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文化产业的生产、传播、消费的传统规律已经出现了颠覆性变化。传统文化产业是线性式的,专业人员从产生创意到形成文化产品,到市场,再到消费者手中,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现在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是平台化的,生产和消费同时在进行。很多创造性的活动(编者注:比如文化类公众号),一开始是非市场的,但是当获得了比较多的关注后,具有了商业价值,开始有人投资了。
现在大量传统的被动消费者进入创作领域,就出现新的问题,因为非专业的生产者对传统文化并不是十分了解,或者至少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当大量的非专业作者,开始提起笔来创作时,因为这些传统文化都被关在文物部门的仓库里,都被保存在图书馆和博物馆里。文物的利用率非常之低。全国文物机构的文物藏品的展出率平均只有2%。这些非专业的年轻创作人员没有办法接触到,那么他们所创作的文化内容产品如何能够跟我们伟大的优秀的文化传统相衔接?这给我们提出新的课题。
我认为专业性的文化生产者,应该集中力量打造一个全新的文化基础设施,把文化遗产数字化,使得数字资源达到每一个希望能够借助于这些文化传统从事自我文化表达的年轻人。这也正是习主席近年来一直提的,通过我们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基因能够得到非常好的传承。我们已经拥有了技术手段,也不断出台这方面的利好政策,现在做的事情就是集中力量打造新的基础设施。
当我们提出文创产品发展的关键或者钥匙的时候,我认为这把钥匙就在数字技术的当前发展之中。(张晓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