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专家学者谈“中国主旋律影视创作的初心与使命”
以“人民与英雄——中国主旋律影视创作的初心与使命”为主题的“北戴河文艺峰会”近日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举办。
峰会聚集了影视理论评论家、导演、编剧、制作方和院线代表等,通过提交论文、主题发言、分单元对谈等形式,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主旋律影视创作的经验特点,探寻新时代主旋律影视创作的新发展、新路径。
峰会由中国文联、河北省委宣传部支持,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河北省文联等联合主办。
镜头聚焦“人民与英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影视作品方面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主旋律精品力作,如电视剧《长征》《辛亥革命》《太行山上》《海棠依旧》《焦裕禄》《最美的青春》,电影《开国大典》《重庆谈判》《东京审判》《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战狼》《李保国》等,这些影视剧正如文化视听时代的“短篇小说”“长篇小说”,以真实可感的形式颂扬人民创造历史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奋发精神,彰显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追求。
中国电影家协会名誉主席、长影集团一级导演李前宽表示,纵观这些主旋律影视作品,虽然题材广泛、艺术表现多样,但归纳起来,“我们的镜头都是聚焦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上,都是聚焦在人民与英雄上,这个焦点不能虚”。
人民与英雄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影视界开始提出主旋律概念,在主旋律影视作品中,主要包括革命历史题材和英雄模范题材作品。当然,也不应将创作简单地对立为主旋律创作和非主旋律创作。“主旋律是一种精神,是贯穿于作家、艺术家创作全过程的一种审美思维和精神。”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认为,所有的创作或重或轻都应该体现时代主旋律。
用真情实感刻画人物
谈到1989年上映的电影《开国大典》,李前宽结合自身经历列举了一组数据:电影拍摄前,他面临的是剧本人物有138个、场景上百个,而从接到剧本到完成拍摄时间不足11个月;电影上映后,当时电影票1元1张,共收获了1.5亿元票房,在香港地区更是连续热映170多天。
“主旋律是接地气的,是充满正能量的,也是要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李前宽说,拍好主旋律不容易,不能大喊大叫直奔主题,而是要用人物形象体现主题。“要创作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感染人,把故事讲精彩。拍戏一定要在艺术品格上提高表现力,只有艺术品格上去了,才能让作品留下来。”他说。
对此,多数影视专家、从业者表示赞同。大家认为,有一些主旋律的题材让观众排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没有按照艺术规律去创作。李前宽认为:“艺术品格不仅关乎技巧,也是导演心境的表达,更是影片灵魂的体现。”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提到了最近的一部热播剧《最美的青春》。该剧以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塞罕坝几代造林人的先进事迹为原型,再现了塞罕坝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史和“绿色传奇”。“这部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可感、可敬、可信的人物形象,加上艺术意境和象征意蕴,叙事自然水到渠成。”戴清说。
那么,如何塑造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振江表示:“人民是艺术创作的根源,要对人民充满深厚的大爱之情,影视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
主旋律离不开市场和互联网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成为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在电视行业更是占据电视机数量、电视剧产量、电视观众数量三个第一。
专家指出,种种市场行为表明,主旋律创作离不开市场和互联网,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不应该也不能把市场和主旋律、市场和艺术对立起来,而是要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探索主旋律和市场经济的融合,探索出一条既符合艺术发展规律,又符合现代传播规律、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中国艺术发展之路。
河北广电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艺术总监、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副理事长申晓义说,主旋律作品弘扬的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与影视市场的追求是一致的,在这一点上,主旋律电影在艺术市场上是占优势的。
中国影视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主旋律创作也与商业市场和艺术市场不断融合。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队艺术指导、一级导演陈力谈到,在当下,作品要用最好的艺术表达与年轻人沟通,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喜欢,才是主旋律更好的传播方式。
正如峰会期间发布的《北戴河文艺峰会倡议》所倡议的:始终坚持文化自信,努力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始终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始终坚持勇于创新创造,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始终坚守艺术理想,努力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作者 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