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章向李铎颁发聘书
天津美术网讯 篆刻本来是小众的艺术,但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却一直致力于让它大众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喜欢它。篆刻院的工作是默默的,但是,却卓有成效。
10月20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聘任仪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在这次聘任中,韩天衡被聘为名誉院长,骆芃芃为院长,冯其庸、刘江、吴平、李铎、沈鹏、陈声桂、欧阳中石、高式熊等8人为顾问,67人被聘为研究员,包括韩天衡、骆芃芃、石开、苏士澍、陈振濂、李刚田、王丹、尹海龙、刘一闻、孙慰祖、许雄志、张索、张公者、谷松章、陆康、周澄、邹涛、赵熊、徐利明、熊伯齐、翟万益,新加坡的陈建坡,日本的山下方亭、尾崎苍石,韩国的权昌伦,中国香港的徐云叔、台湾的陈坤一等。
这次聘任会更像是一次总结会,会议对篆刻院成立七年来走过的路进行了回望,历数留下的脚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成立于2006年,其办院方针是:研究、创作、传承和发展篆刻艺术,造就和培养一流的、德才兼备的理论家和创作大家。这个办院方针决定了篆刻院的功能:集展示、研究和篆刻教育于一身。
七年里,中国篆刻院举办过许多精彩的展览,令记者记忆犹新的是2008年先后在中华世纪坛、日本大阪举办,后又应邀走进国家大剧院展出的“金石永寿——中国第一届寿山石篆刻艺术展”,展厅里那神秘的黑与红的色调,悠扬的古琴声,以及清醇扑鼻的茶香,五年过去仍觉新鲜。那是对观者视觉、听觉、嗅觉的全方位“抚摸”,在这舒适的抚摸中,你会发现,这些色调、声音与味道其实都是绿叶,真正的花朵是盛开在方寸之间的那一点红。当时很多观众醉心在篆刻院营造的这一优雅的气氛中,走来走去细细品味着陈列在展柜中的一方方精致的朱文、白文印章,感慨“原来篆刻艺术竟是如此优雅”!
为优雅的篆刻艺术创造欣赏环境,是中国篆刻院院长骆芃芃的一个信念。用篆刻院研究员、台湾著名印人陈坤一的话说,骆芃芃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完美主义者”。骆芃芃的追求完美,可以从她策划的一系列展览中管窥一斑,2009年在北京恭王府举办的“江山多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篆刻艺术精品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在世博文化中心举办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篆刻艺术精品展”,2011年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举办的“天翰云章金石永年——骆芃芃篆刻书法艺术展”,每一个展览都以独具匠心的策展新范式(开放式、书斋式、室外庭院式等),在业界乃至社会各界产生极大影响,也让篆刻艺术往群众的心里靠近了一步。
七年里,篆刻院的理论建设也在进行着开拓性的探索。中国篆刻院聚集着一大批在篆刻领域走在前沿位置的研究员,他们的理论成果在业界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骆芃芃告诉记者,这届研究员的聘任与以往不同的是,增加了年轻人的比例,增加了域外艺术家的数量,还吸纳了与印文化相关的一些方面的专家,比如印泥制作业专家等,扩大了篆刻艺术的内涵和外延,为篆刻院注入了新的血液,也带来了丰沛的活力。
聘任仪式会场的四周,陈列着各位新聘研究员的“业绩”。那些高高摞起的出版物,直观地介绍着各位研究员的学术成果,有创作的,有理论的,也有二者兼修的,让人从心里认可篆刻院的理论研究优势和学术保障。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出席聘任仪式并为受聘的顾问、研究员颁发聘书。谈到篆刻院的艺术教育,王文章告诉大家,篆刻院设立了国内第一家具有中国篆刻艺术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篆刻艺术硕士点,这标志着独立学科建设工作的建立。还设立了篆刻艺术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和访问学者制度,是国内唯一招收篆刻艺术专业研修生和访问学者的单位。几年来,学员里有在全国篆刻展中获得一等奖的、有入展的,也有被吸纳为西泠印社社员的。70多名学员里有20多名加入了中国书协,还有很多学员理论研究卓有成绩,多次在专业性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
让热爱篆刻的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让不了解篆刻的人逐渐爱上篆刻,让中国印永远流传。这就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想要做和正在做的。 (记者 李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