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从工具材料之变到精神意蕴的升华绘画为什么没“死亡”香港苏富比当代艺术晚拍精选嘉德香港2018秋拍亮点:首推潮文化专场孔达达:艺术品可不是金融道具李刚田:书法让我愉快匡时香港秋拍力推梅景书屋珍藏金石碑贴2018乌兰巴托国际艺术节隆重开幕甘肃戈壁石艺画:承接古今的文化记忆戴泽:艺术是自由的 要表达真实侯样祥:瓷 中国审美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在济南开幕第三届“匠心杯”琥珀雕刻设计大赛落幕嘉德香港2018秋拍亮点:首推潮文化专场人类非遗:2018龙泉青瓷巡展在联合国总部启动“奢华&格调”陈鱼个展9月15日开幕看清收藏市场乱象牢记收藏价值真谛康定元宝据说只有铁钱但它是铜母钱积分制:中国美术家协会改革的新尝试“闪亮的哀愁”9月22日将在1503艺术馆开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2018天津市美术作品展9月19日在天津美术馆开幕“苦履宽怀—王树秋书法作品展”在山东云龙美术馆开展天津书画名家走进天津高新区出席第五届文化艺术节书法绘画主题沙龙活动天津青年艺术周“永生市—常青藤计划2018年度展览”在滨海美术馆开幕“素以为绚 本色天然-任欢作品展”在天津画院青创美术馆开幕思接千载——2018天津 汤立·尹沧海大写意作品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中国·天津市首届公共艺术大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展贾广健教授带领学生在全国青年工笔画作品展现场开展现场教学天津画院召开“习近平同志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天津画院专题学习会”品真格物-全国青年工笔画作品展入会资格作品欣赏品真格物-全国青年工笔画作品展入选作品欣赏品真格物-全国青年工笔画作品展特邀作品欣赏心灵上的绿洲·吴燃艺术研讨会在水香洲书院举行天津巨龙画院十一位书画名家在北京保利艺术中心“集萃丹青”与佛有因-天津书画名家走进鹤艺轩开展书画交流活动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从工具材料之变到精神意蕴的升华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8-09-18 17:04

“1980年代以来的现代书法”论坛现场:陈一梅发言

  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大的外来冲击,一次发生在汉代,即印度佛教的传入,使得佛教经历漫长的中国化历程后,与本土的儒、道一起,共同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第二次则是明清明初的西方文化的传入,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如果要说有第三次的话,就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了,西方文化的全面冲击,对中国产生全方位的震撼,反映在中国艺术上,则出现了“85美术新潮”。

  一、时代背景

  1979年,“星星美展”之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开始深刻影响中国的艺术家。年轻一代的艺术家,经历过“文革”,又受过专业的学院教育,对一切新的艺术风格和形式都充满渴望。年轻艺术家讨厌那些沿袭苏联模式的艺术风格,转而从西方现代主义的风格中寻求出路。这些吸取了西方现代主义精华的年轻艺术家逐渐对当时流行的陈旧写实主义路线感到不满,同时也对官僚的美展机制提出了挑战。伴随着保守的社会风气松动,一场先锋的美术运动在不断酝酿中。随着国门的开放,创作环境相对宽松,思想比较自由,美术界的各种观念碰撞激烈,青年艺术群体不断出现。艺术家创作了大量模仿西方行为和装置艺术的作品。这就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中国美术一个重要的转型期,美术界经历了一次大的思想冲击,史称“85美术新潮”。

  “85美术新潮”所开拓的思想与表现空间是今天的艺术思想取得发展与合法性的直接基础,这个时期的艺术家对艺术的思考上升到了哲学批判的高度,同时他们的行动也具有开创性。在那个时候,争取自己艺术作品的展出,意味着争取个人权力的合法。“85美术新潮”开启了另一个现实,这个新现实的思想基础已经脱离了美协的艺术标准所控制的领域。这个新现实开始拥有自己的艺术家队伍,直到1989年的“现代艺术展”,这个新现实看上去好像拥有了巨大的力量,因为,那些现代主义批评家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将散布在全国各地的青年艺术家组织起来,在具有国家权力的中国美术馆举办自己的展览。

