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朦胧的意境常常被诗句表达的淋漓尽致,陆游的“一叶飘然烟雨中”也好,苏轼的“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也罢,那绝美的意境能立马浮映心间。但用绘画的形式将烟波浩渺的朦胧呈于宣纸之上的艺术家却不多輌朱军山做到了,他用扎实的美术功底诠释出了意境为何物,开创出朦胧画派的先河。今天,跟随网易艺术,带你走进朱军山的“朦胧”世界。
朱军山
朱军山作品
无独有偶画出了蓬莱阁朦胧的“人间仙境”
网易艺术:我们常在文学里感受到意境之美比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而您在尝试用绘画艺术表达朦胧的美不胜收,怎样的机缘让您产生了创建“朦胧画派”的想法?
朱军山:1976年底,我前往烟台给当地的工艺美术人士上课,写生是我们的必修课之一。当时,我带学生们前往蓬莱阁写生,众所周知,蓬莱的海市蜃楼闻名已久,我很期待用画笔记录那缥缈虚幻的“仙境”,遗憾的是一直没有遇到。有一天夜里两三点,实在睡不着,我随手拿起画笔和画板外出,忽然,看到远处冒起烟火,伴着这朦胧缥缈的烟雾,从我的角度透视望去,蓬莱阁尽收眼底。于是立马动笔,记录这一刻的“云雾缭绕”,没想到,这模模糊糊,虚虚幻幻的画作效果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喜欢极了这种表现手法。于是,如何将朦胧画出美感,逐渐根植到了我的心底。后来,有机会前往广西漓江写生,正巧赶上雨季。雾气、竹子、小船,各种美景叠加交错,在这儿,我创作了几十幅朦胧小画。再后来到西双版纳写生,那里的雾气更是令我惊叹,早上可以说什么都看不见,阳光出来后雾气才稍有减弱。这一年的创作,似乎有意无意,都将我与朦胧紧密关联。1977年回校,我在工艺美院三楼的走廊上举办了自己的个展,展出了70多幅蓬莱、漓江、西双版纳写生时的作品,没想到这次展览引发了一时的轰动,对于这种画法,学生们、同行们都欣喜若狂。当时《美术》杂志的何溶看完展览后,写了一篇名为“朱军山和朦胧美”的文章,“朦胧”一词便渐渐的与我愈发接近,以至于,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提起朱军山,就联想到朦胧画。这可谓是“朦胧画派”的雏形。
朱军山
朱军山作品
创新永不停歇 将水彩画法成功移植到宣纸上创作
网易艺术:您擅长中国山水画、英国水彩画、雕漆、篆书甚至工艺美术设计,且每个艺术形式您都做到了无与伦比,游弋于不同门类的创作,您遇到了怎样的挑战?
朱军山:我属于无论大事、小事,凡事都得极其认真对待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取胜的机会。水彩画也好,山水画也罢,这都与我的工作经历密不可分,我曾担任北京水彩画学会常务理事,卸任后,担任北京山水画研究会秘书长一职。从水彩画到山水画,这个挑战非同小觑。我曾跟随白雪石先生业余的学过三年国画,但是想把水彩表现的“朦胧”搬到宣纸上,这实在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单是在用纸方面,我就试过大概70多种纸。浙江温州皮纸、故宫的糊窗户纸、日本的美浓纸等,都被我逐一试验过,太薄的太厚的太硬的纸张都不适合朦胧画的创作,静下心,踏踏实实,一点点的摸索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使用日本纸画出了我梦想中的画面。且找到了一套属于朦胧派画风的绘画规律。从纸张打湿处理,到画画的光线及湿度,到何时画人物,何时画树木,都有极其精准的时间限制,它可精准到具体的几分几秒。因为发自内心的喜欢,所以对朦胧画的研究从未停止过,未来,机会成熟的话,会考虑把这些绘画技巧,出版成书,以便对朦胧画创作有兴趣的人参考研究。
朱军山作品
走遍世界各地 最美依旧中华大地
网易艺术:游走于世界各地,您阅览了无数的世间美景,“走出去”对您的艺术创作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朱军山:瑞士、加拿大、日本、美国……我的确到过很多地方。我领略过国外人文建筑的美,也体会过自然风光的旖旎。对从事艺术创作的我而言,走出去观看,属于拓展视野,开阔眼界。但看遍了世界的万花筒,回头来看,哪美也不如我们中国美。我们土生土长的东西,那是画不尽的。比如黄河壶口瀑布,你画多少次都会不一样。那怒吼的感觉,是在世界任何一个瀑布中寻不到的。那连泥带水的汹涌澎湃,它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浑厚与态度,令人心安。毕加索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艺术,一种艺术在非洲,你去看看非洲人脸上的纹路,你看看他们跳舞的姿势,那是人类的本质所在。另外一种艺术在中国,它叫敦煌壁画,那里拥有最美丽的古文字。值得全人类欣赏。”
出国这些年,教学之余,我还到访了很多艺术院校,去了解学习别人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不难发现,不受干扰的自然成长,是国外教育的一大特点,艺术本身需要创造,它没必要千篇一律。如何挖掘出属于每个孩子独特的艺术造诣,是从事美术教育的人需要不断思考及探究的课题。
朱军山作品
教书育人需要道德健全+善于发现 两者缺一不可
网易艺术:作为中国创办的第一所艺术设计类院校中央工艺美院,您的老同学像常沙娜老师包括您在内,都在进行着与美术教育有关的工作,您觉得您这一辈人追寻的情怀是什么?
朱军山:“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他有两件事情极为重要,一是道德健全,二是善于发现。品行端正是从事教育的基础原则,我曾在加大拿教过学,我的学生几乎全是外国人,我的英语也没那么好,需要靠翻译协助完成,但我的学生们作业都完成的非常好,因为他们崇拜尊重的是我的道德。另外就是要拥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发现学生独特性并帮他挖掘放大的能力,比如有一块玉石,由于质地不同、学生们的理解、诠释不同,25位学生雕刻出来的一定是25种不同精美的器件。一块玉石雕出来25件一模一样的作品,就是个问题了,你要知道美术的标签是个性十足。作为老师,专业底子扎实、教学风格独特、艺术研究深入,品性道德高尚,这些素养均不可少。
朱军山《版纳人家》
尽一己之力传播艺术 为情谊寻一抹美好
网易艺术:近期新的动向,请朱老师分享?
朱军山:除了一如既往的画画创作,现在想尽一己之力,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老校友,老同学们,一起多做些公益。前些日子,我和朱鸿祥带队参观了河南禹州的瓷厂,希望更多美的东西,真正有艺术感的东西,得到更好的传播。另外我也很想让更多人了解我的恩师们、同学们更多精彩的故事,在我们这一辈人的记忆里,情感比金钱更重要。我的恩师周令钊先生是第二、三、四套人民币票面的美术总设计,主笔了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毛主席油画像;恩师戴泽先生是徐悲鸿的得意门生,但他这一生清心、谦和、沉稳,谁能想到,今年96岁的他,2018年第一次举办个人展览;我的同事常沙娜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的研究与传播,我还有很多老校友老朋友的故事要分享,通过展览、座谈、研讨、公益等不同形式再把大家聚合在一起,聊艺术、聊过往、聊期待,这一切对我而言便是美好。(朱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