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白石老人赏鸟图(国画) 48×74厘米 2014年 方土
近百年来,广东美术涌现出了无数的名家大师,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谱写了辉煌篇章。广州画院作为一家成立仅30多年的公立画院,却屡屡能在学术尺度极其严谨的诸多全国性美术大展中屡获佳绩,甚至刮起强劲的“广东旋风”,离不开画院的学术坚持和浓厚的创作氛围。从第六届至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上百件作品入选,到“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的多次金奖,再到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创作工程、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等重大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多件作品入选、入藏,广州画院可谓硕果累累。日前,记者专访了广州画院院长方土,请他分享了这些丰硕成果的经验。
美术文化周刊:请你简单介绍一下广州画院的基本情况。
方土:广州画院成立于1982年5月,首任院长为著名中国画家、版画家刘仑,第二任院长为中国画家陈永锵,第三任院长为中国画家张绍城,我为第四任院长。30多年来,广州画院以“学术立院”为宗旨,秉承着岭南画派艺术革新的精神传统,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精神、地域特色和风格鲜明的精品力作,诞生了很多具有时代影响力的画家。可以说,广州画院在各任院长的带领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做出了相应的努力。
广州画院现有行政人员10人,专职画家30人。此外,还聘有艺术顾问、外聘画家近70人,形成了老、中、青三代结合的人才配置结构。艺术研究涵盖了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理论五个领域。2012年,为更好地对岭南传统艺术加以研究、继承和发展,经上级批准,广州画院成立了“岭南绘画研究中心”和“广州当代艺术研究中心”。
美术文化周刊:近年来广州画院组织了很多重要活动,如“重走长征路”等,并且在主题性美术创作方面有很多研究和实践,这些活动或学术主张对艺术家的创作有哪些影响?
方土:作为美术创作的专业机构,我们清楚地意识到画院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因此也特别重视画院画家的主题性创作。
一般来说,画家们都有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和课题研究,但画家个人的研究方向更多是注重语言探索和情感表现,而主题性美术创作则有着明确的思想目标,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时代感,它能检验一件作品是否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和思想高度,体现一个画家的全面修养。虽然主题性创作有很多局限和难度,但它可以让画家把个人情感转化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心,完成从小我到大我的转换。同时,主题性创作往往是画院很多艺术家同时进行,因此他们也存在对比和观摩,会引发更多思考,在意识上得到提升。
如果艺术家不经历这种主题性创作,永远都画自己的东西,那很可能会被市场所裹挟,慢慢地创作能力就弱化了,只能做一些小情小调、趣味性的东西。这些作品因为远离生活现实,也容易出现程式化、符号化、概念化的现象,作品空洞难以感人。当然,我也并不主张一路搞主题性创作,画画不是单纯地复制生活,也不是一味局限于主旋律,它是人类多样情感表达的载体。不过,我依然觉得主题性创作必不可少,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多元并存的时代,我们缺乏什么、提倡什么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美术文化周刊:你最初专攻花鸟画,后来还进行过当代水墨的探索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现在的主题性创作又再上新台阶,你的经历对自己的中国画创作有哪些影响?你认为艺术家产生好作品的基础是什么?
方土:我个人的艺术创作是多方面的,最初以写意花鸟画见长,但担任院长后,为了推动大家创作,我也自觉担负起主题性创作的责任。比如在“重走长征路”活动中,我也画了一批老红军,并将这些老红军的头像用我所探索的实验水墨加以表现。实验水墨当时接近抽象水墨,这些老红军的面目直到今天看起来仍然具有很强的冲击力。所以,如果没有这种尝试和担当,我的实验水墨很可能就是一种自言自语的表达,但将其与现实题材结合,则能呈现出这种实验的技艺。近年来,我在山水画上也进行了很多探索,得到了一些个人经验。所以,在我带领画院画家们前进的同时,个人也得到了很大提升,绘画题材得到了拓展。
艺术家要想出好作品,首先要怀有创作激情。激情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热情,对艺术创作的崇高敬意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这些年我们丢失的传统文化太多了,很多创作都是无源之水,所以作品没有高度——就像海边的小山包、小土包,离真正的高原差距太远了。艺术的传统是一点点、一代代积累起来的,真正的高峰是高原上的峰,而不是在海平线上隆起的峰。因此,只有在传统文脉上吸收和发展,艺术创作才会越来越强大。其次,艺术家还应该有社会担当。好的艺术作品必然能体现那个时代的风情、风貌和人文,否则就不可能被记录下来。
美术文化周刊:精品力作的产生依托于优秀的艺术家,画院的发展也离不开优秀人才,广州画院对人才培养有哪些思路和模式呢?
方土:广州画院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人才建设,近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擅长主题创作的年轻画家,形成了主旋律创作的良好氛围,他们已经在各个大展中崭露头角。除此之外,我们还在2013年9月,与中国国家画院、广州美术学院共同打造了公益性美术人才培养计划——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养计划,通过人才选拔、授课、名家访谈、采风写生、创作评讲、各类展示等多种形式,至今共培养近150名优秀青年美术人才,该计划也已进行至第二期。这个项目填补了国内非学历阶段的青年优秀美术人才培育空白。“青苗计划”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不仅包括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等专业艺术院校,还包括华东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深圳大学等综合类院校的优秀艺术人才。在这里,既没有门户之见,也没有山头之分,他们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自由学习和交流。
可以说,广州画院专业画家的队伍建设,是画院自身专业化建设的主要方向,而针对优秀青年一代的人才培养计划,则是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的公益性举措,对我国美术的快速发展有着深远意义。(作者 方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