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莫肇生 《云卷千峰》
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之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自我之艺术体系,其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从而构成一个民族对山水之文化认同。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讲到:“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在此可见山水画之本来面貌,“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不管是前人今人,只要你想逃离“尘嚣缰锁”,丘园、泉石、渔樵、猿鹤飞鸣才是你最好的归宿。 山水画的诞生,其与中国人从对山水的原始敬畏到崇拜,从山水哲学到山水诗,从山水自然到山水脉理,都有无法言说的紧密关系。《道德经》云:“天地长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天地久远在其不自生,其滋养万物,故得敬仰。
前些日子往怀集写生,至一海拔五百多米的鹤岭村,村后白鹤岭,观之一峰耸立,两翼山脊舒展,想必先祖以鹤吉祥长寿之意名之。长者曰山顶住有通天神,登顶拜祭者丁财两旺。大家可以想象到,大至国家,小到村落、个人都将人类美好的意愿寄托于山水之间。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惟仁智者才懂得山水之乐,惟山川才是调养性情之本源。还有丰富的山水诗都将山水推上了一个文化精神层面,山水画就是这一精神的产物。 当下社会发展正以一种不可估量的速度迅猛发展,而作为人类对文化精神的诉求,应该是我们要思考的,我觉得此时的山水画更多的应回归本源,回归山林气息,回归泉鸣鸟语,因为在尘嚣之中,人们需要慰籍情绪,需要静养心性。
艺术的多元并不妨碍让一部分山水画家去追寻林泉气象,而这种追求不论画者观者都会从中受益,正如清代画家王昱在《东庄论画》的论述:“学画所以养性情,且可以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昔人谓山水画家多寿,盖烟云供养,眼前无非生机,古来各家享大耋者居多,良有以也”。
作者简介:
莫肇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广东画院签约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山水画创作研究工作室、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特聘教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导师,高级工艺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