  这场思潮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气象与新的文化景观。同时它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美术界多元化和参与国际对话的局面;当然也有人认为,这场思潮存在着没有立足于本土文化,甚至 “全盘西化”的缺点。但总的来说,“85美术新潮”是一次激烈的反传统的运动,它对当代的美术甚至电影、音乐等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在“85美术新潮”的大时代背景下,书法也开始了变革与创新。“现代书画学会书法首展”,习惯上称“现代书法首展”,于1985年10月15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并宣布“中国现代书画学会”成立,这一天,也标志着中国现代派书法的诞生。从作品及参展作者的观点看,“现代书法”这一名目的提出具有偶然性与不确定性。因为参展作者均来自北京“现代书画学会”,计划都有绘画背景,在他们那些似书非书、似画非画、亦书亦画的作品中,跃动着的是求新求变的灵魂。现代书画学会的成立及“现代书法首展”的举办,其意义有以下两点:①标志着中国现代书法的诞生,开创了中国书法史上一个新纪元;②吹响了向因循守旧的书坛保守势力进攻的号角。1986年春《现代书法首展作品选》出版,同年10月,现代书画学会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第二届现代书法展。

  “现代书法首展”的出现,与日本书法的刺激也有很大关系。日本书法界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现代书法探索,六七十年代中日书法交流频繁,1977年、1982年,日本现代书法展览两次在中国亮相,1985年日本少字数派书法家手岛右卿在中国举办个展……中国书法界受到了这些活动的极大冲击,并于80年代初开始对日本书法进行引介与研究。可见在中国“现代书法首展”举办之前,中国美术界已对充满现代感的日本现代书法有了很深的印象,在日本现代派书法的直接冲击与影响下,中国书画家们开始了现代派书法的探索之旅。据说,“现代书法首展”中的作品多采取图画式的少字数形式,与日本现代派书法很相似。

  从1985年“现代书法首展”开始,现代书法探索之路走过了艰辛曲折的30多个春秋,为了区别于传统书法,一些书评家以探索派、现代派、新书法、中国书法主义等名称来称谓。这些书家以西方的视觉艺术的方法来改良中国的书法艺术,作为当代中国书法思潮下一种书法现象,虽然它在中国书法由古典向当代转型过程中提供了一个不同视觉的尝试,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元素,但这种探索尚不能称为一种书法种类。

  王冬龄在《现代书法精神论》一文中总结了现代书法存在和发展的内外两方面原因有四:①书家的内在需要和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②书法艺术的存在方式发生了变化;③当代文化主流和社会大众对书法的认同程度有了变化;④视觉艺术是超越国界的。他还总结道:现代书法是传统书法的延伸和发展,现代书法是传统书法在当下的体现,它是强调艺术的纯粹表现和观念多元,充分发挥书法所有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实现精神自由的一门现代艺术。

王冬龄 ,《舞》,1989年

王冬龄, 《非书》,2004年

  二、探索历程

  王冬龄在其《王冬龄创作手记》之《我的学书道路与体会》一文中自述四五岁开始涂鸦学书,至今已近70年,自1961——1967年在南京师范大学读书期间,开始专业学习书法,后来结识林散之先生,师事其左右,受益匪浅。1979年复又考取浙江美术学院全国首届书法硕士研究生,得到更为专业与体系化的学习。从1979年始在全国大展中始露头角,1979年参加上海《书法》杂志社举办的全国群众书法展览获得二等奖,1980年入展全国第一届书法展,1981年参加全国中青年书法邀请展,草书作品获得全国大学生书法比赛一等奖。

