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孙戈 速写作品(选自“新时代·新生活”全国速写作品邀请展)
速写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画家进行创作、收集各种形象素材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手机摄影的普及,速写似乎不再受到当代画家的重视。
而7月19日,酷热的羊城刮起了一场关于“速写”的风暴,由广州市文联、广州市黄埔区委宣传部、广州市美协主办的“时代·生活——第四届广州速写作品展”在广州举行。展览展出了数百件速写作品,包括黄胄、周思聪、刘文西、杨之光、陈永锵、何家英等数十位特邀名家的作品。这让许多美术同行感慨:“好久没看到跟速写有关、这么精彩的展览了!”继广州展后8月13日,这场速写“风暴”又刮至北京,亮相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
艺术家切入现实生活的途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李克瑜、叶浅予、赵士英等老一辈艺术家的倡导和带动下,速写曾经风靡一时,许多报刊争相登载。当今画坛很多知名的人物画家,如刘文西、方增先、何家英等也是速写高手。画家林墉的速写多得曾被家人在做饭煮菜时用来生火。然而如今在一部分美术家当中,特别是青年一代的美术工作者当中,照片才是他们依赖的“工具”。广州美协副主席孙戈对此印象深刻:“有一次到黄山写生,本来我对现场有很多拿着画板画画的人的景象感到欣慰,然而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几乎每个人都是把眼前的景拍下来,然后对着手机来画。”
甚至有人认为对于画家而言,重要的不再是手头功夫,而是独特的视角和观念,如果强调技术,强调的也应该是对各种技术与媒材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展览的举办都具有极大的意义。“尤其对于中国人物画发展,对美术界的未来,都是一种促进,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梁江说:“从题材内容、涵盖面到各种艺术、样式、手法都非常丰富,展览能够达到这个深度也很少见。”
速写对于当下有什么意义?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胡斌认为:“更重要的是速写与时代的关系。很多艺术家的速写不止是对眼前实物及时的展现,更多是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下艺术家越来越局限在狭窄的圈子里面,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系统,全都是在自我循环很窄的圈子,对现实生活根本就不了解,也不去关心。所以,更重要的是艺术家如何和不同阶层人的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速写带给当下的意义,更多的是如何切入当下火热的现实生活。”
照片无法代替速写
速写不是经过绝对严谨的理性推敲后的想法与理念,而是捕捉闪现灵感的主观情绪感受。它的艺术魅力,不是照片所能代替的,这点成为各位评委的共识。然而在评选过程中,评委发现有的稿子是“速写创作”。“用照片创作速写,这完全背离了速写本身所提倡的现场感、直观感。”孙戈表示。画家张弘说:“有不少作品看得出是‘画照片’的,过于依赖照片的作品,基本都会被否决。”
广东省美协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永认为,这种情况一开始是照相机造成的,现在是因为手机,大家都拿手机来拍照了。他更特别指出:“现在的年轻画家比较注重制作、忽略生动感也是个原因。”
“摄影艺术家的优势是利用光源。对造型而言由于机械工具所致,共性的痕迹太重,而有的画家则把摄影的弱项当做了收集形象的主要手段,这违背了美术追求的宗旨——个性和特色。”孙戈认为,艺术表现的本能是个性的不同特色的追求,与机械器具所表现的共性的物像有天壤之别。为此,带有画家个人感情、性格和技法的速写作品,其鲜活、激情和高度概括的画面效果是摄影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多画才是速写的价值体现
速写的未来应该如何发展,引发了众多艺术家的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多画,才是最好的发挥速写价值的途径。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杨晓阳认为,速写既是基本功训练的最简便的方式,也是素材收集的最好的手段,应该长期坚持。
林墉表示:“我们大量地画速写,这是一种磨刀的方法。可以说,我们一辈子都在画速写。”画家陈永锵说:“如果爱画画,如果你热爱生活,那速写是不可缺少的锻炼,甚至不是锻炼,是一种生活方式。”广东省美协主席李劲堃也直言:“速写是一个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捕捉生动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
对于速写的现状,画家詹忠孝提到一个尖锐的问题:“美术学院千万不要把速写跟线描连在一起。速写是讲究快、狠、稳,通过很快的速度表达自己眼中看到的东西,并不是要用很完整的思路将那个东西全部表现出来,所以速写的功能就是点到即止,眼手上的功夫结合在一起,快速地表现出来。”
不管速写现状如何,正如画家史国良所感慨的那样:“这次展览可谓当头棒喝。它将会给美术界擦出点火花,重新点燃画家心底那团火。相信这次展览会给我们一个信号,一个燎原之势的速写复兴的信号。”
(作者 翁敏 广州市文联创研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