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前段时间有一个展览叫“不仅仅看见——新现实主义水墨研究展”。作为中国艺术家对中国画的探索,我觉得有两个话题,一个是包容性,一个是意境转换。
什么叫包容性呢?实际上“水墨”概念的提出,初衷应该是因为中国画的这个概念,民族色彩太浓,中国文化特征太鲜明,中国文化身份太独特,以至于使中国人产生一种封闭的概念。
水墨的概念是什么?抽掉中国画的身份,削减了中国画的文化的内涵,在某种程度上也淡化中国画的审美特征。认为提出这样一个水墨的概念是一种媒介的概念,是一种语言的概念,是纯粹形式的概念,这样就可以和欧美的现当代艺术能够嫁接起来。
学理上来讲这个概念是不能成立的,但当时代变换,大家把它用一种纯语言的概念形式提出来,赋予了它这样一个具有现代含量的概念,我觉得也未尝不可以。人们根本不需要再去回顾这个概念的历史来源,就把这个概念当下用了。
这个概念的确呈现一种包容性。水墨可以装实验的概念,装都市的概念,装新现实的概念,都可以把自己想的装进去。因此它成了可以脱胎换骨,可以更新自己的一种概念,意味着一种新的理论可能,意味着新的艺术路径。
经过这几年,大家可能看到我们中国画的一些乱象。但是大家沉淀下来,看过几个画展,可以看得出来,中国画还在进步,这种进步和语言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是相联系的。
第二个话题,是实现意境转换。“不仅仅看见——新现实主义水墨研究展”这批画家的作品,应该说是代表了新的意境转换,代表了一个新的艺术气象。它的确是一种新的意境语言形态,跟傅抱石、黄宾虹、齐白石那个时代,都应该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文化立场,应该有中国人对自己审美的认知。(樊波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