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广州美院水彩60年活动现场
近年来,水彩画逐渐摆脱“小画种”的标签,展现出丰富的语言性。水彩具有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和包容性也吸引更多艺术家致力于水彩画创作。水彩正迎来它最好的时代。日前,由广东莞城美术馆主办的“承转之和——莞城美术馆馆藏水彩作品展”在该馆二楼展厅开展。展览通过梳理莞城美术馆建馆十年来收藏的水彩作品,从“传承”与“创新”两个角度展现中国水彩十余年来的多元化发展状态。
92幅馆藏水彩画精品,分为“承”和“转”两个章节展出。第一章节“承”展现了黄铁山、关维兴、刘寿祥等资深水彩艺术家的代表作品46幅。这些水彩作品虽在技法、题材、构图、材料等方面继承英国水彩画的传统,但又融入强烈的个人风格,为之后多元的水彩画创作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二章节“转”展现了中国当代水彩艺术家在绘画材料发生转变、媒介不断更新、观念不断突破的情况下所呈现出大调整、大发展、多元化的态势。对于当代水彩艺术家来说,继承前辈优秀的绘画语言固然重要,但只有扩展视野、吸收其他艺术门类的优点,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因此“承转之和”这一主题既是对十余年来中国水彩语言特色的概括,也是对中国水彩创作探索状态的表达。
值得一提的是,《上善若水——莞城美术馆水彩研究文集(二)》也在展览期间首发。据了解,2013年,莞城美术馆出版了第一本水彩文集,填补了当时国内水彩理论专著的空白,而此次出版的第二本文集,主要分为理论视觉、创作感言、本馆研究和展览回顾四个篇章,是近五年来莞城美术馆围绕水彩艺术走过的研究之路的总结,也是各界专家学者、水彩艺术家、爱好者的经验与思考的汇集。莞城美术馆馆长谢钧表示,希望以此次展览和文集的出版为契机,将馆藏水彩艺术作品从宏观到专题、从现象到本质进行系统性、系列性的研究,结合相关文献档案资料以及专家与艺术家的访谈,更为直观地分析当代中国水彩画在传承中多元、发展、超越的时代特征。
事实上,“承转之和”也是对莞城美术馆十年水彩之路的回顾。结合东莞及广东艺术独特的风格和形式,接续岭南艺术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资源和传统,莞城美术馆从2008年开馆之初就确立了以水彩画为主的展览特色,并设立“水彩画季”,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在“水彩画季”期间,莞城美术馆先后举办了国家级、省级、港澳台地区的大规模水彩展,以及全国知名高等美术学院和颇具影响力的水彩画作品展等各类水彩画展多达42个,并组织和举办了不少水彩学术交流会,出版《上善若水·莞城美术馆水彩研究文集》等涉及水彩艺术的出版物20余本,收藏了包括潘思同、余本、黎冰鸿、黄铁山、陈坚、刘寿祥等在内的水彩画名家作品500余件。“水彩画季”这一特色品牌,为进一步研究中国水彩发展提供了平台。
此外,莞城美术馆还特别策划了“名家课堂·水彩写生示范”“名家画东莞”等活动,刘寿祥现场教学,描绘水彩静物、传授水彩技法;周刚描绘东莞名匠、“千角灯”传人的风采;陈朝生在莞城老巷写生,与观众分享创作心得;张小纲现场创作水彩风景,赠人留香;黄有维细心讲解,教零基础学员绘出美丽花朵……“水彩画季”活动受到广大市民与艺术爱好者的一致好评。
“水彩画季”活动每年的持续开展,不仅引领越来越多的美术观众走进了绚烂缤纷的水彩艺术世界,也赢得了业界的热情赞许和大力支持,2015年,莞城美术馆获得了“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年度提名展”连续五年的举办权。每一年提名展的成功举办,都激励和促进了莞城美术馆推动水彩画艺术发展的努力,也提升了莞城美术馆对水彩画艺术的研究与理解。莞城美术馆还匠心独具,创建了“锵锵行·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水彩作品展”这一特色展览品牌,为推动青年水彩画艺术的发展搭建平台。
2018年是莞城美术馆开馆第十个年头,“十年”不经意间真实记录着莞城美术馆在“螺旋式上升”的成长过程中所画下的第一个圆弧,展示着莞城美术馆前进步伐中的每一个脚印。从一个莞城街道所属的基层公立美术馆,成长为一个在全国美术馆界富有特色的美术馆,其在水彩艺术收藏、研究和推广等方面的孜孜以求,为艺术长卷增添了一抹绚烂的色彩……(作者 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