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杨明刚:谈谈赏画之法对“毁容式修复”的敏感并不多余古典与壮美——靳尚谊、钟涵的油画艺术霍波洋:清——雕塑中的中国传统审美品格“城视:夏理斌个展”在上海成功开幕 “丹青锦裳——郑锦与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展开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叶喆民先生纪念座谈会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获奖作品巡展北京刘振涛诗词书法艺术展在京举办鲍贤伦:画家书法的丰富性董其昌专注用力画画 却能不显得过于熟练邵大箴:中国美术史论界的常青树李晋:清代卧鹿形铜水盂鉴赏收藏智慧:购买艺术品需要知道的事千文万华 纷然不可胜识绵延之维——何俊艺抽象画艺术展举办丰子恺艺术和人生观中的日本因缘七旬手艺人剪纸玩出新花样 传承非遗文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正式与观众见面追求永恒高贵之美的法国画家布格罗情系滨海 回报乡里——唐云来捐赠书画作品展1月11日在滨海美术馆举行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2019年迎新春京津冀书画名家作品展1月12日开幕“己亥大吉”名家绘画作品迎春展将于1月13日在空港文化中心开幕太行意蕴 壮写家山——品读吕大江的山水意象“京津冀设计名家邀请展”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中国家风”廉政文化招贴展在天津美院美术馆开展天津市东丽区文化馆2018年“大咖来袭”文化大讲堂名家公开课圆满结课视频: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亮相荣宝斋天津分店“吉光片羽-车永仁收藏请柬小展”在水香洲书院开展春满暗香心自闲——记霍春阳老师为孙其峰先生旧作白鹇补景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在荣宝斋天津开幕“太行骋怀”吕大江山水画个人作品展在北京博宝美术馆开幕津门著名花鸟画家李根友三十年磨一“鸟” 鹤艺轩首办小品展啼响津城天美国际艺术幼儿园河东园在棉三产业园区开园百岁美术教育家、书画家孙其峰先生为中国书画杂志创刊十五周年题写贺辞
首页 >> 美术评论 >> 正文

杨明刚:谈谈赏画之法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9-01-10 15:52

  数千年来,中国画历经发端、童稚、成熟、升华的漫长路程,由实用而艺术化,形成了独特的话语体系、呈现方式,饱含着静观情思,烛照着成仁之格,深蕴着体悟之道,映射着华夏人文,承载着中国人静观宇宙、发现自然、格物致知的看法,内省自身、立身处世、修辞立诚的态度以及对美与永恒性的追求。

  一幅优秀的中国画,常能以“若坐、若行、若飞、若动”的点线皴擦、风姿绰约的笔情墨象、“似”与“不似”的意态呈现、冲淡玄远或冲突涌动的静谧视觉,形成强大的情感张力;足令观赏者衣带渐宽终不悔地展玩不已的,正是画作中种种对抗而平衡的巨大张力所予人的艺术审美愉悦。

  欣赏中国画,其要在意象、在技法、在韵致、在境界,其法在观物、在游心、在体道、在畅神。须紧扣意象和技法这两大介质,从物我、情景、形神、体道等意象归纳和线条、形态、色彩、构图等技法剖析两途,层层倒逼,以迫近画作的风神和特质;透过画作的物化形态,体悟主导其意象创构和技法表现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内核,即生命、节律、体势、气韵等主体价值,品味出画作的境界涵养之美。然而,就艺术而论,画作赏鉴或品评优劣,首在是否能令观者产生共鸣、打动其心,是否能使其从中捕捉并直通画家所欲传达的观念、思想、情绪,是否能令观者从中获得启迪与教益,而非“似”与“不似”。故赏画之先,观赏者必须知晓浸润、孕育中国画的中国文化的特质。这是欣赏中国画的出发点、落脚点和重大关窍。

  若以人物、山水、花鸟画类分而论之,则人物画所重之“传神”,即拟借由描摹直观可视的人物表情、眼神、形体语言、肢体动作、背景布局等,表现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求取以形写神之功;山水画所张目之“诗情画意”,即拟借由描摹山式、云雾的雄壮或秀美、粗犷或冷峻、俊逸或萧散之多元样态,力追景中寓情、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意境独造,亦即拟以高、平、深“三远”的画面结构之法,与“计白当黑”的虚实处理之法,将大自然的美与文人逸趣紧密糅合;花鸟画所言之“石分三面”,实指阴阳两面与别开生面等的“道”和“理”,其中深蕴着“三生万物”的生命哲理。

  中国人历来善于以己度物、将心比心,并以为万物都是生生不息的生灵。所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草木有情,万物趋灵”,正是以“人”的文化去体验“物”的生与化;所谓“花若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则是将“物”化为“人”的文化载体。为此,中国人常以“情”“趣”“势”“韵”“神”“气”等生命姿态的语汇来探讨艺术,中国人对美的认识始终融汇于生命运动之中。

  由是观之,欣赏中国画,可循着中国历史文化背景、文学艺术特质以及中国画色彩魅力等途径,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逐步展开、深入。首先要自己平心静气地直观地去感知画作本身,随后在此基础上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义和内涵,最终通过联想再造新的意象。要完成这一欣赏过程,需要敏锐的直觉,需要情感与想象,需要观赏者的主观态度,亦需要理性、确切的知识,需要中肯的判断。惟其如此,方能领略中国画的文化背景和气韵风神,陶冶情怀。

  (作者 杨明刚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简宁
53K
>>相关新闻
• 对“毁容式修复”的敏感并不多余
• 鲍贤伦:画家书法的丰富性
• 丰子恺艺术和人生观中的日本因缘
• 王进玉:艺术创作拼的是什么
• 颜真卿晚年书法与宋代文人政治
• 盘点2018十大艺术现象
• 徐悲鸿何以要骂《芥子园画谱》
• 宋文治在20世纪山水画史上的地位
• 王南溟:中国画人物画的前方
• 杜洪毅:艺术批评须保持独立精神
纪念人民艺术家张世范诞辰80周年
  • 天津高新区第五届文化艺术节主题活动 天津高新区第五届文化艺术节主题活动
  • 陈浙闽同志在天津画院参观调研 陈浙闽同志在天津画院参观调研
  • 孟庆占的绘画与乡愿 孟庆占的绘画与乡愿
  • 天津书画名家走进海洋高新区 天津书画名家走进海洋高新区
  • 与佛有因-天津书画名家走进鹤艺轩 与佛有因-天津书画名家走进鹤艺轩
  • 天津工笔女画家到航天城社区公益辅导 天津工笔女画家到航天城社区公益辅导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