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在美术史上,中世纪建筑、雕刻、绘画及工艺美术为今天的欧洲各国提供了引以为豪的丰富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或成为旅行者的胜地,或是博物馆的珍品,是我们研究历史、认识历史的媒介,更成为我们审美与艺术赏鉴的对象。中世纪美术不仅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而且不断为当代美术创作提供灵感与启示。波西米亚——这个曾经14世纪欧洲政治、文化、艺术的中心,吸引了很多外来艺术家定居于此,当地艺术家多有赴意大利等地学习生活的经历,产生了重要的艺术家和经典作品。波西米亚中世纪绘画以区别于西欧中世纪绘画的独特姿态亮相于美术史。而这个时期的作品虽在国内没有被广泛认知,但却含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承继优秀的外来传统文化,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中世纪美术不同时期的风格、样式进行深入地解析和学习。这些深入而广泛的研究,越来越充分地揭示出波西米亚美术所独具的艺术魅力以及在西方美术发展史中的独特地位和文化意义。
在捷克为期两个多月的考察研究,使作者感受到了波西米亚中世纪时期独特的艺术风格。作者以波西米亚地区中世纪(1200-1550年)绘画、历史文化为背景,依托布拉格最古老的哥特式建筑——圣艾格尼丝修道院馆藏作品,着重对13世纪至15世纪绘画的风格、内容、色彩、材料、造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且与中国传统绘画风格特征做比较研究,最终推导出对本专业有益的绘画语言及材料表现借鉴。从历史上看,查理四世统治的黄金时期,国家的强大推动了艺术的繁荣,不仅兴起了曾著称于欧洲以线刻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版画,还出现了一位杰出的中世纪哥特风格艺术家——迪奥多里克,对欧洲各国的绘画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编者
波西米亚圣艾格尼丝修道院
的前世今生
圣艾格尼丝修道院,位于捷克布拉格老城的东北角,圣加斯多罗(St.Castulus)教区教堂和伏尔塔瓦河的堤岸之间,是这座城市现存最古老的哥特式风格建筑。这座以13世纪波西米亚公主命名的修道院,如今其中一部分已被开辟为捷克国家美术馆,收藏和展示着来自波希米亚以及中欧地区的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包括鲜艳的哥特式风格祭坛画和彩色的宗教塑像。
圣艾格尼丝修道院展示了捷克艺术从13世纪初的木板绘画和雕塑到西奥德理克的温柔风格再到哥特式国际风格的发展过程。同时也不乏描绘现实主义精神的绘画风格出现。14世纪时,波西米亚和布拉格是欧洲艺术的中心,这也充分说明了波西米亚美术作品的重要地位和艺术高度。修道院里最古老的结构是1230年完成的,其中包括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和它的两个中殿(现在是一个音乐厅),克拉雷会苦行修女的起居室(现在变成了展览厅)和医院。皇室一直给该修道院提供着无尽的支持,确立了其特殊地位。但它在卢森堡时代失去了光环,进入了落寞时期。由于战争,修道院变成了军火库,随后的几百年间,经历了几个回合的变卖更换主人。在1965—1986年之间,修道院重新被收购回来并且在政治、宗教、文化和建筑展厅内部陈列等方面都符合建国家美术馆的需求。修道院收藏的中世纪作品对捷克文化史有重要影响,对建筑学科和美术学科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只有成为国家美术馆陈列哥特时期的美术作品,才配得上修道院的历史地位,圣艾格尼丝修道院成为一个人们所敬仰的对象和精神力量的源泉。它在捷克艺术史上富有崇高的地位,成为收藏波西米亚中世纪绘画最合适的完美家园。
馆藏作品的艺术风格特征
