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在红城开幕
天津美术网讯 8月17日,采访完前一天“陇上鸿泥——刘正成书法作品展”,早上6点就从下榻的宾馆出发赶赴兰州中川机场。因为没有直飞航班,只能先飞到西安咸阳机场,再由西安经停呼和浩特,在航班完全没有误点的情况下于傍晚5点10分抵达赤峰玉龙机场。
飞机快要降落赤峰的时候,空中俯瞰赤峰城区的红山以及赤峰非常有特色的红屋顶建筑,比想象中还要“鲜红”美丽的赤峰呈现在眼前,是的,赤峰有比良渚文化还要早的红山文化,有中华第一龙之美称的碧玉龙就出土自红山,标志中国崇龙礼俗的最终形成。赤峰,蒙古语乌兰哈达,意思为红色的山峰,就得名于市区东北角的一座赫红色山峰——红山,故赤峰又有红城别号。
8月18日,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在红城开幕。赤峰美术馆展示红色篆刻古老艺术绝对是天配地设,当蜂拥观众进入展厅欣赏到艺术质量视觉效果总体上超过往届的篆刻作品,他们脸上洋溢的是“红色”的赞许。赤峰这天留下的朱痕印迹一定是正打造“中国印城”赤峰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个重要符号,影响难得。
尽管中国书画艺术当代发展可圈可点,但要与当代中国篆刻艺术相比较,中国书画的滞后是毋庸置疑的。篆刻艺术的空前繁荣,一是源自篆刻本身存在“历史欠缺”,即写意性相对不发达和失落给今人有了超越的机会;二是大量新出土的金石砖瓦铭刻图文被智慧的当代篆刻人借鉴利用;三是理念的开拓创变、设计意识的增强等等导致当代篆刻无论是印面、边款、印屏都有了巨大进步。如果撇开人文层面,当代篆刻艺术技术层面30年来取得的成就真地可以说和前300年相抗衡,而且这种优势积淀得以保留发扬的话,则30年后中国篆刻界应该会出现一些大师级的人物,写意、工稳、亦工亦写可能飘扬大师的旗帜。
出席开幕式及讨论会的篆刻专家苏士澍、何奇耶徒、王丹、朱培尔、包国庆、李力、李平、叶青峰、车帝麟、汤忠辉等对本届篆刻展多作了积极评价,有些专家特别提及不足之处更显厚爱之至。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士澍对展出作品评价道:“本届展览所评出的作品风格多样、流派纷呈,充分反映了当代中青年篆刻创作的现状与最好水平。与浩浩荡荡的书法创作大军相比,篆刻的作者与受众实在是少之又少,但是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投稿作者都是80后的年轻人,这展现了篆刻后备力量的充足。此次展览的最大特点,是各类创作风貌的日显成熟。如果说,以往篆刻作品大多数体现在对传统技法的把握上的话,而本届篆刻界的入展与优秀作品,已经呈现出广大的作者对篆刻艺术意蕴的重视与发扬,体现出一种新的与时代合拍的审美趋势。评审的结果,也再次印证了当代篆刻家尤其是中青年篆刻家的正确价值取向,他们的创作正在走向两极:一是对远古的追寻,对古玺作深入的研究与发掘;二是把关注的重点放到对近现代元朱文的诠释与再创造。”
鉴于五六十岁的许多国内知名篆刻家没参加投稿,又不设特邀作品,朱培尔说:“不能说代表了最高水准,但一定代表了新锐篆刻的前沿水准”,大实话,是合格的中国书协篆刻创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需要讲的话。
此外,我发现一个好玩的现象——参加讨论会的篆刻专家、作者不喜欢讲套话长话废话,比起参加书法座谈会的感觉好受多了,是不是篆刻是少字艺术的缘故使得篆刻家们个个变得惜字如金起来?哈哈,最后让我们一起读一下精彩的用骈体文写就的作品集前言吧。
锲符篆刻,源远流长。千秋不老,历久弥光。龙腾红山,玉彘奔突,肇启华夏。“单于和亲,四夷尽服”,汉瓦犹在。契丹兴辽,海青天骄,银玺新字。郁郁乎,盛世“中国印”,体新辞尚。灿灿乎,巴林嘉石,无愧寿山。气韵之盛,神采之昌。赋文化之精神,展时代之气象,志中华之文明,继传统以弘扬。尚哉印人,累累新作,衮衮登堂。
篆籀区奥,基乎金石,参定古法,迈古开今。雅约尽美,文质彬彬。阴阳既分,凹凸朱白,攻者日众,误者频有。或有摹古传神,融铜铁于刀石;或有心裁别具,依文采而创奇。皆握经纬于掌中,舒大千于方寸;朱痕小而映世界,印文隽而逸趣长。
欣逢七届篆刻展盛会,集精品、佳作三百有一,盖于二千六百余新作中之优选者。由赤峰市人民政府承办,精诚动人,质文生光。于显扬赤峰空前之文化盛况,打造赤峰“中国印城”之品牌,彰巴林国石镌刻之奇葩,皆以光印林盛举之煌煌也! 记者 蔡树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