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转眼之间,郜科先生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对于自己的艺术使命,他果然有了明确的追求和定位,坚持多年的水墨写意重彩美女创作,渐渐凝聚成意蕴丰厚的江南丽人系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我与郜科相识,已有二十余年,密切的合作,是在上世纪末,一起编《东方文化周刊》的几年。他为《东方文化周刊》做封面设计,配小说插图,主持漫画专栏,组织漫画展览,那种执着与投入,很是令人感动。这也是郜科做人的本色: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无论曾遭遇怎样的挫折,他在生活中仍不失一颗赤子之心。
也就在那几年,他的水墨写意重彩美女已初现端倪,“女人十八变”,如今更是蔚为大观。乍看他画的美人儿,浓艳的色彩,似乎近于民间绘画;但人物的姿态和画面的结构,分明又流露出文人画的风神逸韵;细揣摩笔墨造型,又让人能隐隐感觉到西方的现代派和日本的浮世绘。“江南丽人”的意蕴如此丰厚,固然与郜科的艺术经历相关,但更重要的,则是他不仅有着兼容并蓄的胸怀,更有着消化吸收各种艺术营养为我所用的能力。
美人画可以说是最俗不过的题材,却偏偏为文人画家们所喜爱。郜科也选择了江南旧时美女来一显身手,写意,再加上重彩,具备了太多“俗”的因子;然而他画秦淮八艳,画金陵十二钗,画古往今来有名无名的清柔娇娃,直到民国丽人,偏偏让人无法说出那个“俗”字来。他却又不能算典型的“新文人画”。他有意无意地停留在“新文人画”浪潮的边缘,与“新文人画派”的佼佼者,保持着艺术的距离;抱着一颗不为世风所动的平常心,他终于成就了独具一格的“江南丽人”系列,艳中见素,拙中见巧,俗中见雅,浅中见厚,热辣辣沉甸甸的,让人一看就知道那是郜科。
这该说是郜科的聪明之处。在艺术领域中,边缘与中心总是不断变幻的,只有不盲目依傍“中心的”人,才更有可能改变自己的边缘地位。
如果可以说郜科的“江南丽人”比“新文人画”多着一点什么,那也许就是文化素养。在读画、读画论的同时,他还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因为郜科长期在作家协会工作,得天独厚地有着一批作家朋友,他不但能自觉地承受文字的熏陶和滋润,而且常常与作家们就作品进行探讨。他甚至尝试着在画笔之外,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艺术感悟,一不小心成了作家协会的会员。
文学和绘画本是相去不远的姊妹。郜科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中触类旁通,对于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在绘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上,自然会有较高的成就,也应该能够走得更远。(作者 薛冰 著名作家 历史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