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未来20年书法发展格局浅探(提纲)第四届“西湖之春”国际少儿书法大赛颁奖举行翰墨飘香·中国作家书画作品展在衡阳美术馆举行青海书协草书专委会举办书法进校园献爱心活动吴昌硕奖·第四届浙江省篆刻大展在安吉举行以形传神 为文化名流写照—纪峰系列雕塑作品一瞥为什么一些艺术品投资者欲罢不能张杰油画作品展在北京新绎空间举办最绘画—中国新青年油画家邀请展在中国美院开幕写生,东西方人的不同诠释朱其:恐怖的中国油画产业和食物链安迪·沃霍引发的纠纷:大学与演员孰对孰错2013年亚洲现代雕塑家协会第22届作品年展开幕美术界:呼吁城市雕塑等公共艺术合理布局水墨画家颜宝臻:画人物要画内在 凝神静气不容易纽约秋拍市场日夜场收益率差距拉大苏富比将归还柬埔寨千年雕塑 价值超500万美元特纳奖授予35岁的法国艺术家普鲁沃引发争议从达明·赫斯特谈英国潜藏的文化危机最后一个画家弗朗西斯·培根高清图:“曹柏崑读写画新作展”在天津图书馆展厅举行高清图:萧朗花鸟画小品展在天津梅江国际艺术馆展出赵士英高清图:环球艺术之旅——阿联酋 著名画家史振岭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用传统水墨写意当代人的精神——古风作品赏析水墨洇洇写天然 著名画家史振岭和他的花鸟世界高清图:旅美著名画家卢德辉绘画展在天津美术馆展出高清图:天津美术馆举办“红色经典—馆藏20世纪中国画展”高清图:“骏驰甲午—李澜画马作品巡展”启动仪式举行高清图:书画家方大开喜收新徒黄勤彬仪式在古镇杨柳青举行高清图:全国读书漫画及读书硬笔书法大赛作品展进大墙活动启动孙伯翔庞黎明王印强

  •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公告]首届“八大山人”全国花鸟画展初评...
 • [公告]第二届全国“读书”硬笔书法大赛征...
 • [公告]“天津东方杯”漫画大奖赛征稿
 • [公告]2013中国(厦门)漆画展初评入...
 • [公告]首届“金苑杯”中国时装画大展入围...
 • [展览]深圳艺术家陈湘波南通美术馆展作品
 • [展览]第七届具有收藏潜力的艺术作品展开...
 • [展览]2013中国(厦门)漆画展征稿启...
 • [展览]北京艺博会首推新写实油画展
 • [展览]马泉从艺60周年书画展
 • [讲座]第四届CAMS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
 • [讲座]问津讲坛明讲述 艺术大师阎道生
 • [讲座]著名画家李魁正先生国画艺术讲座在...
 • [讲座]艺术讲堂之域外文化与中国美术之变
 • [讲座]北京匡时举办“二王”书法研究讲座
 • [笔会]滨海高新区名家书画笔会
 • [笔会]霍春阳在家乡清苑出席交流笔会
 • [笔会]天津红桥区政协举办书画笔会
 • [拍卖]苏州吴门2013年秋季拍卖会
 • [拍卖]北京歌德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
 • [拍卖]北京匡时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
 • [拍卖]北京瀚海2013秋季拍卖会
 • [拍卖]北京保利2013秋季拍卖会场次安...
 • [活动]天津第二届民企职工书画艺术展
 • [活动]山东“百馆千场讲座迎十艺”
 • [活动]2013中国土耳其文化年
 • [活动]2013军械库艺术周观展必备
 • [活动]站台中国跨年展“丛林II ”启动...
首页 >> 书法 >> 正文

未来20年书法发展格局浅探(提纲)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3-12-16 23:02

    规则与自由 

    李金豹 

  中国书法自20世纪80年代初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科技、军事等等综合实力一同开始复兴以来,走过了30多年的大发展岁月,其间社会各领域所遭遇的机遇与挑战,前所未有。通过改革,通过各民族儿女的共同努力,我们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步,一改近百年来积弱积贫的落后面貌,每个炎黄子孙都从心底里感到骄傲与自豪。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所延续和取得的价值,意义大于成绩,成绩大于问题,问题仍然存在,存在不能无视。

  在越来越重视健康、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不论文化的中西,还是经济的南北,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发展不能以透支、破坏资源为代价,反对霸权中心主义,提倡文化多元,共同繁荣。书法作为中国文化之一种,世界艺术之一种,尽管对社会的反映功能较弱,并不直接干预社会的重大事件,对民众的工作、生活难以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但也会或多或少地带有时代的特征,这是书法当代性的具体体现。我们不仅要把书法置于历史长河坐标中去比较,也要把书法放在当代背景下去分析。仅仅把关注书法的视野圈定在艺术或学科之内,只会走向唯美主义与象牙塔,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需要保护的今天,显然范围有所局限和不够充分。书法既然作为历史与文化的一部分存在数千年之久,其丰富性、神秘性都有待我们不断地解读,其中发生正知与误读的可能性同时存在,所以我们对书法本体的认识,对书法规律的把握,对书法发展的期望切不可过于简单化。

