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前世今生”怎么讲?这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我们知道,现在中国基础美术教育已经进入到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最早是于1997年由世界经济合作组织提出的。2002年,欧盟和美国也开始提出。在美国,它不叫“核心素养”,而叫“21世纪的技能”。我国是2013年开始着手研究的,到2016年正式公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那么,为什么世界各国都要提核心素养?因为到了21世纪,我们会面临着一些复杂情境、一些新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利用比知识、技能更高的能力去解决。可以预料,在未来也许很多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替代,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课程体系和现在的学法,20年以后迎接学生们的可能不是笑脸,不是虚位以待的工作机会。因此,需要从另外一个更高层面来培养人,就是要教会学生在复杂情境中解决问题。
我偶然翻一本哲学书,发现了杜威的一个观点。杜威和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观点不一样,后者的哲学探讨的是一些终极问题、抽象问题和基本问题,比如说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精神第一性还是物质第一性?讲句实话,这样的哲学问题跟老百姓没多大关系。哲学发展到杜威这里,发生了一个重大转向。杜威认为,哲学要帮助人类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他认为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是有机生命。有机生命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存的问题,大大小小的问题,这些问题人类要学会去解决。怎么解决?他提出了两个方法,第一是诉诸宗教,第二是学习知识与技能。他提出 “学校即社会”,人们不是先在学校做准备,再到社会上去服务,而是在学校就要学会解决问题。因此他还倡导了问题教学法。我们今天谈的核心素养问题,与杜威的实践哲学有很多相同之处。
2016年9月,我国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各个学科据此再提炼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高中美术课标组提炼出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个美术核心素养,旨在在新的时代教会学生用美术的方式、用跨学科的方式来解决美术的问题及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我讲一个例子:媒体报道宁夏有一个乡村的语文教师,先后画了5000多幅粉笔画,因为他发现可以用美术来解决课堂上的问题。因为地处宁夏乡村,很偏僻,有很多东西孩子都没见过,很多概念、词汇孩子们根本无法理解,于是这位老师就把它画出来。此外,这里的方言问题,导致有一些词汇可能无法用普通话“翻译”过来,于是他也用画笔来呈现。他用了美术的视觉呈现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或者其他问题,可见美术可以作为一个公民的素养,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将来美术从业人员所需要的,也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所需要的,这无论是对个人生活幸福感的提升,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在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方面,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它们之间是有交集的。当初提出这样的概念主要是从各自的主旨和大方向进行了区分。“图像识读”是指以获得美术知识和有益信息为目的的对图像的观看、识别和解读。如果承认图像是信息的载体,那么就存在有可能被识别和解读的问题。“美术表现”是运用一定的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图像。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提“美术创作”素养?因为如前文所述,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是普通公民,而非专业人士,所以从最基本的意义表述更稳妥。美术表现是包括美术创作的,但其意义更“公民化”,一个不从事美术专业的人,同样可以运用传统或现代媒介通过造型活动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其间的道理就像语文学科不能将“文学创作”,而只能将“文字表达”作为公民的素养一样。“审美判断”是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创意实践”指在创新意识的主导下的思维和行为。创新意识指做事有与众不同的愿望和意识,没有这一愿望和意识创造思维和行为就难以发生。值得一提的是,“创意实践”这一核心素养的提法是历经多次修改而来。由最初的“创想能力”改为“创新实践”,之后又考虑到创新实践要求太高,就进一步改为了“创意实践”。最后,“文化理解”主要是指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美术作品和现象,认同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我们看待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角度,如哲学的角度、历史的角度、社会的角度,等等。其中,文化是一个很重要的角度,有人称之为文化视野。从文化的角度看事物是整合的,因为文化是跨学科的,可以将很多方面和学科整合于其中。对于美术而言,通过作品,我们可以“以小观大”,透过特定时代的作品进而感知当时的社会文化,可以“以大观小”,通过对当时文化特征的认识,理解具体作品的意涵。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五环”图示
美术学科的五大素养的名称基本上是“名动搭配”,即名词和动词搭配来命名。对于它们之间的联系,我觉得用奥运五环来表达很形象——下面两环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是美术学科特有的东西;上面三环中的“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是其他学科也会涉及的。比如历史学科也有文化理解,语文、音乐都会涉及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是所有学科都要考虑的。但是各个学科的角度和出发点是不同的,美术学科的文化理解是从视觉形象的角度出发,针对视觉形象的审美也是美术学科比较擅长的,从视觉形象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更是美术学科之所擅。因此,前面两个是基本素养,后面三个是衍生的素养,这五个素养共同基于的就是视觉形象。从这点来看,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立科之本,语文的立科之本是语言与文字,数学的立科之本是数字与符号,而美术的立科之本自然是“视觉形象”,美术学科所有的价值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
(作者 尹少淳 教育部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协少儿艺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