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很多人都觉得,现代书写工具的变革,特别是电脑的发达和普及,弄得书法家们丧失了“用武之地”。于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眈眈于展览大厅,千军万马拥挤于“国展”的独木桥上,万人投稿,百人入展,一个百分之一比例的“国展”,让百分之九十九的书法家叹惋于“国展大厅”之外。而入展和不入展的书家,几乎都高呼“书法只剩下展厅效应了”。其实不然,展览只不过是书法创作的一个展示途径而已,书法家的用武之地其实十分广阔,关键是书法家们要意识到这一点。
书写工具被钢笔、铅笔、签字笔和电脑取而代之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文化的传承和展示,并非钢笔、签字笔和电脑所能够取代。有民族文化传承意识的人自觉或不自觉地,都会意识到书法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当中是具有牢不可破的坚实地位的。比如孔庙,倘若没有那些相当高水平的书法碑刻,它的文化底蕴恐怕就要大打折扣。比如故宫,如果没有皇帝的那些题匾,故宫的文化韵味也要少许多。比如西安古都,没有西安碑林垫底,西安的皇都文化也就比不过开封。
这样的实例实在太多了,太不胜枚举了。
近日,笔者到了岳阳楼,不仅惊叹于岳阳楼郭沫若的题匾和清朝道光年间那位刑部尚书、乾隆年间岳州太守黄属余书写《岳阳楼记》遒劲的书法笔力,以及何绍基书写楹联的苍茫劲健,毛泽东书写杜甫《登岳阳楼》的笔走龙蛇,而且对岳阳楼右侧新建的曲折碑廊当中嵌立的书法碑刻惊喜万分。这是当代岳阳人对书法的敬重和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有力弘扬和传承。炎陵县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整修炎帝陵之际,炎帝陵大殿的楹联、题款,甚至那块《重修炎帝陵纪事》碑,都是采用的赵朴初、史穆、李铎等书法家的手书,这些都表明真正的书法家还是有用武之地的。
比如写春联送春联,这已经演绎得四海翻腾了,又是全国大大小小的书协自己搞起来的事情,更不必多说了。
当前,我们举国上下都在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市、县一级的全域旅游正在蓬勃兴起。旅游要兴盛,旅游景点景区肯定就要大力开发。开发旅游胜地,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文化底蕴。因为,没有文化底蕴的旅游风景区,往往就会跟水上的浮萍一样,经不起大风大浪的淘洗。旅游景区景点的文化底蕴,包含那些地方民俗民间传说的东西和历史典故,这些东西的视觉展示,在很大程度上是离不开书法这个传统载体的。虽然电脑打印的文字一时来得快,来得便捷,但是,千文一面的冷冰冰的“电脑体”终究让人感受不到书法书写的那种个性和艺术魅力,倘若刻在石碑上,时间久了,那种艺术力量的差异和文化的承载差异就会更加明显。所以,书法家们如果能够被开发全域旅游的创业者们看重,把他们想要展示的文化内容,借助书法家的手笔展示出来,那将是何等的两全其美。
另外,当前全国各地的书法进校园也蔚然成风,一些有识之士感慨中小学的书法教师实在太少——我们的书法家们是不是可以走进学校去担当书法课的教师呢?即使不好直接给学生们上课讲学,就是给每个县每个区的在职教师进行一些书法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书法修养,这也是一片广阔的用武之地啊。
当然,要开辟广阔的用武之地,书法家自身也要有所作为。一要放得下架子。不要自以为是书法家了,就觉得高人一等,自视清高,不食人间烟火。二要俯得下身子,到人民大众当中去,让人们了解你,接受你。三要理性看待“票子”。不要因为是什么什么级别的书协会员或者什么什么级别的书协主席,就漫天要价,耀武扬威。要懂得奉献,即使不给钱,也要能够挥毫泼墨,授业解惑。四要瞄得准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路子。你所写的东西离人民群众太远,大家猜半天也认不出来你书写的是什么意思,你就会自己切断自己的出路,即使你的书法是古有渊源、今有奖状的“创作”,你也会丧失你的“广阔天地”的。(作者 黄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