  一、书法教育的格局——政府行为的重视带来地位持续走高

  在电脑、键盘普及的今天,在众多单位无纸化办公的今天,在电教化教学普遍的今天,硬笔的使用率已大大减少,遑论毛笔。从文字到艺术,从艺术到文化,毛笔书法的使用功能虽几近消失,但其散发出的文化魅力却逐渐加强。这是一个美丽的悖论,离实用功能越远其艺术性越强,有趣的是这恰恰符合人类对自身不断增强的精神文明的需要。

  书法是中国文化永恒的缆绳,汉字是中国文化得以延续的链条。当越来越多的人不书写汉字,远离书法,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就变成了一个危机,有作者撰文将其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细细想想也不算危言耸听。随着国力的增强,随着对外文化输出与宣传的需要,政府已意识到书法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性,2011年8月教育部刊发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明确了全国中小学学生开展书法教育的具体要求。带有行政强制命令的执行,会从根本上改变书法在社会整体中的格局,虽然这也取决于执行力的实施而不流于形式和口号。

  1.中小学普及教育的格局

  由于教育部有硬性规定小学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这里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全国通用教材的编写;二是师资力量的配备。第一个问题容易解决,而且还会带来各种书法教辅的大量出现。就像中国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一样,同理从小就给孩子们打好书法基础,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值得我们重视的关键点,就是大量教材、教辅编写质量的把关。教辅不仅仅局限于文字读本,也可以是可视读本,或许它将受到师生的共同欢迎。

  第二个问题需要教育部门的真抓落实,在社会资源共享平台上进行联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要我们不太急功近利,本着书法是我们的国粹,是每一个国人都应该了解的常识,是一项潜移默化的美育政策,措施的有效保证是可以实现的。

  2.高校教育的格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超过百所高校设立了书法专业,从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直到博士后一应俱全,这在从前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不可想象的。书法的高等教育和已取得的成果都是令人欣喜的。

  未来在高校书法专业的设置上会越来越多、学科建设会更全面,专业的设置也会根据学生的就业而更加切合实际需要,符合逻辑的推理就是在高校任职书法专业的教师和教授将更多。在高校任职的书法专业教师、教授和在高校毕业的书法专业学生已与传统意义上的书法家不是一个概念了,社会对任何一个领域的成功人士都有其选择的标准。如同高校有中文系一样,中文系的教师与中文系毕业的学生,同文学家、小说家、诗人不是一个概念,尽管这其中有某种程度的重合。同理,高校将为社会培养一定数量的接受过书法专业高等教育的人,书法家只是其中一个目的而已。而事实上,书法家也不可能以井喷状态出现,它要符合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

  3.师资培训的格局

  前面谈到的中小学合格师资的配备将决定书法基础教育成果的有效实施,那么对师资的培训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培训可以分为普及和提高两个层面同时进行,教育部门可以和书法专业机构共同合作。

  4.社会办学的格局

  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书法培训机构鱼目混珠,参差不齐,但却市场巨大。由于民众对书法的认知较低,加上有关部门对培训机构资质审查的不严格,造成相当数量的人从中渔利。渔利只是问题之一,严重的是将书法等同于工匠式的简单重复劳动,将书法的格调降低到枯燥乏味的肌肉训练中。尽管书法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枯燥在所难免,重复必不可少,但书法不等同于技术,失去了“道”的引导,技术便没有了依靠的理由。

  未来社会对各种书法办学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会进一步加强。资格的认证与准入门槛的提高势在必行,有效扭转对书法的误导,社会办学机构责任大焉。

  二、书法创作的格局——多样化向塑造时代风格转型

  当代书法创作的走向分析

  当代书法创作经过30多年的复兴、探索、发展过程,目前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特别是21世纪以来的10余年里,受展览文化越来越深的影响与制约,出现幅式越来越大、拼贴越来越普遍、色彩越来越花哨、书风面貌越来越同质化的形式主义特点,多种材质的纸张运用、章法搭配的空前重视、墨法矛盾关系的有意识尝试、钤印与主体的混乱关系、多处题款与正文的比例不清都是有别于以往时代的特点,总体呈现出严重的美术化倾向。强调视觉冲击力,讲究形式构成,强调书法的艺术性,将书法等同于美术作品,极大消解了书法本身的书写性、文学性、叙事性特征,书法的“可读”、“可品”被“观看”、“吸引”、“刺激”所取代,书法本身所具有的“形式感”被无限度地放大。“文以载道”的哲学品质正被“自我”、“表现”、“存在”、“实现”的生存命题改弦易辙,形而上的上层建筑正沦为形而下的文化产品被消费、娱乐。其根源仍然是西方中心主义对弱势文化的霸权影响,其症结是对民族文化的不自信。

