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谢赫“六法”与骨法用笔言恭达:当今书法生态之思李焕民的藏地版画艺术嘉德秋拍诞生4887.5万元“最贵钧窑”乾隆御铭定窑胆瓶现身2018西泠秋拍野草诗社成立40周年庆典在京举行“辉煌书画作品展”在深圳东方美术馆开幕与古为新--孙晓云书法作品展23日成功开幕水墨画的另一种趣味:陈石松水墨漫画展举办时代新象——南京市青美协十周年精品展盛大开幕尽我所能·草原牧歌:龙力游绘画艺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师讲大美”系列讲座“芬芳四季”—宋连民版画作品展开幕“当代意象—中国写意人物画研究创作展”开幕尊师仰贤 感怀师恩——龚望和他老师们的故事中国书画等级考试天津考区2018下半年考试结束纪振民、姬俊尧、王真理中国画作品展在秦皇岛开幕天津市书法艺术研究院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书法展王金厚获“中国玉器艺术杰出贡献人物”荣誉称号艺高为师 身正为范——我眼中的朱志刚老师殷契抒怀——朱彦民甲骨文集联书法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琚俊雄美术精品展在鹤艺轩开展 红木圆光画框首次亮相津门青蓝-2018阚传好中国画展12月1日在天津师范大学举行殷契抒怀——朱彦民甲骨文集联书法展11月24日在天津美术馆开幕群贤毕至 舞文弄墨——津门书画家走进鹤艺轩开展书画交流活动“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天津美院剪纸艺术研修班结业经史如詺 金石为开——“龚望三古传薪篆刻展”亮相龚望纪念馆“溪山清远”路洪明山水画展在北京华夏珍宝博物馆开幕文新秀古——天津美术学院贾广健硕士研究生师生作品展在石家庄麓美术馆开幕京津冀青年画家齐聚天津美术馆 探讨“水墨的发展新方向”器以载道 陶然其间——龚望与陶“师生情”魏瑞江名师工作室团队主题教学研究成果展在河西区少年宫开幕于栋华工笔肖像画作品展(第四回)将于11月17日在国家画院美术中心举办大匠之园——白庚延艺术作品展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公共艺术 唤起天津—中国·天津首届公共艺术大展在天津美院闭幕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谢赫“六法”与骨法用笔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8-11-26 17:25

    “昔在黄帝,创制造物。有沮诵、仓颉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盖睹鸟迹以兴思也。因而遂滋,则谓之字,有六义焉。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声,江河是也;四曰会意,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长是也。”

                          ——卫恒《四体书势》

    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卫铄《笔阵图》

    谢赫在《画品》中言:“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根据这段记载,我们一般认为是谢赫提出了绘画“六法”论,可谓是“六法精论,万古不易”。然而我们细读这段文字,“虽画有六法”,“虽”字何意?对“虽”字的不同释义可能会产生对这句话不同的释读。笔者综合考察各种文本,“虽”字有以下几种释义或用法:

    1.连词,把意思推开一层,表示“即使”或是“纵然”的意思,后面多有“可是”“但是”相应,如“虽然”“虽则”。

    2.原本。

    当然有关“虽”字的释义还有几种说法,笔者在此仅列举以上两种。那么,根据这两种解释,我们发现在《画品》原文“虽画有六法”中,无论套用前一种释义或后一种释义都是可以的。换句话说,作为一个完整的句子结构,无论这里的“虽”字作“虽然”“纵然”这样的连词用,还是作“原本”的意思用,都可以从语法中获得这个句子的合理结构,但是意义却迥然不同。如果在“虽画有六法”这句话中,“虽”字释读为“原本”或“本”的意思,那么很显然,我们可以获得关于“六法”新的阐释:“六法”原本就存在,谢赫在后面引述出来,或者也可以这样认为谢赫的“六法”是谢赫根据前面曾有的一个“版本”修正而提出的。

    回到上面关于“六法”的问题,如果“六法”并非谢赫原创,那么“六法”是如何而来的?笔者通过对汉代至魏晋南北朝书法理论的梳理,认为“六法”源头应该是从书法理论体系中得来。依据的标准主要有:一是在古代书论中有与“六法”内容极为相似甚至是雷同的文本;二是“六法”的得名与书论密切相关。比如在这一时期,很多书论中都很偏爱“六”,笔者未曾专门对“六”进行考释,但是发现了书论中跟“六”相关的文本,如卫恒《四体书势》:“昔在黄帝,创制造物。有沮诵、仓颉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盖睹鸟迹以兴思也。因而遂滋,则谓之字,有六义焉。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声,江河是也;四曰会意,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长是也。”