  王冬龄1981年硕士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批书法专业高级人才。自1982年始,探索现代书法和抽象作品,第一幅作品为《天马行空》。他自述1985年起与谷文达一个创作室,并且1986-1987年间是他创作的黄金期,1987年还在中国美术馆做了第一次个展。可以说,正当他风华正茂、极具创造力的时期,恰逢中国美术界有“85美术新潮”兴起,他是“85美术新潮”的弄潮儿之一。1989-1992年,他又任教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进一步接受西方文化艺术的熏陶。在这4年中,他基本从事现代书法与抽象水墨的创作,他自己在《我的学书道路与体会》一文中总结说这4年只临摹过一些古法帖,传统书法只有后退没有多少进步。因此,他是中国最早探索现代派书法创作的专业人士之一。

  王冬龄的传统书法实践历程,我倾向于以4次北京个展为分期,即1987中国美术馆第一次个展、1994年中国美术馆第二次个展、2007年中国美术馆第三次个展、2016年北京太庙第四次个展。而其现代派书法的探索历程,我倾向于大致以1982-2005年、2005-2010年、2010-2015年为分期,这是以他主办大型现代派书展为大致分期的依据。他分别于1994年主办“现代书法探索展”、1995年主办“国际现代书法双年展”、2005年主办“书非书——开放的书法时空国际现代书法展”、2010年主办“书非书——2010杭州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2015年主办“书非书——2015杭州国际现代书法展暨书非书文献展”。王冬龄作为现代派书法领域的拓荒者,以其深厚的传统书法功底、开阔的视野、天真烂漫的艺术家个性以及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在现代派书法探索中走过了漫长的、递进式的历程,即由最初的工具、材料的变革,到形式、笔墨、构图的进一步突破,再到精神意蕴的升华3个阶段,一步一步将探索实践推向高峰。从第一阶段的《舞》《艺术》《华》到第二阶段的《新》《笔阵图》《玄黄》《无有》,再到《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千字文》等乱书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其不断探索推进的轨迹。

  在他最初的探索中,曾尝试不同的工具、书写材料所带来的不同一般的书写效果,例如用形如拖把的大笔、外文报纸等书写,但这一时期的书写基本保持传统书写,加入一些构图、章法上的突破。代表作品如1989年《舞》,书写仍然保持传统经典式书写,在构图上有较大的突破,一是“舞”字巨大,墨书草体,几乎占据整幅作品2/3画面,配以朱书小字长篇草书,笺注“舞”字在书史上的典故由来,以为点题之用。此幅作品使用英文报纸书写,且巧妙利用报纸右上角舞者的图像作为配景,图文互证,视觉上也更为丰富。在朱色笺注中特别提到了此件作品为观芭蕾后所作,并在前面文字中阐述了中国书法以草书最富表现力,与舞蹈用身体表达情感同一机抒,这件作品表现了他早期探索现代派书法的主要代表性风格。后来还有一些这类作品如1997年《艺术》《华》等作品。这一时期也有抽象水墨作品,如1986年《神望徐渭》、1992年《心赏毕加索》,成为后来他自己称为“书法画”作品的前导。

  在第一阶段的尝试基础上,他开始有意识地尝试更多书写材料,并且与自己感兴趣的其他艺术结合,例如摄影、绘画、服装、建筑等。与摄影的结合,无论是风景还是人体,其书写还是以传统书写为主,但这一时期更多有意识地将图文含义与书写结合、或者干脆追求强的反差,以达到普通经典书写所没有的视觉效果。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如2007年《新》、2011年《西湖十景》等。

  2012年左右开始尝试银盐书法,在暗房里书写,运用显影成像的照相技术,让书写成像,是在材料与技术上又一次突破性的试验,主要代表作品有2012年《飘雪》、2013年《非白·雨》、2014年《太一》等,作品有传统书写,也有抽象水墨,因材料与技术手段的变革,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大约同时期,他也尝试了一批人体摄影书写,代表作品有2012年《书体·大学中庸》《书体·乐天词意》等,总体给人的感受是裸体摄影的现代时尚与中国传统书法的儒雅含蓄之间强的视觉、意蕴上的反差感,给人以冲突的视觉体验。

