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全国美术课堂教学评比现场
由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中国教育学会2018年度课堂教学展示与观摩(培训)系列活动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观摩培训活动”,近日在福州举行。该活动书面表述为美术观摩课及教师的业务培训,其实是国内三年一次、官方主办、代表最高水平的国家级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俗称“全国中小学美术优质课评比活动”。其中,获得比赛一等奖的教师为这一活动的最高荣誉。参赛教师是通过美术教研系统从基层到省市再到全国,层层评比选拔后最终筛选出来的。由此可见,此项全国性的教学评比活动,在广大美术教师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学术权威性,它代表着当前我国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最高水平,最新理念,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这一赛事吸引了全国各地几千名中小学美术教师前来现场观摩,还不包括临时开放的网络平台的观看数量。本期我们约请了参加观摩和培训活动的浙江省部分教师,来谈谈他(她)们的体会和感受。
——编者
中国教育学会2018年度课堂教学展示与观摩(培训)系列活动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美术现场赛课活动近日在福州三中举办。感觉福州的确是福地,在美术核心素养即将实施之际,迎来了全国各地美术教师共同来探讨课堂教学的途径与模式的盛会。下面谈一些我参加此次活动的体会和感受。
鉴赏——审美素养的建立
由于来自高中学校,我对于该阶段的教学内容尤为关注:从课程内容的选择来看,鉴赏课程占了一半以上,主要是对中外经典绘画作品的鉴赏,也有对教材认知上拓展的内容。比如杭州师范大学附中的姚珏老师的《新石器彩陶纹饰——日鸟月蛙的视觉之旅》,就是这次高中美术教材上的拓展尝试,尤其突出了美术核心素养的图像识读元素,也包含了姚珏老师对美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的解读。除此之外,福州三中翁东亭老师的《环保服装设计》也是对高中教材中设计课程的拓展与创新,利用环保材料设计学生喜欢的服装造型,并且已经将课程形成了系列化、常态化,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核心素养中创意实践、美术表现的充分挖掘。在手工设计拓展上,来自山东博兴二中的张艳婷老师更是将草柳编艺术转化为学生日常的生活用品,将它作为课程开发的重要载体,实现了美术核心素养中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三要素的体现。
对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内容选择,三位老师较好地定位了自己对课程主要部分的解读,充分考虑了各自的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同时也对另外三个元素各有拓展,很好地完成了课堂教学,让每位参与的同学沉浸其中,让每位教师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乐趣。教学过程中,姚珏老师的《新石器彩陶纹饰——日鸟月蛙的视觉之旅》这节课,姚老师以设问与实物导入本课:“今天呢,姚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特殊的客人,它们穿越时空来到了现场。”又让学生以揭开面纱的神秘感引出乌鸟和蟾蜍的两大纹饰。再由问题情境的方式从文化理解出发,我们为什么要画蛙和鸟呢?为本次课程的实施抛出了很好的疑问,奠定了课程学习的学习基础。在答疑阶段,采取环环相扣的设问方式,貌似聊家常的形式,语言非常的平和,但又能与学生形成共鸣,很是干净与简练。在学生对蟾蛙产生疑问时,借用微视频“女娲的自述”阐述了蟾蛙与月亮的关系,从而揭示课题。层层铺垫、循序渐进、情境设置等运用得非常娴熟,课堂节奏把控非常好,丝丝入扣,向学生介绍了蟾蛙与月亮、乌鸟与太阳的关系,于无声处揭示了课题的内容。此外,姚老师还注重学生对文化理解的素养挖掘,通过对符号进行分析交流,探寻乌鸟设计的结构、形式之美,理解乌鸟造型变化等让每个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了深层次的理解与提升,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理解日鸟月蛙的形式美。最后的点题之语总结得非常好:“日月光辉,随着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演化成日鸟月蛙等符号纹饰,彰显华夏文明,中华彩陶纹饰,是纹是文也是画,是饰是事也是史。她是中国古老的精美的艺术品……”让每个听课的师生深切地感受到纹饰之美,激发了师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引导——艺术创造力的激发
福州三中翁老师的课,则体现了她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非常紧凑而又有充分的应变能力。翁老师以首先设问,“这是什么?草莓/生日蛋糕?”运用局部特写的方式呈现这些造型,从兴趣的激发突出课题的导入,成功地吸引了所有同学的注意力。紧接着,翁老师运用直观教学的方式请学生寻找制作的材料是什么,请学生谈谈分组准备可以利用的材料,从材质上让学生明了环保服装的材料来源,同时也寻求学生的创新内容,并充分肯定各组的准备工作。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美术核心素养的创新性、审美性,翁老师又从寻找高级服装品牌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知、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来了解时装的各种风格。而搜索时装公众号的方式首次把微信的搜索功能运用于课堂教学,具有快捷性的特征,是值得推荐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图像识读后,翁老师进一步让学生尝试创作,运用诙谐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创作意愿:“你们愿意充当冒险家吗?”在后一个环节中,教师出示一套服装,让学生认识理解制作的方法、技法,教会学生如何去处理一件环保服装的设计。在完成审美判断、图像识读后,进入了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阶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所教授的技法请学生设计完成一件环保服装,最后翁老师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小结,升华了该课的内容,让每个参与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获取了需要在本课应具备的美术核心素养。
实践——教学内容的革新
第三堂课则来自于山东博兴二中的张艳婷老师所授的《纤维艺术——草柳编》,不得不佩服张老师随带的草柳编物品,这简直可以当做一个小型草柳编艺术展览会,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引得各位老师争相拍摄,在课堂氛围的创设上拔得头筹。在图像识别上,以鲜明的地域特色带给所有的学生和老师们强烈的纤维艺术的审美认知,课题导入上张老师也花了很多功夫,从上海世博会上的西班牙场馆的认知理解纤维艺术的特征,并总结引出对草柳编艺术的概述,使学生聚焦于这项艺术,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
在图像识别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习草柳编艺术的概念、特征、应用、历史,从美术认知、文化理解的角度重新诠释了草柳编艺术的美术内涵。这是第二重的美术理解阶段,为后期的创作做好了铺垫工作。从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引出实物——蓑衣的造型,引出草柳编艺术的源远流长,个人觉得这个环节没有必要,有些牵强。接下去,从实物认知的角度以直观教学的方式呈现草柳编艺术的特征,这个环节张老师控制得很好,将造型、特征、色彩、创作手法等要素一一讲解并板书呈现,非常好,完整系统地进行了归纳。而且,在这个总结中,每个细节均考虑了该课的课程内容,课题文字也是用草柳编制作的,考虑周全,思维缜密。在第三个环节中,让学生编一编,试一试,采用了电脑视频展示的环节揭示制作的过程,设计得非常周密,避免以往教学中直观教学展示不清楚,这也是现代微视频教育手段的优势。在成功激发学生的美术表现、实践创作意识后,继续演示其他手法,学生的积极性再次激发,课程充满了创新意识的呈现。
纵观本次全国中小学美术现场赛课活动,创新是整个活动的主题,多媒体现代技术的应用成为现代美术教学的趋势;而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成为高中美术课程重要的内容,以上三课很好地完成了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期待以后有更多的值得学习的教学课程让美术老师都能领悟美术核心素养学习的路径,提升美术教学教育的能力。(戴华杰 杭州学军中学高级教师、 杭州市美术大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