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包括美术在内的文学艺术走过了一段光辉历程,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基础上,根据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过反复讨论研究,确立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文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特别是经过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我国文艺呈现出更加繁荣、更为活跃的可喜局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70华诞之际,回顾走过的这段历史,我们深感这丰硕成果来之不易,并为之骄傲和自豪。
一个时代的精神和风采若能在艺术作品中得到充分反映,赢得广大群众热烈反响,便可能成为反映这个时代面貌和精神的力作。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而建立的人民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极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激发了人民高度的政治热情,也鼓舞了艺术家奋力创造优秀作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主张,使艺术家们积极发掘民族传统资源,努力吸收外来文化有益经验,为新的艺术创造服务。
传统中国画在吸收文人画、院体画和匠师画基础上,使写意水墨和工笔重彩齐头并进,竞相峥嵘;明清以来日趋衰落的人物画,由于新社会的广泛需求,再次受到重视而获得发展新机。艺术家们吸收和改造西画素描造型,使之与传统笔墨有机融合,塑造了一大批参与社会变革的人物形象,开辟了我国用笔墨语言创造人物画历史的新篇章。山水画一手伸向传统,发扬笔墨写意精神和技巧;一手伸向自然,提倡实地观察和写生,适当运用西画造型手段,形成“以古开今”和“中西融合”两种不同手法、技巧的艺术风貌,却都各自拥有新的时代气息。
从欧洲传进的油画技巧,经过我国早期负笈西方研修的一代学子和上世纪50至60年代中期接受苏联专家来华授艺训练以及被派遣赴苏联高等美院学习的青年艺术家的不懈努力,逐渐在我国建立了较为系统的油画教学体制,并通过组织历史和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提高艺术家的创作能力,形成了一支兼有专业功力和文化素养的油画家队伍。中国当代油画之所以在国外赢得声誉,是因为油画家们认识到,只有认真学习西方油画造型、结构及色彩技巧,适当融入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技巧,扎根中国现实,讲好中国故事,才可能在国际艺坛上有所作为。近几年来,有数十位画家100余件作品参加的中国当代油画展,在油画传统深厚的法国巴黎和意大利罗马展出,受到当地艺术界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认为这些作品既继承了欧洲油画传统,又有中国艺术独特风采。
我国版画和雕塑历史悠久,但若欲激活这些传统艺术形式,一方面要靠社会变革的推动,另一方面则要吸收外来艺术面向现实的创作经验。新中国版画继承和发扬延安木刻和国统区版画艺术优秀成果,重视发掘传统水印木刻技法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宝库,用以表现沸腾社会生活,发扬各地特色,形成全国版画流派纷呈、名师辈出的局面。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是集众多艺术家智慧的新中国雕塑开篇巨作。改革开放以来,城市雕塑备受关注,反映重要历史事件的大型纪念碑雕塑和美化城市、乡村的装饰性雕塑大量涌现,建立雕塑公园蔚然成风。城市雕塑在我国是新兴事物,由于这门艺术具有媒材多元、传播广泛以及保存时间长的特殊性,雕塑家们在创作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必须高度重视作品质量,严格掌握“宁缺毋滥”的原则,作品的艺术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涌现出一些主题鲜明、形式美感强、可以传世的力作。
在漫长的中国美术史长河中,新中国70年是一个异彩纷呈的历史阶段。新中国美术能取得如此硕果,离不开人民大众当家做主的爱国激情,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国策,更激发起人民大众为实现崇高强国理想而奋起拼搏的意志、决心和豪情。这是中国艺术家克服重重困难,努力攀登艺术高峰的强大动力。为创造时代力作,艺术家深入现实生活,从人民大众中获取创作资源和艺术灵感,真切反映他们的思想感情,传达时代心声。
从外来艺术中合理吸收养分,是创造时代力作不可或缺的条件。50至60年代,虽然受外部环境限制,一些艺术家仍然通过各种渠道参考外国古典和现代作品,取其有益经验,为我所用;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对外大门敞开,我国艺术家们拥有更加广阔的艺术视野,不仅机智地采用纵向和横向借鉴两种方法吸收外来艺术营养,而且与外界广泛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另一方面也从中外艺术的比较中,知己知彼,更加深刻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在世界文化大格局中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决心为将其发扬光大而不懈努力。
艺术家们的民族文化自信,更是创造新中国时代力作的重要精神资源,这种自信表现在对中华民族悠久古代文化艺术传统的尊崇和热爱,对近现代中国文化艺术成就的充分肯定,对先驱们创建新中国美术付出的艰辛劳动和探索精神的敬仰和珍惜。愿新时代的美术工作者继往开来,为新中国美术创造更多时代力作。
(作者 邵大箴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