  与绘画结合的抽象水墨,即他自己称为“书法画”的作品,颇让人觉其大胆泼辣,有中国大写意画的意境与视觉效果。他主要尝试的是构图的突破与笔墨效果的展现,很多作品有八大、张大千的墨气象,作品如2005年《道冲》、2006年《玄黄》等还是更多书法意味,到2011年《元亨利贞·贞》《大有》、2013年《无影》《天墨》等作品抽象画意味更浓,同时也有象2014年《非声》《无虚》等更为抽象的作品。在“书法画”的尝试上有很大的突破,与传统经典作品有距离但感觉有精神意蕴的相通处,为他后面的尝试奠定了基础。严善錞在《书法艺术家王冬龄与当代艺术》提到:“王冬龄始终将自己的作品放在一个‘大美术’的背景下来审视,就像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的那样,他的努力,正是寻找书法和绘画最后的那个临界面。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在中国书法中发现了生动的‘气韵’,创造了一种辉煌的艺术形式。”这也许就是王冬龄探索“书法画”的意义所在,其实他关于“书法画”的探索,应该是他最后能够形成乱书作品很重要的一个笔墨、构图、章法上的启示。

  王冬龄在《享受现代书法的智慧》一文中把自己的书法分为几类:“我的作品有这么几类。一类是在画报上创作,利用文本连接的方式,通过书法家的艺术直觉,使作品更具文化背景和内涵,在视觉上也更为丰富。第二类作品在趣味上是传统的,但在构图、章法上有新的突破。第三类作品应用绘画手段,增加书法表现的技巧。第四类作品是观念作品,比如在书写内容上选择流行歌曲、外国诗篇。同时进行抽象水墨创作。”到第二阶段为止,这样几类的作品都已存在。

王冬龄,《孙光宪 花间词·月华如水》,2016年

王冬龄,《李白 赠汪伦》,2016年

  在前面两个阶段积累的基础上,王冬龄开始他最有意义的第三阶段的尝试,即2014年乱书作品的问世,如2014《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温庭筠<菩萨蛮>》《花间词》《爱上你孤独与梦》等。他本身以草书闻名于世,对草书有深刻的理解与体会,其最新的尝试乱书其实可以说是对狂草艺术的提炼与升华,将狂草作品中枯湿浓淡、轻重欹侧、打破字句行距等特点用夸张的手法展现在其作品中。由于他深厚的传统书法功底,其乱书中的线质又扎实有力,在视觉效果上自然非同一般。因此,他第三阶段的尝试,可以说是对传统书法精神意蕴上的一种升华,是最具传统魅力的现代派书法作品。

  曾经有很多人评论王冬龄大字草书作品,如《逍遥游》《道德经》等,称为“狂草”,笔者私下认为并不妥当。王冬龄的大字草书作品,虽然单字巨大,超出常规尺寸,而且篇幅宏大、字数超多,堪称鸿篇巨制,并且枯湿浓淡变化很大,意味上有狂草倾向,但其实还是独草,也称今草、小草,单独多,连绵少,与徐渭、怀素、张旭等大草还不是同类。而其乱书作品,应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狂草作品,尽管已无法识读,但其意趣与传统可识读的大草经典作品一脉相承,并且更为狂放,将“狂”字几乎放大到极限,令人观之有痛快淋漓之感,丝毫不影响对草书艺术的联想与欣赏。

  2015年的《千字文》、2016年的《心经》《易经》等是他乱书的代表作品,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一位艺术家的激情与才情。高士明在《变乱书:王冬龄的实验报告》中评价其乱书:“对于一位在书法传统中浸淫半个多世纪的书家来说,乱书,书乱,不但需要兴致与才情,还需要见识和勇气。‘乱书’是书学史上的乱码,然而它的出现绝非偶然。”我十分赞成“绝非偶然”这一说法,正是王冬龄长期实践探索传统、现代派书法创作,及其深厚传统书法功底的日积月累而成的。

