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化根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它拥有丰富的无价古代艺术,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艺术才华和勤奋。中国文化充满了难得的美丽和魅力,不但独特,卓越,优雅,而且富有启发性,从而吸引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中国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以自己的智慧和文化创造了本民族的历史,并且也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中国许多少数民族在历史上为发展祖国的文化做出过自己独特的贡献,在共同缔造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发挥了独创精神,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中国少数民族创造了大量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史诗,以及音乐、舞蹈、绘画,有价值的科学典籍;建造了很多雄伟壮观、绚丽多彩、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这些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拉萨的布达拉宫、大昭寺和罗布林卡等,入选了《世界遗产名录》;蒙古族的长调、维吾尔族的大型音乐套曲“十二木卡姆”等,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在我国目前公布的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少数民族项目有515项,约占项目总数的42%。”
2017年初,我国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表明国家已对文化传承完成顶层设计,开始全盘操作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10月,党的十九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写进报告,昭示出文化自信对于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价值支撑,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合理性的阐发作用,表现出尊崇传统在意识形态层面的稳固作用。
近几年来,通过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各级政府机关的帮助,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自2011年至2016年底,文化部先后颁布了两批共计100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其中有28家为少数民族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涉及14个少数民族;其次为苗族和维吾尔族各3家;再次是黎族2家,以及彝族、土族、白族、侗族、壮族、回族、羌族、土家族、朝鲜族、哈萨克族各1家,占两批总数的28%。在地域分布方面,两批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共覆盖31个省份,兼顾了全国各个地区。在28家少数民族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中,最多的是青海,有5家;其次是新疆和西藏,都有4家。在示范基地单位性质上,有22家为营利性文化企业,占比约为78.6%。项目类别方面,共有传统技艺类示范基地18家,传统美术类示范基地8家,传统医药2家。
在当前这个网络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新媒体的瞬间性和碎片性容易简化、同质化或解构少数民族文化,使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质渐渐被稀释乃至被替代,传统的特色民族文化传承容易流为简单机械的文化符号的复制。有关少数民族文化的作品普遍存在深度不够,内容陈旧;传播力度不够,传播理念和技术滞后,大众关注度不够等诸多问题。
在这个全球化网络化的时代,多元化、国际化的创作身份与创作风格,或是对于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对于文化发展和传播越来越重要。时代的情绪与情感结构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而在这个超级网络化时代,过往的历史经验与观念,在解释如今的社会与文化时也开始有些力不从心。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经不满足于刻板的“采集与复制“的方法。”修旧如旧“和”生搬硬套“的艺术表现形式也逐渐不被大众所接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
当下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也需要遵循这种时代的精神,采用新科技、新观念、新方法来表现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新科技“是现在这个视觉经济时代重要的文化展示方法,但如何使用还需要在观念上做出改变。仅仅把文化遗产和艺术作品简单网络化、数字化、3D化并不能符合当下的社会需求。如何用活、用对“新科技“是对文艺工作者的一大考验。简单粗暴的使用技术“复制粘贴”并不能真正提升文化传播的效果,只有真正了解艺术作品的文化理念,并对新技术表达方式有深度认知的情况下才能成功开拓创新。
“新观念”在不同时代都有其各自的解释,但基本上都以符合时代精神,遵从社会需求为标准。当下全球网络化在文化发展上似乎为普罗大众提供了新的机会,专业知识和艺术不再只属于少数知识份子和专业人士,基本上所有人都能通过网络进行资讯共享。“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的文化隔阂也逐渐消融。大众认知已成为社会主流影响力。因此,以大众为目标的艺术创新和文化研究必然是现阶段文化发展的首要问题。
“新方法”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层出不穷,“一知半解”和“换汤不换药”粗糙理念解决不了文化发展中的问题。新方法如果只是与旧方法简单的对立而存,那只是逻辑层面上的空中楼阁。新方法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并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才能厚积薄发、开拓创新,成为解决新时期文化发展问题的“金钥匙”
近日,凤凰卫视与故宫博物院联合打造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在故宫箭亭广场正式开幕。此次展演活动正是采用新科技、新观念、新方法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优秀案例。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这一全新的形态,由凤凰数字科技与凤凰领客的团队联合故宫专家在国内首创,这在全球博物馆及文创领域都尚无先例。故宫博物院研究室、资料信息部、故宫出版社与凤凰团队,邀请艺术家、文化专家组成专项小组,历经近两年反复推敲,力求《清明上河图3.0》不仅能让最广泛的大众欣赏原作的历史信息,也能激起大家对宋代人文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拉近老百姓与文物的距离。正如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所说:“与凤凰卫视合作的《清明上河图3.0》实现了新的突破。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不仅保留了作品原本的美学价值,也让观众走进了文物,体验了文化。”
“新科技、新观念、新方法”不仅能助力中华传统文化,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积极意义。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工作者不能满足于挖掘和复制传统文化,应当立足于已有的资料搜集积累,学习贯通新的科学技术,以国际化的视角拓展思路,并和大众文化结合,采用现代大众传媒形式对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进行加工、整理并推陈出新,做好理论研究,发挥大众文化平民性、通俗性、多样性等特征,利用其认同、交流和导向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少数民族文化。
作者-- 金玉仁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钢琴教研室副主任,讲师。担任中国民族民间舞(朝、藏、蒙、维、傣、苗、彝、佤)、芭蕾舞基训、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身韵等课程的伴奏。199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舞蹈系(钢琴专业),并留校任教至今。2006年获德国不来梅艺术学院钢琴系音乐硕士学位。
1998年应邀在韩国首尔KBS音乐厅与韩国管弦乐团(Prime Philharmonic Orchestra)合作演出大型音乐会。2005年获德国埃因根(Ehingen Donau)国际青年音乐比赛优秀奖。
主要成果:
1. 2011年1月 合作出版《藏族舞蹈教程(男班)DVD》(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之一)负责组合音乐的作曲与编曲,录制了舞蹈组合单一动作训练音乐片段(钢琴演奏)。 北京东方影音公司出版发行
2. 2012年8月 合作出版《朝鲜族舞蹈教材》(“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之一)
负责音乐作曲、编配(钢琴乐谱)。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3. 2012年,合作完成的《藏族舞蹈系列教材建设》项目获“2012年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负责音乐作曲与编曲。
4. 2013年 9月合作完成的《藏族舞蹈系列教材建设》 获第七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负责音乐作曲与编曲。
5. 2014年,合作完成的《 藏族舞蹈 (男、女班教程 》项目列入《“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负责男班教程音乐作曲与编曲。
6. 2018年 合作出版《苗族舞蹈女班教材》负责音乐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