    卫恒不仅提到了仓颉造字的“六义”,还提到了“六书”与“六篆”,卫铄《笔阵图》“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提到“六艺”,这里笔者强调的是“六法”的命名应该与当时的书论是密切关联的,换句话说,“六法”的表述借鉴于当时书论话语。其次,书论与画论中的很多文字与后世“六法”文字极为相似也可以佐证这一点。

    “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蔡扈《笔论》

    “圣皇御世,随时之宜,仓颉既生,书契是为。科斗鸟篆,类物象形,睿哲变通,意巧滋生。”

                  ——索靖《草书势》

    蔡扈在《笔论》谈到了书法的形的问题,若云雾、日月、水火、长戈等,皆为自然之象,可谓是形参造化;尤其是索靖在《草书势》直接谈到了“类物象形,睿哲变通”,与“六法”中“应物象形”几乎是雷同的,但索靖在前谢赫“六法”在后。

    当然,仅凭以上两点来论证“六法”的生成问题确实有点牵强,但自汉代以来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书论中关于书法用笔与“骨”的关系也可作为参照来看待“六法”生成与书论的关系。

    诚如上文所述,绘画“六法”生成于汉以来至魏晋南北朝的书法理论体系,那么在整个“六法”体系中,骨法用笔的重要意义就凸显出来。如何理解骨法用笔?这里首先关联的是对于“六法”的断句问题。关于“六法”的断句,目前有两种主流观点,一是根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的“四字”断句法:“一曰气韵生动是也;二曰骨法用笔是也;三曰应物象形是也;四曰随类赋彩是也;五曰经营位置是也;六曰传移模写是也。”其次是钱钟书先生有异议的断句:“一曰气韵,生动是也;二曰骨法,用笔是也;三曰应物,象形是也;四曰随类,赋彩是也;五曰经营,位置是也;六曰传移,模写是也。”笔者较为赞同钱钟书先生的观点,为何?首先如前文引卫恒《四体书势》中关于“六义”断句:“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声,江河是也;四曰会意,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长是也。”

    作为近乎同期的文本表述,钱钟书先生的断句方式更契合时代语境。其次,“骨法用笔是也”和“骨法,用笔是也”虽然强调的都是用笔的问题,但是从语法分析上,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骨法用笔是也”中强调的是骨法问题,骨法可以作形容词或动词使用,而“骨法,用笔是也”则是转折的语法,这里更加重视用笔的问题。所谓骨法,是书法用笔来呈现出的一种力度效果,因而笔者认为,中国画的本体就是“笔法”。而笔法,即为骨法用笔,骨法用笔就是书法用笔。古代同期文本或稍早的文本中,包含了大量的书法用笔与骨法的案例,由此也可以佐证“六法”生成与借鉴书论的问题,这里引述数则:

    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卫铄《笔阵图》

    《周本记》:重叠弥纶有骨法,然人形不如《小列女》也。

    《伏羲神农》:虽不似今世人,有奇骨而兼美好。

    《汉本记》:李王首也,有天骨而少细美。

                   ——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

    曹不兴,五代吴时事孙权,吴兴人。不兴之迹,殆莫复传。唯秘阁之内一龙而已。观其风骨,名岂虚成!

                         ——谢赫《画品》

    上述所引事例,无论是摘自书论还是画论,可以看出都非常重视用笔,尤其是作为画家的顾恺之,在评价魏晋肖像画作品时,也看重骨法,至于“六法”中所涉及的形象、构图、设色等等都是略而不言。从谢赫的评语也可以看出,这时画家已经开始将书法用笔引入绘画。(作者 曹新刚)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简宁
53K
>>相关新闻
• 言恭达:当今书法生态之思
• 论段俊平先生书法的书卷气
• 唐文国:置身人文窘境下的从容艺术态度
• 左汉中:中国农民画的发展脉络
• 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当代重建
• 注重“工匠精神”培养
• 陈明烨:达·芬奇的构图速写
• 苏刚:艺术的善与恶
• 好好学习的古人 天天向上的山水
• 愿文物流失之殇不再继续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天津高新区第五届文化艺术节主题活动 天津高新区第五届文化艺术节主题活动
  • 陈浙闽同志在天津画院参观调研 陈浙闽同志在天津画院参观调研
  • 孟庆占的绘画与乡愿 孟庆占的绘画与乡愿
  • 天津书画名家走进海洋高新区 天津书画名家走进海洋高新区
  • 与佛有因-天津书画名家走进鹤艺轩 与佛有因-天津书画名家走进鹤艺轩
  • 天津工笔女画家到航天城社区公益辅导 天津工笔女画家到航天城社区公益辅导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