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绘画艺术就大的特征而论,即具象与抽象,或在此两端之间交融碰撞、延展生发,无穷变化。由于东西方的人文气质与哲学思路的不同,中国人在似与不似之间把握那个度,偏于写意;而西方人在具象与抽象的两极探求中寻找那个表现力,总体倾向于写实;发展到文化多元互鉴的今天,有意义的是西方的两极状态加上中国的中庸状态,中国油画的发展才真正完成了从写实到写意再到抽象的绘画全貌,也才形成了当下我国学术上三者互启共进的学术格局与丰富的创作活力。
油画这一外来画种已有近600年的历史,而油画进入中国也有五代人的积累,近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渐渐形成了中国艺术的正脉显学,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油画大国,油画人群之大,绘画边界之广前所未有,从最写实到最抽象,从最古典到最现代无不涉猎,百年探索中,中国油画不偏离文以载道的大格局,始终以东方人的“心象”“真象”“意象”的哲学内核为主旨。在油画语言的造型、色彩以及表现形态方面不但重视油画媒材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也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土化创造因素的民族油画表现体系。写实、表现、抽象是中国油画家在语言探索系统的三大宗。不管时代发展有多大的流变与交叉,皆跳不出表现性、抽象性和写实性这三方面的根本范畴。虽各有侧重,但也不会完全偏执一端而得其高度。大量的实例让我们看见,仅以物理真实为目的的写实绘画是浅层的下品,没有充实内涵意味的抽象绘画是“皇帝的新衣”,不承载饱满情感的表现性绘画是一种空洞的表演。艺术创造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平衡语言形式和精神品格两者之间的关系,近几十年来在油画艺术无比热闹的现状中,有成功的生意,亦有失落冒进的败象,如写实油画泛起的图像化、精工化、媚俗(媚雅)化的实形主义,从而缺失了真情实感;表现性油画所兴起的求怪、求异的苍白外象,而弱化甚至放弃了情感的率真表达;抽象绘画泥于语言之放,放言而忘意趣,出现了在绘画语言背后的文化观念、个人情感、民族传统积淀的关系失衡现象。
综上思考与多方交流,第四届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决定以“中国精神”为宗旨,举办中国油画展,突破“有高原缺高峰,有数量缺质量”的现实瓶颈,分别以“心象”——当代中国油画的表现性研究、“真象”——当代中国写实油画的新发展研究、“意象”——当代中国油画的抽象性探索进行深度梳理。21世纪,中国进入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转换的新时代,在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更需要精神文明的新进步,更要求与大国发展相匹配的新水平,油画艺术这一非物质的精神活动更需要有学术的高质量与审美的高境界来承载,艺术语言只有达到了尽精微的深度才有可能表现出致广大的感染力。当下的中国油画已经从过去较为狭窄单一的表现形态发展出极为丰富的语言特色与形式跨度。也从过去的社会实用功能转向了艺术本体的审美功能。在古典精神的当代拓展,现实主义的中国情怀与绘画语言的中西融合上切实地展示出时代的魅力。
今年最后一站的进京汇报展分为两个展区实施,一是从参展以来所有新人的作品中再选出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二是特邀成熟艺术家的新作在中国油画院美术馆展出并作深入的研讨与总结。这个完整深化的活动让我们看见我们的时代不乏优秀的才情与独特的视角。在写实性的绘画中我们看到那种品性上的自觉与真情,对所处时代与现实的热爱与关注,在表现上的诚意与质朴;我们也看到表现性的绘画完全不同于西方的表现主义,在深处与中国的大写意精神自然融合;而抽象性绘画与中国“形而上者是为道”的超然境界相合。绘画表达与中国画论气韵生动的绘画意味相生。总之,当前西方的油画艺术似乎在变冷,而我们中国的油画则充满生机好象刚刚开始,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油画必然以文质兼优、丰盛饱满的创造力来承载中国精神、中国情怀与中国审美,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油画家的新使命。
(作者 杨飞云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