圣艾格尼丝修道院作为宗教本身成为波西米亚中世纪艺术的一个重要背景。因为以基督教为背景的历史阶段相对有神学和理性的概念,与以感性强调以人为本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波西米亚中世纪美术是特定历史时期内人民社会生活、思想感情、宗教观念和审美观念的特殊形式的表现。总体上说,中世纪美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偏重主观精神世界的表现,并往往以夸张、变形、改变真实空间序列等手法来达到强烈表现的目的。在这一总体特征之下,中世纪美术各种风格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中欧特殊的地理位置,波西米亚中世纪绘画还受到拜占庭美术和东方艺术的影响,具有平面性、神秘性、秩序性及肃穆感的审美趣味,并且具有东方装饰风格的特点。
例如,在布拉格查理四世确立了自己的王朝之后,一个独特的波西米亚玛丽安形象出现在他的宫廷。最古老的一个作品例子是《来自维维里的圣母玛利亚》(1345—1350)。高贵的脸,巧妙的表情,赋予了玛利亚宫廷角色,她深红色装饰的披肩和强烈的花卉图案点缀在黄金材质的背景上。与早期的圣母像相比,这个来自维维里的圣母玛利亚,戴着王冠和头饰加冕两次。这是一个受欢迎的法国主题。
画中的孩子,披着一件透明的上衣,然后身体坐直并转向他的母亲,同时用两个手指握着她的斗篷。这个手势表示母亲和儿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成为一种潜在的发展的主题。波西米亚玛丽亚另一个例子《最高级别的圣母玛利亚》,她的头覆盖着一条东方披肩,其边缘附带着程式化的星星形状的条穗。孩子坐在圣母玛丽亚的右侧,手持具有象征意义的金翅雀,与母亲的手指在玩耍。古代遗风和基督教精神的结合、西方写实精神和东方装饰性、神秘性的结合产生了具有独特形式的中世纪波西米亚绘画。
查理四世去世后,几个宫廷画家失去生计,不得不寻求新的谋生之道,这时出现了新的风格。《来自劳德尼采的圣母玛利亚》是14世纪末期欧洲最伟大的人物画之一,这件画作常常被描述为美丽风格的开端——一个特别的中世纪/波西米亚众多美学家称之为国际哥特式。这个美学特征是放弃13世纪中期帝国风格的巨大改变和“客观性”的新感觉和多样的美丽形式。诗人和传教士发现这种风格在感官方面反映出一个理想的精神美。
波西米亚中世纪美术的成就
1.涵盖古代传统、东方风格、游牧文化、宗教神秘主义。在绘画、雕刻、建筑、金属工艺等艺术门类上都达到了极为精湛的水平。
2.融合西欧艺术风格但区别于西欧等地区,善于吸收外来因素,形成了鲜明独特的地区民族特征。
3.波西米亚美术的写实精神、生动表现,暗示了中欧文艺复兴的到来,表达了更为复杂和丰富的情感内心世界,因其当时的历史地位、时期的独特视角以及艺术作品复杂的关联性而独秀于整个欧洲。
迪奥多里克圣像画的独特性和价值
为什么要研究迪奥多里克?从捷克国家美术馆修道院展馆展出的1200—1550年代传统绘画里,可以系统地梳理出3位最具代表的中世纪艺术家:迪奥多里克、特热邦斯卡荷-欧塔阿和韦瑟波奥斯卡荷-欧塔阿,特别是迪奥多里克,他是查理四世的宫廷画家。14世纪,布拉格既是欧洲的政治中心也是文化艺术中心,这样的历史政治背景诞生了波西米亚别具一格的艺术家。迪奥多里克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是捷克艺术史上第一个最早有现存作品的艺术家。《布道者圣路克》和《圣马太》是他代表风格的作品,他的圣十字教堂礼拜堂中现实主义人像(约1365年)显著地区别于那时流行于波西米亚地区,受到锡耶纳影响的优雅风格。他为查理四世皇帝创作的其中一幅作品《皇帝查理四世》,表现了皇帝正将装有圣物的金属圣物盒放在祭坛上。这些绘画致力于表现人物肖像,画中人物看上去是处于看似真实的建筑物内。更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些壁画的下面,有一块区域描绘了真正的错觉主义建筑画。
受拜占庭艺术的影响,圣像画成为13世纪西欧绘画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意大利。与西欧哥特晚期艺术家相比,波西米亚迪奥多里克画师的创作有了明显的个人风格,他力图按自己的见解去表现传统的宗教题材,去努力表现对现实的想象力。他所做的圣像画受拜占庭和东方风格的影响,但表现出一种要模糊轮廓线束缚的强烈意图。他笔下的人物造型,向真实生活的描写大胆迈进了一步,给严肃的中世纪绘画增添了活泼生动的另一种面貌,虽然描绘的是和宗教相关的题材,但是画面表现得有血有肉,生动至极,充满现实意味。
