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文/张贺
吴冠中 逍遥游 纸本水墨设色 145cm×368cm 1997 倂 中国美术馆藏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1935年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38年升入本科学习,1942年毕业。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进修油画和美术史;1950年秋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委员。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也是著名的教育家,早年于杭州国立艺专绘画系求学,兼学中西,后赴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专攻西方现代艺术,1991年接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国文艺最高勋位”,2002年获选为“法兰西学士院艺术院通讯院士”。吴冠中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之实践,他的画作注重形式美感和东方意境的探索表现,他一生志在融通中西,将中国绘画艺术推向世界。
“我想造一座桥,是东方和西方、人民和专家、具象和抽象之间的桥。”这便是吴冠中一生追求的艺术主张——为传统的中国画注入现代精神,探索中西方绘画理念的融合。中西融合是20世纪以来许多中国艺术家选择的艺术路径,无论是以徐悲鸿、蒋兆和为代表的结合西方写实主义绘画技法的“徐蒋体系”,还是融合西方现代艺术表现的以林风眠、吴冠中为代表的“林吴体系”,都是中国画实现现代化转型和探索的有效途径。吴冠中和其师林风眠一样,领悟到中国传统写意绘画与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的融通之处,在吴冠中看来,“西方现代派绘画对性灵的探索与中国文人画对意境的追求正是异曲同工。”他以超越中西的高度审视绘画,以纵览古今的深度定位自我。自上世纪70年代起,吴冠中便以自身创作不断推动着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变革和发展,他专注于油画,借助西方油画的色彩和厚度表现中国的物象景观,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油画民族化”的理想。80年代,吴冠中又积极探索中国画的革新,将现代艺术中的形式美感融入水墨画的表现,实现了“中国画现代化”的突破,画作既富传统审美意趣,又具现代美感。至90年代,吴冠中在水墨画和油画创作上都抵达其艺术探索的顶峰,所谓“水陆兼程”。他以率真的性格与无畏的胆识,创造性地贡献出了一种走在时代前沿的形式与风格,成为中华民族在文化转型期的一座艺术高峰,令人仰止。
《逍遥游》系列是吴冠中年近80高龄所作之巨幅水墨画作品,是一幅充分显示吴冠中针对笔墨语言及“形式美”与“抽象美”进行实践与探索的经典力作。画面中点、线、面的元素错综繁复,对比强烈,大小不一、墨色不同的色点与张弛有力的线条,渲染出无界无边的画面氛围,从中亦可找寻到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波洛克的影子,也可以感受到画家的绘画过程,和一种忘却物我的自由境界。整幅画在构图上一别传统中国画的构图格局,不做留白,线条和色彩穿插充斥着画面的每一处。点、线、面的穿插布局乱中有章、杂中有序,黑、白、灰,绿、黄、红等大小颜色不一的墨点,整幅画面萦绕着一种生命的律动和张力。对于《逍遥游》这样一幅作品,一百个人可能会有一百种解读,肆意洒脱、自由奔放的笔墨,再现的或是朗星闪烁的夜空,或是枝蔓盘绕的藤蔓,亦或是江南三月草长莺飞、万物生发的景象,任由画者和观者的想象驰骋。欣赏吴冠中的作品总是会给我们带来美好的视觉体验和惊喜。
如此的表现形式在另一幅水墨画《春风又绿江南岸》中得以延续,创作于2007年的这幅画作在笔墨和形式上与《逍遥游》异曲同工,不同的是,在抽象中穿插有具象的表现。整幅画面以一株枝条盘绕的翠柳作为视觉主体铺陈开来,构图依然未作留白,交错缠绕、虚实相生的线条化作自由飞舞的枝条,黄、绿墨点点染出春意,画面一角微露一座江南拱桥,红衣人物点缀其中,一幅初春的江南景致便生成于点、线、面的飞舞之中。这幅作于画家年近九旬之时的思乡之作,更为真切地体现了画家系情于江南故土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情怀。吴冠中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中西合璧、具有东方意境的风景水墨画和油画,将江南水乡的个中寻常搬入画作。在他的笔下,线条和色彩非但不分中西,还同时将西方艺术精神和东方审美理想淋漓尽致地铺洒开来,蕴藏着情怀,沉淀着历史,穿越时空娓娓道来。
吴冠中以卓越的创造力推动了中国画的当代转型。同时他也是一位淡泊名利、境界高远的人民艺术家,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艺术来自人民,其先后将自己的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浙江美术馆等艺术机构收藏,充分体现了一位艺术大家回馈社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吴冠中还勤于著述,将自己多年来对于艺术创作的所思所感融汇成文字,以示后人。他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撰文表述自己的艺术主张,他撰写《绘画的形式美》《关于抽象美》《风筝不断线》等文章,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笔墨等于零”“形式美”“抽象美”“形式决定内容”等观点,在美术界影响深远。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支撑下,吴冠中将水墨画创作引向一条独立创造的现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