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艺术的脉络化是各种艺术的共通性,如同一棵坐了果的蔓藤。中国山水画也是如此,如同写文章,它的启承转合是基本结构;情节叙述讲究一急一缓、打伏笔、放包袱。演小品、说相声、电影、音乐均如此,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
1,脉络化是艺术的共通性
脉络化是各种艺术的共通性,如同一棵坐了果的蔓藤。中国山水画也是如此,如同写文章,它的启承转合是基本结构;山水画创作过程讲究运用一阴一阳、一虚一实、一松一紧的技术手段;写文章情节叙述讲究一急一缓、打伏笔、放包袱。演小品、说相声、电影、音乐均如此,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
究其中国山水画的根源,从较早的示意性图画到五代宋元明清发展过程的演变,其核心的结构不变,无非是山一层,水一层;水一程,山一程,水流成湖泊,形成纳位,人们在此选址安居。其也是建筑风水师在阴、阳宅上选址的过程。谚语中比喻“顺藤摸瓜”一词,是指照着某个线索查究事情,用它来形容中国山水画的脉络是最恰当不过了。中国山水画的脉络就像一根瓜蔓的生长过程,有着根本的规律,各位艺术家的作品虽不相同,但脉络基本是一致的。一棵西瓜从埋下种子到生根发芽、发叶、拖藤;主藤向前生长,出左右分枝;主藤向前,开花结果;再向前发展,左右分枝,开花结果;结果的位置基本都在主藤的黄金分割点上,这是上帝赐给地球的最奇妙的艺术。建筑师在阴阳宅的选址遵循的也是这个原理,从宗山到少山、左右护山,向前发展,伴随河流湖泊,纳位其中,正如瓜蔓坐果位。而纳位也是迎气、生气、聚气之位,其也是山水画的脉络重点之所在。传统山水画房舍的位置和瓜果藤蔓上坐果的位置一致,在一幅画中,也是画眼之位,重点之所在。
2,艺术的提炼与瓜果的修剪
一棵瓜藤的生长重点在果位,而营养的供给在根源,支藤一般没有主藤强壮,如果要使瓜果营养充足、茁壮成长,就要对整个藤蔓进行修剪,将雄花打掉、次蔓中端剪掉,促使营养供给主藤,使雌花坐果生长。处理果位地势要稍低一些,瓜果才能丰收。而中国山水画的灵魂,根源在于艺术家的思想,要使画面生出一派祥和之气,就要有山川主脉的走势营造,结构开合、主辅山设置有序,规划出一条画面的视觉游离动线,(简称“游离线”),由此牵引人的视觉向前推进,进而有强弱的变化,直至一幅画的核心表现区,(即画眼)就像相声的包袱(笑点),通过铺垫,达到高潮部分;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以一幅画的创作过程也要有修剪与提炼,将次要因素弱化到合理强度、布置到合理位置;将主要因素放大、强化、托出、出彩,一幅画才能有品位。要想使主要因素精彩之极,就要把次要因素弱化到最合理,平淡的部分就像绿叶的衬托,精彩的部分才能花开灿烂、终成全局。
艺术家在创作上都有一个基本的思想和艺术感受,这是作品的源头。如何形成节外生枝,打下伏笔;怎样把握主脉的走势,构架合理;何处开花形成艺术节点;是极其重要的。
不管是当代、现代、传统各种风格,你要表现的中心思想,决定你的画面都要有一个有形无形的主线,何处出彩是关键。例如:中国传统山水画大师荆浩的《匡庐图》是绘画蔓藤原理的典型代表,它的山脉与水脉伴随,纳位房舍均在黄金分割上形成画眼,整张画庄重不失活泼、脉络清晰、气韵生动。再如:封纳塔作品,整张画面上,在空白画布上拉了三刀,形成缝隙,此是白中之黑,直接将画眼设置在线条上。又如蒙特里安的冷抽象作品,画面垂直线与水平线十字相交,相交位取黄金分割比例,其他部分填充色块;相交部分形成画眼,各个画眼相连,形成视觉游离线。又如毕加索的人物作品通常将变形人面部分双重或多重人面正侧位交织,形成画眼。
艺术的创作就比如一棵西瓜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生长与修剪的过程,我把这个过程简称为绘画的蔓藤原理,是我本人的个人观点,不正确之处敬请谅解。(作者 党培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