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中葡艺术家都注重的“线条”与社会交汇的空间——张崴雕塑作品展国博“无问西东”大展何以聚焦元代高岭:批评之批评的时代?魏风晋韵——李振良中国画作品展开幕陶瓷艺术珍品赏析:青花龙纹将军罐“倩庵痴语”专场57件拍品全部成交傅抱石关山月合作《千山竞秀》1702万元成交李可染《阳朔碧莲峰》1495万元成交李可染《秋山图》9200万元成交吴湖帆《临富春山图卷》2070万成交“文脉·心迹”中国画精品展将于7月7日开展民族精神·视觉力量-天津美院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地圆天方——杨培江的视觉之野”展览开幕当代玉雕大师拍精品拍卖会即将在京举槌“金氏宫廷景泰蓝”是具有皇家根基的艺术“减税”能否化解艺术品行业痛点清代言如泗手书“绝伦逸群”牌匾一封首度面世的来信再揭张大千晚年情爱细节这个七月,广东美术馆将推出四大独立策划展览笔精墨妙:著名画家赵景收艺术创作民族精神·视觉力量-天津美院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养君子之兰 画君子之风—霍春阳评点高山画兰孙其峰、聂义斌师生书画作品故乡展在招远展览馆举行台湾中华大学师生莅临中国楹联博物馆参观交流临风听蝉——李旺水墨作品展在滨海新区开幕“百年雍容 德艺双馨”溥佐纪念展及家族作品联展在即墨举行我心中的廉洁格言-天津市河西区庆“七一”书画展开幕精准扶贫 文化同行——庆“七·一”宝坻、武山书画作品交流展在宝坻书画院开幕2018鼎天春拍名家书画精品云集 29日起预展7月1日正式开槌庆“七·一”中国书画精品展在庆王府开幕 12位书画家力作展出东丽文化馆组织绘东丽写生采风 来自全国各地50余艺术家参加天津翰海书画院举行聘书颁发仪式 着力提升整体艺术水平缘人缘红木文化艺术馆揭牌 举办“浮生雅趣”国画名家邀请展庆七·一 宝坻、静海书画作品联展在宝坻书画院开幕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中葡艺术家都注重的“线条”与社会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8-07-05 10:10

  “指南针/Saudade: Unmemorable Place in Time 复星基金会中葡当代艺术大展”这些天在上海复星艺术基金会开幕。展览汇聚了12位中葡当代艺术家近100件作品,涵盖绘画、综合材料创作、装置、影像等多种媒介,是国内首次对中葡两国当代艺术发展的系统比照和学术梳理。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东京都现代美术馆馆长长谷川祐子在接受“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对话时表示,中葡两国的当代艺术家所共有的一个共同点是在形式上,他们都非常关注“线条”这个元素,展览“Saudade/指南针”中,“Saudade”是葡萄牙语中难以转译的独特词汇,表述的是一种对过去某一时刻美好再无法企及的惆怅与渴求。

  展览现场

  从公元前139年,中国开辟了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陆上丝绸之路。葡萄牙则在15世纪开启大航海时代……曾最早开创地域互联,贸易互通,文化交流的中葡两国的艺术家,在面对全球化、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对抗、冲突、融合,会有怎样的思索?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在展厅内观察到,展厅空间内的绘画、装置、影像等作品都与“全球化”和“后网络时代”等元素有着一定的关联性。进入2楼展厅,观众便可见到葡萄牙艺术家若阿纳·瓦斯康塞洛斯(Joana Vasconcelos)那充满喜庆的、巴洛克美学风格的织物装置作品——“女武神”,一件以各式各样的珍贵装饰品、华丽织物来展现葡萄牙复杂精致的手工艺技巧和艺术家的想象力。

  而葡萄牙艺术家若泽•佩德罗•克罗夫特(José Pedro Croft)的3D纪念雕塑与周围环境呈现出海市蜃楼的奇景,邀请观众在镜中观看自己,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同时亦将反射的一切变成虚幻的假象,从而激发观者对自我的审视。而在三楼展厅内的作品则展示了中葡艺术家通过收集取各自的文化记忆,并进行转换和思考。

