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观摩活动上,倾听了来自不同省份、不同地域文化的美术课堂。自己也有幸代表浙江小学美术教师执教了现场课堂教学的一堂课,亲身经历,现场观摩,内心触动很大。整体感觉:课堂变得纯朴、实在、在理。少了很多花哨的点缀,更接地气,变得纯粹起来了,美术课就是美术课;变得扎实起来了,孩子学有所得;变得更符合画理、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符合现代生活的道理。
一堂课理解一个问题
一堂课时间是40分钟,制定了一份详细的教学设计,对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都是直指核心素养的多个维度。每一堂课的承载能力都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也无法在一堂课中索取太多。把复杂的教学目标变得简明,把拖沓的教学环节变得简捷,把花哨的教学方法变得单纯,正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启发式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一堂课学生学习上有收获,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通过40分钟的师生互动生成,孩子是真正有收获的。如一堂东北民间剪纸课,课件展示了许多纯朴、拙雅、粗犷的原生态作品。这些作品给孩子的感受是深刻的,给孩子发现、交流、体验、质疑的机会,直指民间艺术之原生态的美,是儿童艺术的共鸣之音。教师引导之下,孩子们又能抓住其形式美感,童心创作生活本真之美。
美术课堂的视觉性
美术课堂就是关于美术的事儿,充分突出美术课堂的视觉性。不是语文、数学老师谁都可以轻松驾驭的,需要有美术专业的知识积累。这次全国美术优质课充分体现美术本体的专业性,美术课上的有“美术味”,用美术的方法教美术、美术的思维想美术。特别是国画课堂中教师要有夯实的基本功,才可以露一手。要明知传统,才能守正创新。如《中国画——山石画法》,由书入画,书法笔法妙化成山水一角,追溯《富春山居图》,到桌面上触手可摸的武夷山石进行触摸、近观、上下左右游观。教师和孩子们一起用手中的笔,或勾或点,或皴或染,几次示范互动演示,自然绘成《青山行远图》。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广泛体验尝试,作品悄然而成。剪纸课堂中老师对于剪刀的运用自如,设计课堂中对点线面、黑白灰的掌握等美术的专业功底都展示得淋漓尽致。
寻根文化创新技术
本次的课堂中选择了很多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或者是本地的民间美术形式,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因子,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根,是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的有效途径。同时传统文化遇上现代教育技术,让我们的课堂学习形式更丰富、体验更深刻。如北京老师的综合探索课《走访民间艺人》,课堂现场连线“毛猴李的传人”杨爱玲老师,让学生对其进行访问。拉近了民间艺人与学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感受、了解民间艺术的热情。Ipad的教学使用既方便又快捷,资料的查找、学生作品的提交和呈现更便捷,平板代替纸,手代替笔,通过手指的图画,也可以呈现出一幅幅作品。
创设情境融通学科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已经被广大教师接受和认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堂中创设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使学生能很快进入探究学习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与渗透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美术课要打破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突破学科界限,整合学科知识,充分体现学习过程中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方式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有的与地理、有的与古诗词、有的与历史文化等各科进行融合。
教学内容中经典的取舍、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学生思维的有效打开、老师的动手操练、媒体的合理使用、教师的专业基本素养等,这些课堂隐约呈现出的问题值得我们商榷和继续努力。(作者 王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