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润华作品
范润华作品
·范润华教你看懂狂草:五个方面发现“卓越”之处
如果将书法学习比作登上高楼,那么乘电梯是一种捷径,爬楼梯是一种常规方式,此外就惟有艰难之道而已。范润华的狂草学习之路始于一无名师可投,二无专著可读的上世纪六十年代,白天是备受攻击的“反面教材”,入夜才能偷学心爱的狂草,其中艰辛险阻,难以为外人道。为了写好草书,为了展现文字的时代精神,他长期钻研历代书法杰作,得出“笔墨当随时代”的真知灼见。
时代决定风格
“(书法之道)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书风。”范润华解释说:晋代尚“韵”,书法有文化气质,推崇笔墨韵味;唐代尚“法”,时代兴盛,书法大家纷纷涌现,书法讲究法度法理,在一定规范形式(比如楷书)内追求更高境界;宋代尚“意”,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形式,人们从书法中得到卓越的审美享受,感受笔墨意境,拓展联想空间;元明时期尚“态”, 书法开始讲究间架章法,其态势、姿态成为评判书法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清代尚“朴”,社会审美舍弃经过历史发展日渐成熟的书法形式,转而追寻书法雏形期,也即魏碑的古朴风格。“清代倡碑贬帖的风气非常浓重,到晚期又出现了‘碑变’,延续至今,影响甚广。”
可以说,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时代审美,而书法也因此有了不同的追求和风格。最近几十年间,人们习惯以传承清代碑变书体作为书法主体,甚至称其为“现代书法”。然而,范润华强调:魏碑是不成熟时期的楷书,舍弃成熟的唐代书法而尊崇魏碑,其实并不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唐代书法法度深蕴、华彩斐然,现代人想要把书法练习到唐人的高度,几乎不可能。我们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创作,应该多学习、多钻研、多磨砺,然后再求新求变。没有一定的书法基本功,就去追求新鲜感,很容易误入歧途。”
范润华作品
范润华作品
美是最高追求
范润华对于丑书横行的现象持保留意见,他认为书法发展应该始终以美为目标,以对美的创作和追求为主流。“现在经济发展、社会自由,几乎可以说是多半个世纪以来,文艺发展最好的时代。”中国的传统书法在现代社会,必然会出现多样化的发展势头,每一位书法家都在探索和追寻,希望能够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我觉得在符合美学要求的基础上,各种尝试和探索都是必须的,文化自身有一种优胜劣汰的发展机制,众家崛起,才能大浪淘沙始见金。”笔墨当随时代发展,美始终是文人雅士对文化艺术的最高追求,无论形式如何、书体如何、是否创新、是否变革,最终都是以能否带来愉悦的审美感受为标准去衡量,由历史和后代为其“打分”的。
范润华说,文化艺术的发展、书法风气的形成都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形态中,盛世书法蓬勃发展,甚至高速发展,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是可以理解的。在历史上,有书法作品以丑为特色,让人获得另一种审美愉悦,成为公认的精品。那么现在市面上种种“丑书”究竟是否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可以等待时间来检验。“100年后,人们是否还认可这种书法,就足以检验书法的功力、底蕴了。”
范润华作品
范润华作品
范润华作品
狂草更有优势
汉字的演变是由繁至简,人们书写汉字的规律也是从规整到草率,因此草书始终是促进汉字演变的一条主线。秦篆以前,人们对汉字还无意美化,汉隶兴起后人们才有了对汉字美化的自觉意识,东汉隶书成熟以后,后汉草书、楷书、行书也相继形成。狂草的成熟则是在唐代,其大大削弱了汉字书写的实用性,具备了丰富的艺术性。艺术贵在创新、贵在创作、贵在抒情,狂草与其他书体相比,占尽了这种优势。从开创、确立这种书体,其艺术生命的长久性就已经注定。
然而学习狂草不仅需要有较高的书法实践能力,而且还要突破由“法写”至“情写”的瓶颈,其难度之大令书法爱好者乃至很多书法家望而却步。在“倡碑贬帖”的风气影响下,其他很多书体发展都受到了制约。在这个开放的大时代,狂草应该成为最能代表时代风气的书体,开放昂扬、激情勃发地寄托书法家的社会情怀,表达现代文化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狂草更具有时代精神,也更适合在现代社会传递古典文化的精髓。
范润华曾经在自己的书中反复表示,希望广大学习狂草的年轻人,要解放思想,蔑视畏途,勇攀高峰,开拓碑学与帖学共存共荣、互促互进的新局面,让狂草不仅成为高层次、高品位的艺术,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书体。
学书掌趣
“败笔”也“生花”
“妙笔生花”是对文人创作的赞誉,而“败笔”却往往为文人留下无尽的遗憾。很多书法家在完成作品时一旦出现败笔,很可能就此放弃,换一张纸从头再来。范润华的选择也不例外,然而惟有一次,他却从“败笔”中发现了偶然得之的字趣墨妙。
范润华原本想写的是一幅“一笔佛”,他的构思是“左边立人旁应该逆锋右上,折锋左下行,再折回成左竖;之后连接右上‘弗’的横,再经过上下左右翻转而成书”。规划本身顺理成章,然而刚刚运笔写到左边一竖的下面,毛笔突然掉毛,立时就与右上翻的萦带中断了,不可能和“弗”字最上面的一横相连接。一笔佛,一笔佛,讲究的就是一笔写下来。刚刚提笔就断了一处,那还叫什么一笔佛呢?
范润华一笔佛
范润华当即知道,这个字已经写坏了,虽然脑海中警铃大作,告诉自己应该把废纸扔掉,重新书写,但是心中笔意连绵,导致手上不愿停留,他索性继续落笔想要写个痛快。
然而这支毛笔似乎不愿让范润华痛痛快快地完成作品。当他手中的笔转而翻上写“弗”字的左竖时,又意外地掉下一个巨大的墨点——毛笔掉毛已经令人烦躁不止了,居然连墨都脱落下来。他索性中断的那处也不管,脱落的墨点也不管,赶快把这个字写完再说。
整个书写过程,真是处处都不顺畅。收笔时,他愤而把这支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掉毛的毛笔摔在桌上,顺手抄起这张纸准备扔掉。然而目光一转,却似有奇迹发生。他定睛端详这幅作品,不禁拍案叫绝:“这不正是罗汉拜佛吗?”原来,当连续的“败笔”聚集在一起,居然在字形中藏入了一个活灵活现的“罗汉”形象。顿时,他欣喜若狂,忍不住连声高呼:“败笔生花,有如佛助,真可谓偶得之也!”
这幅偶然得之的作品在外地展览和网上发布后,曾有多位大老板欲以高价收藏均被范润华一一谢绝。他说,浑然天成、败笔生花的作品应该“从来处来,到去处去”,遂将此作捐献供奉了。
范润华简介
范润华
范润华,号子苏,别署野逸山人,斋号藏真精舍,1939年生于河北吴桥,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书法研究生导师、著名狂草艺术家。范润华的狂草作品,笔法纯熟、逸势酣畅、纵横诡谲、收放自适。笔墨使转变幻,线条圆厚纵挺,章法迤逦而气脉畅达。他的狂草都得益于他几十年来的翰墨浸染,以及他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