。

  二十几位分集导演,大多数是“70后”“80后”,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创新动力和对新技术的吸收、应用能力。与此同时,徐欢也表示,担任该系列纪录片学术顾问的学者都是年轻的“70后”,这也为观众认识文物、了解文物提供了更年轻的视角。

  活泼的表现形式,在甲骨文一集中也体现得尤其明显。为了让年轻观众更好地接受和喜爱甲骨文,“80后”分集导演寇慧文用动画讲故事来还原一些场景:早上丈夫起来,束发的发簪是他可以担起家庭的证明,是为甲骨文中的“夫”;他出门打猎,为了走快些,双手用力上下摆动,是为“走”;林子里,出现了“鹿”;他赶紧拿起“弓”射了出去,收获了猎物。节目播出后,寇慧文的甲骨文创意受到了观众喜爱,她说她有一个小心愿,就是把她展示的国宝捧成“网红”。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认为,《如果国宝会说话》充分体现了文物之重与短片之轻的有机结合。“5分钟的短片非常轻松,表达形式十分鲜活,将文物承载的厚重的文化通过最现代、最流行的艺术方式传达出去,让纪录短片成为文明传播的轻骑兵,也显示出历史之远与现实之近,咫尺天涯的微妙之美。”

  在“颜值”之外发现更多

  从传统文化中寻求发展智慧

  《如果国宝会说话》展示的100件文物中,有一块遭受过火烧和压砸的铜板,2300年的光阴在它身上漫漶开斑驳的印迹,而金银镶嵌的线条依然规整。很难想象,这是中国至今已经最古老的建筑平面设计图。它设计了一位国王的陵园,不仅完全严格按照比例尺呈现了陵园的格局,而且构造繁复,展现出战国时期的工程和机械技术。

  错金银铜版兆域图很少有机会被展示在电视观众眼前,但却是河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在战国中山国出土的墓穴中,有大量精美的文物,而铜版兆域图则是唯一一件在王错墓主室屡屡被盗又屡屡被遗留下来的文物,可以说正是因为它颜值不高,才恰恰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而它的内涵却是相当丰富的,它是中国建筑规划界的鼻祖。”河北博物院院长罗向军说。

  之所以选择拍摄这件特殊的国宝,同为“80后”的分集导演潘懿说:“这块铜板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人的另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在看建筑的时候,都是平视视角,但平面图体现出的是俯视视角,尤其当它还是以精确的比例尺呈现的时候,可以想象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已经掌握了空间思维的方式。这正是所谓以文物看文明。”

  的确,汗牛充栋的史籍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富详实的文字记录,而数以千万计的文物,则是祖先留存给我们更为丰富广博的文明信使。“与透过文字的想象不同,从一件件文物身上,可以观察、触摸、研究、体认,从而感知古代中国人以及创造者的温度和态度,解读多个维度的信息,重建一部基于物质遗存的中华文明史,并进而建立起我们自身的文化自信。”顾玉才说。

  随着《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文化遗产类电视节目的播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兴趣也日益高涨。国家博物馆前任馆长吕章申认为,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再了解、再认知和对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渊源的再度深入追溯,对今天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现代社会人类面临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内心及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时,会引起人类生态、社会、道德、精神和价值的危机。我们在解决这些冲突和危机时,很难从西方文化中找到答案,只能从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寻求答案。”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简宁
53K
>>相关新闻
• 从兵马俑解读中国雕塑艺术
• 谁在推动最贵中国艺术品诞生
• 甲骨文与中国画的“金石味”
• 邵宏:西方现代主义与东方艺术观念
• 党培东:不容忽略画之贵“气”
• 从齐白石画作看当下中国画创作的反思
• 海归艺术家能否玩转国内市场
• 3D打印技术对雕塑的冲击和影响
• 李静:缘何当下美术师范生素养受质疑
• 敦煌会是下一个世界性超级IP吗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天津写生美术作品展在美术馆开幕 天津写生美术作品展在美术馆开幕
  • 天津市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开幕 天津市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开幕
  • 霍春阳花鸟画艺术研究所在津成立 霍春阳花鸟画艺术研究所在津成立
  • 中国书法艺术大展在天津开幕 中国书法艺术大展在天津开幕
  • 名家国画邀请展在青创美术馆开幕 名家国画邀请展在青创美术馆开幕
  • 第九届中国体育美术展在津开幕 第九届中国体育美术展在津开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