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远水连天碧(中国画) 施江城
空悠寂寞的长河落日,荡气回肠的九龙奔江,振奋人心的世纪三峡,庄重肃穆的生命使者……一百余年的历史,一百余幅作品,湖北的画者们用画笔丹青塑造着多姿多彩的形象,它们奔流不息,它们欲言又止,让观者在展厅驻足,久久不肯散去。
近日,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化厅、中国美术馆主办,湖北美术馆承办的“从长江走来——湖北优秀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追溯湖北美术百年发展历史,梳理伴随着改革开放湖北美术的发展和流变,该展览以长江为支点,用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等画种,以“情系长江”“击水中流”“扬帆启航”三个版块多方位展示了湖北美术对于中国当代美术的贡献。
抹不去的长江情结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江湖连通,诞生了绚丽浪漫的荆楚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千湖之省的灵秀、九省通衢之地势,积淀与滋养出融汇南北、异彩纷呈的湖北美术风格,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让其更加茁壮成长,按照自己的“文脉”不断发展着、丰富着、转变着。如何更好地呈现湖北美术?地域性创作特色成了本次展览聚焦的核心,而这种地域特色都离不开最为重要的一点:长江。
长江永恒地流淌在荆楚人民的心中,为他们提供着精神滋养,而对于湖北美术的创作而言,长江似乎也是一个绕不开的情节,它或隐或显,穿梭在各个画种中。在该展览的三大版块中,无论是中国画作品《远水连天碧》 《长河落日图》 《九龙奔江》 ,还是油画作品《长江水》 《爷爷和河》 ,无论是版画作品《最后一根钢筋》 《三峡》 《世纪三峡》 ,还是水彩作品《坝上人家》 《渔歌唱晚》 《腊月》 ,甚至雕塑作品《大江截流》 《江城印象》 ,无不以自己独特的审美个性书写着长江。虽然在不同的作品中,长江或是“主角” ,或是“配角” ,但它始终像一条纽带串联着画中的一草一木,也像一双眼睛,永远看着这片土地上的一景一物。
对于湖北画家们来说,长江是一条具象化的江河,亦是抽象化的家园,其具象的形式让他们的画作中永恒地呈现出一种奔流不息、大气和豪迈,而其抽象化精神则让这些画作更充满了人文气息和家园想象。在《长河落日圆》中,一轮红日高高挂在一望无际的山川之上,暗色的山和泛白的河交织在一起与太阳形成鲜明的对比,俯视的视角延绵望去,更可体会画作的雄浑和苍劲,让人顿生肃静之感;而在《长江水》中,作者却把视角聚焦在滚滚长江边礁石旁的一个渔人上,他弯着身子拿着背篓,在汹涌的江水前显得无比安详,金黄色渐变的色彩奇异般地让江和人达成一种和谐,他们一动一静,一大一小,诉说着家园的安详与美好。这些作品既充满远大气象,又凸显着作者们的人文关怀和生命思索,是展览中的一抹亮色。
在不断地持守中,湖北美术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创作特色和地域风格,是中国画坛独树一帜的存在。正如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孙振华认为,此次展览最大的意义就是关注地域性,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人们共享着同样的资讯,却也不可忽略特定区域的特色。湖北美术以图像的方式,记录湖北独特的地域史,将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美术的精神状态进行了呈现。
穿皮大衣的老人(油画) 杨立光
在时代命题下创变
笔墨当随时代,这是现当代中国美术创作的重要命题,对于湖北美术的发展脉络而言,时代性亦是其重要属性。在展览举办之前,主办方分别请沈伟、冀少峰、邵学海、孙振华、刘寿祥5位专家就湖北美术中的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画进行了追源溯流,特别是梳理了改革开放40年来湖北美术的发展进程,并分别撰写了《通衢之势》 《历史的穿行——湖北油画的历史与现状》 《湖北版画七十年》 《雕塑在湖北》 《我看湖北水彩》等文章来论述其流变,而时代性就是他们不约而同都提到的主要问题。
展厅中,主办方按照时间的序列呈现了湖北美术的前进步伐——从老一辈艺术家,到美术创作的中坚代表,再到鲜活的新生力量,这一脉络体现出了湖北美术的筚路蓝缕和薪火相传。宏观视野下的叙事和记忆、历史事件与时代精神、不同时期生活的微观日常,都是作品中所反映和书写的内容。在改革时代的大潮下,湖北美术工作者们跟随时代步伐,聚焦社会生活的细节变迁,用笔墨记录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也书写着湖北发展的故事,充分展现了湖北美术工作者扎根荆楚文化沃土,忠实记录社会沧桑巨变的创作精神。而另一方面,在紧跟时代的基础上,湖北美术也在时时刻刻进行着持守中的创新,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引领着中国美术的发展。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利用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契机,把湖北百年来的经典名作和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全景式地反映湖北美术的丰厚成果和文脉延续,这是湖北文艺工作者“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的具体实践,也将是湖北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展览。而该展的成功举办,将在湖北乃至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留下闪亮的印记,将激励艺术家们扎根时代生活、坚持创新发展,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不负时代的作品,从而达到繁荣艺术创作、弘扬时代精神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