迪奥多里克的作品从整体色彩上拥有着浓郁的哥特风格,主体人物色彩艳丽,背景颜色丰富,浑厚、耐人寻味。从材质上看,他不仅使用了肌理浮雕,还运用了金箔和银箔。他还喜欢用宝石蓝,幽静肃穆的颜色,提升了画面的神秘感。几何化的图案作为边缘装饰,这在罗马时期便有过先例,哥特时期得到了大发展。迪奥多里克作品的画框图案纹样受到了法国彩色玻璃窗边缘装饰的影响。迪奥多里克还善于运用橘红色,画面出现大量的橘红色,考证欧洲古代色单和中世纪坦培拉绘画的颜色不难发现,使用的都是天然矿物颜色,该橘色正是中国画所称呼的朱砂和朱膘,唯一的区别是所用的媒介不同,坦培拉用的是蛋黄,而中国画运用的是胶。他在色彩上一大突出贡献是使画面出现强烈的明暗关系,达到了富有表现性的效果,成功地表现出衣褶下圣徒宽阔健壮的身材。
其中还有一幅作品描绘的是两个天使,天使翅膀分别置于画面两边,蓝、紫、绿、黄四种颜色代表了四种含义。天使的背后是金色的光环,因为时间问题金箔褪色。天使衣服边缘有着明显的东方刺绣图案,贴了金箔闪闪发光,还有天使金色的头发,整个画面是金色调。天使的肤色为健康的小麦色,完全被赋予了人的样子,和画面背景的金色以及衣服上的金色交相呼应,同时画面的金黄色同类色中夹杂着浅蓝和浅绿的弱对比。人物身上的衣纹,明显受到了拜占庭和东方因素及周边地区作品影响。花纹的精致描绘提升了画面的表现力,甚至画框上大量的几何纹也参与到画面中与人物背景浑然一体,木板上的几何纹突起。另外,迪奥多里克的景泰蓝色用色习惯可以追溯到奥地利12世纪初的克拉斯特拉堡修道院的祭坛画,完成于1181年,创作者是凡尔登的尼古拉斯。尼古拉斯用铜板珐琅雕刻技法创作(这是源自波斯的铜胎掐丝珐琅技术,约在元朝时期传至中国。明代开始大量烧制,并于景泰年间达到了一个高峰,使用的珐琅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此后,景泰蓝就成了铜胎掐丝珐琅器的代称。另一种是来自欧洲的画珐琅工艺,它在清康熙年间始传入中国)。铜板珐琅这种特种工艺,是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捏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外观晶莹润泽,鲜艳夺目。尼古拉斯选择的红色和深浅不同的蓝色,与迪奥多里克画面的蓝色一样,营造出宝石一般闪烁的装饰效果。
迪奥多里克的作品
与西欧圣像画的区别
1.人物造型饱满,体态宽阔厚重,但不失优雅。区别于前辈巴黎风格的造型纤细,描写得不概念不空洞,具有强烈的写实精神,同时具有天真浪漫的风格。
2.人物的五官、衣纹刻画生动形象,不概念刻板,具有时代特色,皮肤质感描绘细致入微,具备人的相貌又不失神的精神,具有象征意义。
3.色彩明快、艳丽又不失古朴感,大面积运用蓝色,体现了色彩理念和高超的运用技艺。
4.装饰纹样具有东方风格和装饰化趣味,神秘感与色彩感和谐统一。
5.材质上更具多样性,金属箔的运用自然不刻板平面,具有质感上的变化,把画框部分引到画面里面来,并且利用浮雕的纹样来丰富画面。
6.画面造型之间的有机构成,形成超现实主义和象征风格。
波西米亚中世纪美术
对当代中国画创作的启示
通过对捷克传统美术的研究考察,我感受到了波西米亚中世纪时期独特的艺术风格。哥特式晚期杰出艺术家的作品造型独特、形式创新,同时该地区作品造型趋于平面,与中国画有共通之处。材料运用技法精湛,尤其是金箔银箔的运用技术和沥粉贴金的技术,可直接联系到中国的古代壁画:沥粉工艺的特殊之处在于高出物面,并在它的上面贴金箔、银箔、上色等。具有厚度、硬度及华贵的感觉,同时可增加立体感。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彩绘木棺上有着类似沥粉效果的纹样凸起细线,上面绘有各种颜色,有着低浮雕的效果。沥粉工艺的运用,盛唐时期就广泛被采用,如:敦煌223窟的菩提树干,人物身上运用了沥粉、贴金工艺,形成了丰富的装饰艺术效果。山西元代的永乐宫、北京明代的法海寺壁画中,沥粉的运用已经达到了十分精美的地步。然而,因为一些原因,壁画上的沥粉贴金、金箔等金属技艺的运用在我国一定历史时间里没有受到重视,今天,我们丢掉了很多传统的绘画技法、传统颜料、传统工具的使用。通过看捷克传统美术,可以追忆起很多有关的艺术表达手法,与我们目前的创作实践联系起来,并且建立对捷克美术色彩与材质的清晰认识,可以为中国画当代艺术表现的绘画语言寻求更好的突破口,为材料艺术的表现规律、不同语言关系规律的科学研究做好理论前提,不断推进对作品语言民族性、精神性、承继性、文化性的探索。
(本文为“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项目成果,作者系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讲师、美国西东大学访问学者、中央美术学院博士,文章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