  在展览之际,“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与东京都现代美术馆馆长,展览策展人长谷川祐子就中葡当代艺术的异同点和艺术全球化等问题进行了对话。

  长谷川祐子:线性与抽象的艺术表达是中葡艺术家的共性

  澎湃新闻:此次你挑选了12位中葡当代艺术家,作为策展人,你挑选作品的标准是什么?同时,这些作品是如何与这次的主题“Saudade/指南针”相契合的? 长谷川祐子:这次展览主题是“Saudade”,这是一个无法翻译的葡萄牙语词汇,表绘的是一种现象、情绪,尤其是我们无法看到过去和明朗的未来的状态下,“Saudade”的概念就特别的重要。它所代表的是一种模糊的,不确定性。

  所以我选择艺术家的其中一个标准就是对当今社会有非常强烈的自我体验、有着非常明确的视野,有着强烈的个人表达手法的艺术家们。其次,因为我希望探讨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样的概念,所以希望选取一些与旅行概念有关的作品。艺术家会在作品中描绘一些想象中的,不仅是空间上的,还有时间上的旅行。此外,我想选择描绘了或探讨了当今时代全球化的概念下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因为不仅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我们正处在非常丰富的贸易,文化交流的时代。

  澎湃新闻:中国和葡萄牙在各自的文化、当代艺术的呈现风格及历史发展上是不一样的,在你看来,这两个不同国家的当代艺术有着怎么样的共同点? 长谷川祐子:首先,中葡两国的当代艺术家所共有的一个共同点是在形式上,他们都非常关注“线条”这个元素。以前我们都认为线条一直是亚洲艺术,尤其是中国艺术当中非常关键的点。但当你看到鲁伊•莫雷拉(Rui Moreira)或是瓦斯科•阿劳约(Vasco Araújo)的作品之后,会发现线条在他们的作品中也非常重要,表达着他们独特的意向和情绪。中葡两国的艺术家如何表达自己的想象,如何运用线条表达个人情感,我想这是非常具有共性的话题。

  第二点则是中葡两国艺术家都采用了隐喻性的方法来探讨我们的社会。展览中多个作品都谈到了时空穿梭的概念,例如孙逊的作品并不是线性的回归到历史当中,而是有着许多的可能;而安德烈•索萨(André Sousa)的一件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几百年前的一位游历于中国的外交家所讲述的故事《paisagens da china e do japão》。这种对历史的回述,并将历史及现实抽象成艺术作品,抽象成自己所擅长的艺术表达方式,也是一种共性。

  澎湃新闻:进入展厅,首先印入观众眼帘的是葡萄牙女艺术家若阿纳·瓦斯康塞洛斯(Joana Vasconcelos)的织物装置作品,在我看来,这件作品充分展现了葡萄牙的手工技艺,并很好的将传统技艺与当代艺术相融合。 长谷川祐子:提到这种手工艺的技巧,匠人精神等,在展厅中我会想到刘建华,他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艺术家,擅长陶瓷技艺。他非常强调材料的物质性,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艺术形态。孙逊的木刻作品也是一样的,木刻并非绘画,而是带有着雕塑特征的作品形态,同时也非常强调了制作的工艺,手法,过程。

  另一方面,当我在若阿纳的工作室参访的时候,发现她的工作室中有许多传统工艺的材料。他将这些传统材料以新的形式和方法组织起来。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她的工作室中有很多当地的家庭妇女。这些家庭妇女有很多是移民,来自印度,阿拉伯等国,并且都有着非常好的编制技巧。她们将不同的手工艺集合起来,变成一种集体的创作,这种表达手工艺的方法和精神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若阿纳作品非常关键的概念。我认为葡萄牙的艺术家非常关注一种材料的物质性。这是在“存在”的层面上的深刻考量。

