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美术网讯 2013年11月1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和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孙伯翔书法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一号厅、九号厅开幕展出。
孙伯翔书法艺术展暨八十岁寿诞展,展出他近两年来新创作的110多件书法、国画作品。所展作品既有八联屏、十二联屏、手卷等鸿篇巨制,也有扇面、文稿等盈尺小品,其中,仅六尺、八尺高、几米宽的多条连屏作品就有数件,小幅作品也是体式多样,精美绝伦。
书法家孙伯翔在开幕式上致词
展览现场
孙伯翔曾长期地深入传统,涉猎唐楷,深入北碑。他总结自己研习书法的经历说道:“书艺之道,当勤奋为主,然勤奋当以酷爱为前提,没有酷爱,就不会勤奋。圣哲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如此,学字亦如此。学书当学法,学法当从古入,这个道理似乎都承认是源流之理,毋庸置疑。”
孙伯翔反复临习对于《张猛龙》、《始平公》、《爨龙颜》、《郑文公》、《论经书诗》等著名的碑刻,他朝夕揣摩,直至达到精熟的地步。他临写的一些作品,给人的印象是:乍一看,很像原碑;但和原碑相比较,又有相当的距离;回过头来再细细品味,却发现更加像原碑。他对原碑的形态、神韵已经烂熟于心,这些碑刻的风格特征已经融化在他的大脑中,并自觉能动地在他的笔下表现了出来。王学仲曾经说过,在学习传统上没有人下过孙伯翔那样的苦功。孙伯翔自己也谈到,自己练字用过的纸一卡车也拉不走。他反复地临习、揣摩,对魏碑的各种风格、形态、神韵进行观察、体味、比较、融合。
观众在孙伯翔国画作品前留影
观众在孙伯翔书法作品前仔细观赏
他多次告诫学生,写方笔魏碑的时候,要注意到它圆浑的一面,惟有圆,方能厚,惟有圆,方能活,惟有圆,方能内蕴丰富;写圆笔魏碑的时候,要注意到它方雄的一面,要靠方雄体现出魏碑的力度和神采。其实,孙伯翔所谓的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并不一定是原碑刻的点画特点,也不一定是北魏书家所具有的驾驭能力,更不一定是刻工有意的修饰,而大多是他个人对魏碑的创造性理解,是他数十年临池、研究的甘苦之言。他临写的魏碑作品,不是对原碑的刻意模仿,不是对原碑的简单复制,而是融入了自己的理解,体现着自己的创造。同原碑相比,他的作品点画更峻厚,内涵更丰富,变化更多样,风格更鲜明。这是孙伯翔对传统的开拓和发展。
展厅一角
据悉,此次展览开幕当日,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大型作品集《孙伯翔书法艺术》一书也将首发。此作品集是该社继《孙伯翔书法集》、《孙伯翔书画集》、《孙伯翔书画作品集》之后出版的第四部孙伯翔个人书画作品集。此次展览结束后,应浙江省有关方面邀请,展览还将于11月15日至21日在浙江省美术馆继续巡展。
孙伯翔 (天津美术网资料图)
孙伯翔,1934年出生于天津武清县,字振羽,别署师魏斋主人。自幼学书,临池不辍。曾得王学仲、孙其峰指导。崇尚碑学,倾心北派,兼涉隶、篆、行、草、书作雄强古拙,形散神聚,气质不凡。现为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书协副主席等。
高清图:碑学巨匠孙伯翔在天津荣宝斋展示“正大气象”
高清图:孙伯翔先生书画艺术研讨会在天津荣宝斋举行
• 碑学巨匠孙伯翔在天津荣宝斋展示“正大气象”
• 孙伯翔:若得糊涂亦天赐,唯有伏案泾渭明
• 孙伯翔:卓越的书学贡献 丰富的艺术启示
• 孙伯翔率30余名弟子到忻州办“咏五台山书画展”
• 书法大师孙伯翔在津收中国美院讲师蒋曼萝为徒
• 组图:魏碑风骨孙伯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