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 [公告]首届《朝圣敦煌》全国美展复评结果
- • [公告]“墨韵岭南”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初评...
- • [公告]2013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复评结...
- • [公告]人文正脉——《王伯敏画集》征稿公...
- • [公告]第一届天津国际青年美术周征稿启事
- • [展览]北京艺博会首推新写实油画展
- • [展览]马泉从艺60周年书画展
- • [展览]百件中日韩工艺精品集中亮相上海
- • [展览]大师与庙堂——中国美院美术馆典藏...
- • [展览]天津文交所下周举办书画精品展
吴玉如
吴玉如书法
我与吴玉如先生的师生情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高中毕业正赶上“文革”,大学停止招生,因为家庭出身问题又不予分配工作,因身体不好又不能上山下乡,只能闲置在家。幸运的是,先生对我这个“无才去补天,好学不自弃”的少年分外垂青,亲自教我研习古文经典。那是我一生受益最多的时候。
在河西区马场道照耀里深处,庭院幽静的日式住宅中,鹤发童颜的吴先生一身白罗衫裤,清瘦如菊。他一手持扇,一手高提笔端,落笔从容,不疾不徐,在穿好扇骨起伏不平的素白扇面上书写,笔走龙蛇,令人眼前一亮。
先生早年就读南开中学,与周恩来同班,因娴熟古文,受校长张伯苓赏识。母校的《容止格言》对先生影响很深,先生要求学子们仪态举止高雅,待人谦和,低调做人,这一切都与南开精神相合。先生认为口语可以俗,文章却要雅,写文章要以雅正俗。先生很看重文言文,认为文言文是中华文明特有的书面语言,不应全面废止,甚至认为报纸应该有一半的篇目是文言的。当时先生在讲授《古文观止》的文章时,要求我用文言文写作,要求用铅笔正楷竖写,所以至今我写文稿一直保持用铅笔的习惯。先生对我的作文认真批改,在我写的旅行散记《庐山》批语中写道:“写来颇有致,误字稚句不足为病,所苦读书少,与经验少也。”
鉴于当年的境况,先生教学生是间错教授,对我时常单独授课,这有很大益处,因为每个人所学的内容程度都有所不同。学生大多是来学习书法的,而先生从来不以书法家自居。先生教我是从《说文解字》开始的。先生边写边讲,从古至今,从甲骨文到金铜铭文,引用多种碑帖拓片、书籍版本和名家书帖。从今日的转音变化到古读方言无不精通,有时还把对联、诗文和笑话串起来讲,语言活泼、生动、风趣,令人听得津津有味。先生兴致到时,高谈阔论,妙语连珠,要不是二先生吴同宾时常提醒小声点,真正忘乎所以了。
经典古文是我跟随吴先生学习的主线,一次讲到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正值练习写作之际,先生为鼓励我,当即默写《醉翁亭记》、《秋声赋》、《画舫斋记》等几篇欧文见赐。那天先生兴致颇高,边写边讲,谈笑风生;又认为我的名字“连喜”有些俗气,我说原是乳名,因为曾祖父连得孙与曾孙而取的,一直沿用至今。先生说很好,换一个近音字“熙”字如何,叫“彭连熙”。我当即表示感谢先生赐新名。
记得那是1972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先生也很兴奋,对我说:“从今天起你改名‘连熙’啦,音、形、意非常好,与你相配。”笑声朗朗,至今犹在耳畔。
吴先生知道我是自学绘画,对我说,很可惜陈少梅、张大千的画都被抄走了。他还谈到曾与陈少梅是莫逆之交,与张大千也有情谊;称赞我学习晋唐的绘画路子是正确的,还要在修养上下功夫。先生教诲在笑谈之中,却字字珠玑,授者似乎无意,闻者受益终生。
岁月匆匆,转瞬我已逾花甲,一直谨遵先生教诲,使自己在情操学养上不断修持,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精进不懈。 作者:彭连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