  澎湃新闻:那像若阿纳与他人合作,并混合了多种文化元素的织物作品,是否可以代表着“全球化时代下的当代艺术作品”,给予我们一些借鉴? 长谷川祐子:是的,我认为是这样的,同时,这点非常重要。我们就处在这样一种非常开放的网络当中,艺术家为什么不利用新的时代变革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呢?他们为什么不把不同的文化和元素结合起来呢?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

  澎湃新闻:展览除了绘画、装置作品外,影像作品也占有着一定的比重,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影像作品是否也是当代艺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长谷川祐子:是的。艺术家关小就是从互联网上获取的图像,并将这些图像集合起来,结合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她的此次“十频”装置是艺术家捕捉到的很多生活中的瞬间,这些瞬间探讨着时间的概念,以及对时间的理解。一瞬间可以是一秒钟,也可以是几分钟,这些不同的对时间的理解,被关小固化在了其作品中,可以说是把时间物质化了。我认为这和其他刚才提到的对物质性的腔调,和材料的转换其实是相同的,有共性的。

  这些艺术家生活在后互联网时代,他们将自己的观察中的现实,进行变形,进行转换,变成了他们现在的作品所展示出的具有物质性的形态。这也非常有意思。

  澎湃新闻:回到展览本身,这次的当代艺术展,你是如何布展,希望观众从中感悟到什么? 长谷川祐子:在布展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实际感官,比如说把若阿纳的作品放在入口处,像是一个迎宾花束,让观众获得“欢迎来到这个展览”的概念。2楼的展厅层高相对较高,所以可以将大尺寸的作品放置两边,形成对话。中间的刘建华的作品,一方面在高度上形成一种变奏,另一方面这件作品表现着当代上海既繁华,又脆弱的状态。而在形态上,装置作品置于平面作品之间,也形成了一种变奏。

  谈到布展的逻辑,最重要的是让不同的艺术家之间的作品形成对话。对话不仅是表象上的,感官上的,而且是概念上的。3楼的空间,则是表现出日常的,却又打破正常时序的,非线性的表现方法和内核,例如关小点作品,就和所呈现出的圆形空间非常契合。

  另外,佩德罗的独立空间,看起来像一个博物馆机构展出的博物馆展品,但其实每件作品都是想象中的,将不同的文化融合起来创作起来。当然,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而是一个想象的博物馆,一个对全球化理解的博物馆;位于2楼的孙逊作品,其实也是一个博物馆墙,他在其中表现了时空穿梭,对历史的探讨,包括提到的一些想象中的历史人物。这两个楼层的两组“博物馆”作品其实是相互呼应的。

  这也是我强调的另一个核心,希望重要的展览元素,在不同的作品,不同的空间中彼此呼应,彼此回响,而非线性的排序。我并不希望有一个明确的,确定好的讲故事的方式。因为并不想把权威的观展方式强加给观众,而是希望观众在展览中有自己的旅行、理解和想象。

来源:雅昌艺术网 责任编辑:简宁
53K
>>相关新闻
• 国博“无问西东”大展何以聚焦元代
• 高岭:批评之批评的时代?
• 广东慢车:珠三角艺术坎坷史
• 建党题材美术创作的历史回望
• 书法自古为文人末技乎?
• 艺术史的危机与当代艺术走向
• 从吴昌硕看艺术如何塑造城市文化内核
• 不受程式化约束的青年艺术
• 刘勃: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的文化反思
• 艺术史的危机与当代艺术走向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李小可师生作品展在天津举办 李小可师生作品展在天津举办
  • 为艺术家姚景卿七十华诞送祝福 为艺术家姚景卿七十华诞送祝福
  • 纪振民、姬俊尧荣获十大年度人物 纪振民、姬俊尧荣获十大年度人物
  • 王爱宗教授南开大学开讲 王爱宗教授南开大学开讲
  • 2018天津大学生水彩画展开幕 2018天津大学生水彩画展开幕
  • 王焕墉先生追思会在天津举行 王焕墉先生追思会在天津举行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