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狼牙山五壮士(油画) 1959年 詹建俊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从1948年考入北平艺专,到马克西莫夫训练班接受苏联专家的油画专业训练,再到师从徐悲鸿、吴作人、董希文等中国油画先驱,在中央美术学院(微博)担任教学工作,到如今依然担任很多社会职务。算起来,詹建俊从事油画艺术创作已有60余年,与中央美术学院结缘更是已有整整70年,“詹建俊是20世纪后期中国画坛的代表性画家。他在油画作品中所表现的磅礴大气,成为一种时代精神的表征。詹建俊的生活、艺术与20 世纪中国社会变迁紧密相扣,他的艺术道路反映着这一历史时期中国艺术家曲折前进中的各种问题和各种业绩。如果没有詹建俊在创作和教学中倡导的那种寓于抒情性的精神力度,人们看到的中国油画也许将是另一种景象。”美术理论家水天中曾这样评价詹建俊。
探索油画的现代感
詹建俊是满族人,1931年生于辽宁省盖县,自幼随父移居北京。他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学习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逐渐养成了儒雅而豪爽的性格。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中国美术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他总能创作出带有崭新思考与新颖面貌的作品。詹建俊的培训班毕业创作《起家》重于抒情,不重叙事,构思不落俗套,参加世界青年国际美术竞赛获铜质奖章。1959年,年仅28岁的詹建俊创作出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经典之作《狼牙山五壮士》,这幅作品塑造了5位八路军战士纪念碑雕塑式的英雄群像。值得一提的是,詹建俊打破了美术界当时对于表现革命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固定模式,着力突出战斗中的人民对国家命运的信心和作为历史主体的高昂精神,这幅作品也成为我国现代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上世纪60年代初,詹建俊到新疆写生,创作了一批描绘新疆风景和人物的作品。从那时开始,他又着手进行油画艺术现代性的探索:画面单纯,色彩饱满强烈,具有很强的形式感。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詹建俊画了许多风景和人像,进行了许多绘画语言方面的研究和试验。此后,他创作的《高原的歌》《潮》《回望》等一系列作品都在不同时期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从艺半个多世纪以来,詹建俊创作了大量的油画作品,其中很多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并且因其作品所具有的开拓意义而不断引领中国油画事业的发展。“他的基础扎实,创作紧随时代,并且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在中国油画领域获得了极高的成就。他是最早对形式感进行探索的,他不仅关注造型,而且在包括画面构成的处理上非常敏感,对构图、结构和形体的处理都是具有探索性的。他也是在中国油画界对现代感进行研究的先驱之一。当然现在看来,他的作品是属于传统的,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在新疆写生所创作的作品,都是富于开拓意义的。”油画家、教育家靳尚谊评价。
强化艺术的精神性
詹建俊的艺术创作始终根植于生活、根植于人民、根植于这个时代。詹建俊曾说:“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每位艺术创作者都要从生活中寻求灵感,积累素材。拓展和丰富个人生活,深入到广阔的生活中去体验和感受不同的生活情境,并且尽可能地用画笔进行写生,这是画家在艺术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创作《狼牙山五壮士》时,他做了大量的资料研究和实地考察、采访、写生。詹建俊说:“创作历史题材的作品跟创作现实主义的作品有着很大的不同。很多情况下艺术家都没有亲历那段历史,这就需要做大量的实地素材搜集和考察,这样才能如实地把历史上特定的环境和人物以及气氛画出来。”
詹建俊认为:“艺术是对生活自然状态的表现与升华。这里有三层含义:第一,‘生活的自然状态’强调艺术源于生活,生活是基础,艺术家要重视日常生活,要多方面了解生活的各种状态;其次,‘升华’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生活认识的基础上,将体悟到的感受升华为艺术。将内在精神提炼出来,才有艺术表现力;第三,‘表现’是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用艺术语言去表现。简言之,既要研究生活,也要研究艺术。”
因此,詹建俊的画往往表达了他对某一个地区、人物、景色等的综合性特征的感知,而并不是特定的某个对象。“我从现代艺术、传统艺术里吸收很多,更侧重油画艺术语言的表达力,寻找到合适的油画艺术语言。”詹建俊说。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詹建俊多次倡言中国油画家应该重视艺术的精神性。他的作品体现出形式、结构的进一步单纯化和精神性、象征性加强的艺术趋势。跨入新世纪,詹建俊的画风愈发豪放,寓意愈发深刻。
耄耋之年心系美育事业
詹建俊对中国的油画事业有着执着的追求,他不仅进行艺术创作,还在中央美术学院承担了繁重的教学工作,培育了很多学子,可谓桃李满天下。1980年,中央美术学院恢复画室制,詹建俊执掌第三画室,他继承与发扬了第三画室首任负责人董希文可贵的教学思想,并融合了自己对油画的理解,培养出许多卓有成就的青年画家和高端人才。詹建俊在教学上非常严谨,不但言传而且身教,在生活中又不失豪迈和浪漫。在第三画室学习的经历,也成为很多学生温暖而深刻的回忆。
詹建俊的学生、油画家白展望说:“先生平时给我的感觉是很寡言的,其实先生很幽默风趣。只是他讲的全是艺术和绘画。他的心里全是艺术的天地。和先生相处久了,就有一种纯粹和纯净的感觉。”油画家喻红说:“詹建俊像严格的大家长,画室的气氛既像师徒,又像家庭。他严谨的治学理念使我受益终生。”
如今,詹建俊在耄耋之年依然心系美育事业。他说:“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相对单一化的教育相比,现在美育非常多元化。不少教育的观念与方式都是借鉴国外的,比如实验艺术就有很多跨学科的探索。现在很多学校都在不断地变革、探索中。” 詹建俊认为,多元化是当代艺术领域的一个趋势,向西方学习新的艺术形态,但不应该削弱传统的艺术门类。
在他的文章《自觉构建油画艺术的中国学派》和《走中国油画的创新之路》中,詹建俊说:“既要思考当代国际新流行的艺术模式与价值尺度,又要坚守本国民族文化立场与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同时,在当代多元的价值观念和不同的审美取向的状况下,詹建俊强调,艺术家要表现美。他说:“美在人类的精神和行为中所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而且只有美好才能战胜丑恶。美永远是人类生存的支柱,美永远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美永远是艺术表现的核心。”
自1985年起,詹建俊除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外,先后担任中国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院长等职,对中国油画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巨大的热情,作出了许多突出的贡献,成为油画艺术界的一面旗帜。(作者 李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