王冬龄在“乱书”现场,2015年

  早在1992年,王冬龄在与其友洪再新相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时谈论最多的是草书在世界艺术中的位置。一方面,语言文字的差异,使美国观众对书法十分陌生;而另一方面,草书的表现性又在美国观众中产生颇多共鸣,其受欢迎程度比在中国更为热烈。从实践创作角度看也是如此,他1987年就有巨幅草书作品,2003年《花非花》作品已有乱书的雏形,正文“花非花”三个字连绵交错,不可释读。可见其最后的巅峰之作,与其长期的关注与积淀是密不可分的,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三、探索意义

  王冬龄现代派书法从1982年开始进行探索,迄今已有35年时间。他在书法领域的探索是与中国书法自清末民国初退出实用领域、跻身纯艺术行列后所面临的进一步艺术化倾向是相吻合的,也与“85美术新潮”运动是相协调的,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大胆探索——尽管在最初整个书法界还处在较为保守的阶段,他们这一批探索者,包括王冬龄、邱振中、陈振濂等,在当时都受到很多非议。

  王冬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过“比如说‘85美术新潮’的这批艺术家,原来官方的态度根本就是回避的,现在获得了中西各类专业艺术机构、博物馆、收藏机构的认可之后,很多人才认识到这些是有价值的。”与这批“85美术新潮”的艺术家遭遇类似,率先从事探索性书法的这批弄潮儿,在很长时间受到的非议远远大于肯定,但随着艺术氛围的逐渐宽容,加上探索作品的日渐成熟,在不知不觉中为业界,甚至大众所接受,成为当代书法创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不仅是传统书法的补充与突破,也是当代艺术的摇篮。

  前两个阶段,逐步从工具、材料、构图、形式、笔墨等方面积累经验,或许还有突破作者的个人心里界限,以及借助于其他艺术门类的视觉效果或笔墨启发,他喜欢与摄影、国画、服装、建筑等结合,慢慢上升到更多从书法本身抽象出元素,他的乱书即是最典型的案例,完全是从传统的狂草中提炼而来。

  如果说王冬龄的现代派书法探索成就是立足于其深厚的传统书法功底,反过来其现代派书法的探索成就也同样促进了其传统书法的创作。早期作品《儒道佛》,其拼贴的形式感不同于普通的作品,中期作品《静》《月光》《历史的天空》等,构图上不同于传统作品,文字题材也不同于传统书法,很多书写现代诗、流行歌曲等,给人新鲜感、时代感。甚至其大字作品如《逍遥游》《道德经》等,在尺幅与用笔上都有前所未有的突破,而且在公共场所一挥而就,也属独创,有人称为“行为艺术”。虽然这些作品书写完全是传统面目,但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大于传统作品,界乎传统与当代之间。

  王冬龄现代派书法探索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启示:第一,现代派书法必须立足于传统书法,才能走得远、扎得深。第二,必须要有开阔视野与胸襟,才能既广又约。第三,必须顺应规律,自然生发,不强为才能有所作为。第四,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遇到曲折与非议时也要有自己的主见,否则无法继续。他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说过:“就书法艺术家而言,我觉得既要吃透传统,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和修养,同时又要有开阔的视野,要有当代世界性的艺术修养,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他的东西要有国际语言——有中国的艺术精神、中国文化内涵,但是它又很现代。……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最能体现中国艺术精神,毫无疑问,书法能够给世界当代艺术提供最东方、最中国的文化元素和独特审美。”正是他这样的洞悟能力,才使得他在传统与现代两个领域中都能走得那么远、那么自在与卓越。

  范迪安10年前就这样评价王冬龄:“王冬龄先生既深具传统修养,又在现代书法的领域多方探索。他的书法创作,是从传统通向现代的一座桥梁,既守护中国书法的本质精神,同时又作为中国传统书法规则的叛逆者,20年来不懈地在书法内部展开革命性的实践。在中国书法强大的传统和维护传统的强大势力面前,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压力都在考量着探险者的胆识与能力。但是,王冬龄凭借自身的禀赋和对书法文化命题的认识与把握,为消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深刻矛盾,为奠造新型的书法文化精神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现在来看这段评论,也颇为恰当公允。

