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直言不讳地讲,笔者不太主张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走艺术这条路,相反,倒主张条件好一些的孩子从事,但前提是必须真正感兴趣,有这个天分。
为什么这样讲?首先艺术这条路艰辛且漫长,绝非随随便便就能成功。靳尚谊先生曾讲过“我对孩子说能不考艺术就不考,学画是成才率很低的一个专业”。另外,徐悲鸿、李可染、吴冠中等先生当年也都明确表示不让自己孩子从事艺术,虽然他们均是众人皆知的大家,作品都有着不错的市场,但他们真正体会过成名前的个中酸楚,知道非常人所能忍受。
众所周知,艺术需要“养”,这种“养”不只精神的供养,更需要物质的支持。单就书画而言,接触的人都知道,像颜 料、笔墨纸砚等这些东西就不算便宜,消耗也大,长期下来,的确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还不包括大量的时间成本、精力投入,以及必要的宣传开支等。关键是即便努力付出了,最后也不一定就能成功,因为艺术上的成功、艺术家的成名,除先天禀赋、后天努力外,还有就是一个人的际遇、时运等许多未知的因素在综合起作用,这一点不容回避,也不得不承认。
古今中外从事艺术的群体非常庞大,但最终能留在艺术史上,或者再实际点讲,在生前能完全靠艺术来养活自己的并不多。这是有据可查的,绝非危言耸听、无稽之谈。
有人说,现在很多艺术家、书画家,不都生活得挺风光,作品也都卖得挺不错的吗?笔者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只是表象,事实并非如此。有太多艺术家则是寂寂无名的,甚至每天过着清苦的日子,而那些活跃在塔尖上的艺术家则寥若晨星。
笔者曾私下与一些比较成功的书画家聊过,尤其是一些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包括部分六零后出生的人。他们说年轻时根本没想过成名成家,更没想过有朝一日能靠卖作品过上好日子,那时候只是单纯喜欢,也不清楚今后到底会发展得怎样,却不承想几十年过后,作品突然有了市场,能卖钱了,能利用手艺养活自己、贴补家用了,除了个人不断坚持、努力外,就是足够幸运,赶上了一个好年头。
这个所谓卖作品的好年头,光景并不长。了解内地艺术品市场的都知道,疯狂时期也不过是二零零零年左右到二零一零年上下这么短短十年的时间,现在想再现当年像炒房子一样炒作艺术品,近乎癫狂的购买场景,基本不可能。尤其近些年随着国家反腐力度不断加大,艺术品市场的泡沫正逐渐去除。换句话说,艺术品市场的火爆期、疯狂期已过去,甚至一去不复返,它在逐渐恢复理性、规范,这就意味着艺术家纯粹靠销售作品过活已经有难度了,也更需要脚踏实地、有真才实干了。
那么作为年轻艺术家,务必要锤炼自己的真本事、真能力,而非靠花拳绣腿、故弄玄虚来混迹艺术圈,更不要听信所谓单靠包装炒作就能实现艺术家愿望、让作品卖钱的鬼话,随着大众审美、鉴赏能力不断提高,这种骗术终将会被消费者识破。
至于有些家长确实想让孩子学习艺术这件事,笔者的建议是量力而行。首先要尊重孩子选择,看是否真有这个爱好和禀赋。另外就是看一下自己的家庭状况,如果条件的确一般,建议慎重考虑。前文已讲到,艺术这条路不容易走,也不是谁想走就能走通、走顺的,其中的风险、艰辛、变数等非常大,务必三思而后行,这也是对孩子、对艺术的一种负责任态度。(作者 王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