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 [公告]首届《朝圣敦煌》全国美展复评结果
- • [公告]“墨韵岭南”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初评...
- • [公告]2013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复评结...
- • [公告]人文正脉——《王伯敏画集》征稿公...
- • [公告]第一届天津国际青年美术周征稿启事
- • [展览]北京艺博会首推新写实油画展
- • [展览]马泉从艺60周年书画展
- • [展览]百件中日韩工艺精品集中亮相上海
- • [展览]大师与庙堂——中国美院美术馆典藏...
- • [展览]天津文交所下周举办书画精品展
这个夏天,有两档节目让古老的汉字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一个是 《汉字英雄》,一个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类集综艺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将文化和娱乐巧妙对接的大型电视节目,引起观众的追捧,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与这种以电视台为主要平台、以普及汉字基础知识为主的文化综艺节目所不同,还有一种借助网络工具,以兴趣集会的形式而开展的传统文化活动也在慢慢流行起来。非官方、自由集会,是这类活动的最大特点,相对于以普及为主的大型电视节目,这种以个人兴趣为主的微型集会,和我国古代私塾的形式有些类似,但在聚集的渠道、学习的目的、参与的人群等方面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因而二者存有不少差异。这类活动,就其基本功能和受众层面来看,应该属于传统文化的社会教育这一范畴。
有一种书法学习方式叫共修
这类传统文化活动涵盖范围很广,有古琴、洞箫、书法、绘画、茶道、太极、风水、周易、香道、养生、围棋、盆景、插花、佛学、道医、满族文化等。关于书法的,名目不一,有的称书法共修小组,有的叫书法公开体验课;依照侧重的不同,又分为临摹创作速成班、小楷抄经、成人硬笔书法课等,地点多在茶馆、咖啡馆、商务写字楼、文艺小院、美术培训中心等地,除了极个别是免费活动以外,大多以茶水费、共修经费、培训费、学费的名义收取一定的费用,单次30至50元不等,也有按月、按课时收取的,少则几百元,多则数千元,授课时间通常为晚班后,时长一般两个小时。发起人是民间机构或者个人,参与授课的通常具备中国书协会员、省级书协会员资格,或从事书法教学较有经验。
据了解,参加这类书法学习活动的以青年白领、都市工薪族为主,且以女性居多,通过豆瓣、微薄、微信等网络工具进行沟通联络。作为以技术和产品为核心、生活和文化为内容的新型网站,豆瓣网聚集着大量熟悉网络工具的文艺青年。浏览该网,可以很容易找到很多这方面的活动信息,而且具体地点和时间、费用、发起人、联系方式等都有标注。
活动详情和参与方式的介绍,不同机构各有特点。有直白告知型,将课程介绍、上课时间、试听时间、课程内容、教学目标、课程费用、交通路线、授课老师一应俱全地罗列出来;有含蓄引导型,如:“相聚每周二晚,7点到9点。这两小时,切断电脑的辐射。这两小时,关闭手机的纷扰,钢笔、签字笔,静心临帖,古法森严,起承转合,牵丝连带,轻重缓急……”;还有更简单的,如:“A. 每期三个月,每周一次课,每次二个小时。B. 学费×××元,上课期间免费提供纸、墨。C. 授课:×××。D. 学习汉古隶,《曹全碑》,送碑帖一本。”在这些基本信息之外,也缺不了一些宣传语:“加入进来吧,让共修的精神做一块顽石 ,在商业化的潮流中逆流而上 ,挤出一片净土 ,不要和他人相比,也不要感觉时光已老 ,传统文化不是一种工具化的存在, 更多的,是一种修行。”
发起方说得是不错,可在这些地方,能学到什么呢?记者根据网上信息,联系到“居上书院”举办的书法课。该书院的授课范围很广:“《圣教序》、《兰亭序》、《书谱》、《千字文》、米芾、王羲之、苏轼、黄庭坚、文徵明、魏晋、隋唐、明清……从信札到尺牍,从诗词歌赋到书史书论。”学习佛道经典,以“小楷抄经”为主题的活动包括 《心经》、《金刚经》、《道德经》、《灵飞经》、《三字经》。
记者按照发起方所提供的联系方式,来到位于北京CBD一处写字楼,用于交流的场所面积80平方米左右,参与者从四面八方而来,不到二十人,两间用于习字的房间各有长桌一张,上铺毛毡。通常自带笔墨(首次参加可不带,由发起方提供)。学习内容从基本笔画开始,随后是间架结构,再到单字训练,直至书写整张作品。当天的活动按照已授课程进度,正值基本笔画的学习阶段,授课老师一身中式打扮,端坐桌边,提笔蘸墨,墨随纸走,学员们围聚四周,观其示范,听其讲解。所讲内容在半小时之内授毕,接着各人分头练习,老师随时观察学员练习情况,并手把手给予指导、示范,最后是考试,内容是当天所学掌握的情况,老师打分并指点得失。新学员随时可以加入,但得跟随较早学员的进度来学习。一堂课完成,费用即时收取。学习完毕,散伙离去。
书法社会教育的缺失和需求
如今这类活动看似热闹,参与度挺高,而实际上,作为新事物,运作方需要与市场对接并接受检验,慢慢才能迈上正轨。书法课名为共修,实际上还是商业运作,其盈利模式虽初具规模,但不稳定。作为以传播传统文化为服务内容的商业运作,并不像买卖物化商品那么简单,文化服务产品既要符合市场的需求,又要保持基本的文化品格,底线何在,谁来确定商业游戏规则?服务质量如何确保?个体利益和社会权责发生冲突如何解决?相关一系列问题值得去仔细调查和持续追问。
参加这类活动,除了学习和感受书法,更多的是一种身心的放松,可提升文化修养,亦可结交同好。对于书画知识零基础的初学者来说,不妨一试。而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书画爱好者,则可以在家中自行寻帖习练。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种市场行为,没有第三方的监督和管理,在法律层面确实存在漏洞。况且书法这门技艺,很难用一种量化的标准去考察其教学水平的实施情况,交易双方中作为弱势的初学者并不具备在利益受损的情况下强有力维权的能力,加之无保护机制,一旦发生权益侵害等行为,受害者往往只能忍气吞声。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书法教育也不例外。现如今,我国由于文化断层的原因,书法的家庭教育极为匮乏,年轻的家长自己都不会写毛笔字,更谈不上正确地指导孩子。社会教育方面,虽然各类培训班不少,但大多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并不纯粹。由于书法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能完全由政府或学校主导来完成,而在社会教育这个层面,不妨鼓励竞争,加强民众参与。如今,在压力大、节奏快的城市,参与这类活动的人们,无论是对传统文化感兴趣,还是只为放松身心提升修养来说,都是好事。而且,此类活动对于弥补家庭教育的匮乏和学校教育的缺失,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随着传统文化重要性在当下日益显现,书法社会教育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强,便催生了书法共修课等形式及其运作机构。对于这类伴随时代而生的新机构,服务质量和盈利模式是其生存的关键,而成长的空间到底有多大,只能假以时日才能见分晓。(实习记者 梁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