王冬龄《心经》书写现场,伦敦大英博物馆, 2016年5月6日

  “水+墨:在书写与抽象之间”部分参展艺术家合影:从左往右依次为:徐洁、唐楷之、王冬龄、蔡梦霞

“水+墨:在书写与抽象之间”嘉宾合影:从左往右依次为:王南溟、王冬龄、马琳

  在任何一个领域中要开辟新的世界都是难度极高的事,王冬龄不仅自己率先在现代派书法探索中披荆斩棘,并取得辉煌的成就,作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的教授以及现代派书法研究中心主任,他还影响与带领了一大批中青年书法专业高级人才前赴后继,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不断探索,继承与创新并举,为中国书法的传承与接轨世界作出巨大贡献。但大凡新的事物在其萌发之初尤其难以得到理解与扶持,据说启功先生当年听闻王冬龄做现代书法,曾表示惋惜与不解,王冬龄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说到:“‘书非书’是一个新事物,是创辟的、跨界的、观念的、学术的,具有当代艺术性质的展览,并不容易得到理解,更不容易得到认可,没有开放的视野、深度的思考、客观的态度、创新的理念,不可能会与之同心同德。……连续做了三届,而且越做越好,产生了跨区域影响,不仅在杭州,而且在全国,同时在国际,获得了广泛的艺术好评和学术声誉。”他的这种对艺术真诚执着、不畏人言努力探索的精神,为我们后学树立了榜样与标杆。

  王冬龄不仅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将现代派书法的探索推向高峰,同时在过程中带领团队探索与实践,并且试图寻求学理上的支撑。2002年,作为负责人成立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中心,并先后发表了《现代书法精神论》、《现代书法论纲》、《二十一世纪巨幅大字书法》等兼具开拓性、总结性、指引性的文章,对当代现代派书法的探索与实践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结论

  中国的书、画、印是中国艺术中最具特色与最能表达中国人情怀的艺术门类,而在这三者中,更是以书法为基础,或者说以书法为核心,最能代表中国书、画、印以“线条”为核心的艺术特征。再者,书法又与文字密切相关,也就是跟中国文化距离最近,使得书法成为特殊中的特殊,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比如孙善春在《乘物游心,众美随之——现代艺术家王冬龄书法管见》中称书法是漫长的传统,中国艺术的最高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的DNA。

  中国的当代艺术在“85美术新潮”后,在西方艺术的冲击下繁荣发展起来,而中国当代艺术无论从起源之初到它立足于世界之林,中国文化、艺术特色都是主要的起点与支柱点,所以很多在世界当代艺术中有影响的中国艺术家,都是以书法、文字元素夺得全球关注,最典型的就是徐冰、谷文达、吴山专、王冬龄等。因此,曹意强曾说过:“王冬龄通过自己的书法创作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契合点,一个赋予他的书法以独立性与世界意义的熔点。真正独立的艺术必须具备世界的普遍意义。”(作者 陈一梅)

来源:雅昌艺术网 责任编辑:简宁
53K
>>相关新闻
• 绘画为什么没“死亡”
• 孔达达:艺术品可不是金融道具
• 李刚田:书法让我愉快
• 戴泽:艺术是自由的 要表达真实
• 侯样祥:瓷 中国审美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
• “吴门四家”魁首沈周的山水画世界
• 陈鹏:先器识而后文艺
• 陆昭徽:翰墨传承 后继有人
• 全新文化基础设施或成当下新课题
• 长三角女子书画现象剖析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贾广健:画院发展要有大舞台 贾广健:画院发展要有大舞台
  • 天津中国画学会首届作品展开幕 天津中国画学会首届作品展开幕
  • “当代玩家”刘栋论道茶与金石 “当代玩家”刘栋论道茶与金石
  • 马孟杰中国梦系列书道展在东京开幕 马孟杰中国梦系列书道展在东京开幕
  • 南开画院建院40周年书画作品展 南开画院建院40周年书画作品展
  • 天津美协花鸟画专委会作品展开幕 天津美协花鸟画专委会作品展开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