  时代生活的节奏加快,带来文化消费品的寿命变短,其间的美学探讨已不在本文范围。“审美疲劳”与“视觉麻木”会催生着产品不断求新、求异,其商品属性已决定了“其道”不能“一以贯之”。近10年来,书坛 “伪二王”的大肆流行,既有出版业高度发达带来的书法资料空前丰富(这与30年前书法家个体对书法资料的占有不可同日而语,大家可以轻易地看到真迹一等的历代珍品,这也为扫除技法上的障碍和故作神秘起到了很大作用),也有资讯交流异常便捷带来的思维近亲繁殖恶果,少思考、不思考将“样板”迅速波普化,以致千人一面。复制与平面化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特征,当集体无意识成为主流,“伪二王”们便天真地以为将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代替“二王”而成为“新二王”。平庸与肤浅,表面与空洞在当代如此泛滥,不能不说是社会转型期烙在书法具体表现上的不可避免的悲哀。弦外之音、味外之旨已成明日黄花。

  当“伪帖学”已不能满足日益“好色”的需求时,正如老子所言“五色令人目盲”,大家的审美口味会有所转移:一、向“碑学”靠拢,向一种笔法相对更加简单易于掌握、结体更加险绝易于造势的方向发展。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诸如笔法粗率、结体乖张、少有章法、墨法恶浊、气息低俗等已有苗头,而碑学中骨气洞达、雄强清刚、茂密活泼并为丰富帖学表现的方面会受到忽视;二、草书有可能流行。其原因并非当代书坛对草书的整体认识有所提高,而恰恰由于草书的书写速度相对最快,符合时代对产品数量的需求,大量“草率”的“非草书”将层出不穷,这是我的一个预测。

  10年内,书坛目前的乱象不可能根本扭转。10年后到20年之间,书坛会逐渐归于理性。但这仅仅是可能性之一种。

  专业书家的历史定位分析

  随着国民整体寿命的不断增长,20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书法家将集体进入耄耋之年,其中健在的并已被书坛肯定的书家将有引领潮流的标杆作用。大书法家以社会影响力、自身的创作成就、理论修养、学生的数量与质量、威望口碑等作为基本的衡量标准,一般一个文艺领域的大家不会超过10人。这10人左右的数量将被集体放置到至少清代书法史中进行比较、甄别,历史的淘汰法则非常无情。

  而大师的荣誉与历史定位条件将更为苛刻。我们可以粗略回顾一下二十世纪的大家,且先不说康有为、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如于右任、沈尹默、谢无量、林散之、陆维钊、沙孟海、高二适等,那么还有马一浮、弘一、白蕉、张宗祥、萧娴、胡小石等,更有朱家溍、诸乐三、朱复戡、、赵朴初、马公愚、启功等,还有徐生翁、吴玉如、陈大羽、王遐举、祝嘉、萧劳、刘梦伉、潘主兰、沙曼翁、王遽常等,即便毛泽东、鲁迅、郭沫若也不可等量齐观。大师之争还是留待将来,暂时缺席并不影响书法的走向。

  当代书法发展的突破口

  当代书法从历史脉络上是清代与民国书法的延续,但在全面回顾、整理、发掘书法的遗存资料方面又是前无古人的。自清代文人参与篆隶书的学习与创作以来,碑学中兴并一度压倒帖学,造成帖学的实际衰败。不可否认的是,清代的文人篆隶与北碑成就都标榜千古。在此基础上简单的碑帖融合与碑帖对立,从理论阐释到具体实践,虽走过了风风雨雨,仍然漶漫不清以致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当代书法。

  对前代碑学成就的清理,会完善我们对已取得的碑学成果的认识。随着出土简帛书、碑版等实物资料的逐渐丰富,我们在篆隶书领域的突破口会比其他书体相对容易。楷书、行书在古代已高度成熟,想向前推动一步比较困难,能最大可能地承继下来已非易事。文人篆隶之所以已尽善还未趋尽美,只因年代还不太久,以致形态还有丰富的可能。如清代隶书大家虽有郑簠、陈鸿绶、金农、邓石如、伊秉绶、赵之谦、何绍基等各领风骚,但显然还不够。

  草书仍然有续起的可能。20世纪虽然大家众多,但以草书名世且对草书历史系统有所补充与发展的却不多。林散之、高二适、毛泽东、王遽常,寥寥数人而已,这其中大草又更加稀少。从草书的发展历史来看,至少要承接清代王铎、傅山的衣钵方可载入书史。那么对草书书法家的要求便是一个很高的标准。目前习草者已渐趋扩大,如何利用丰富的现有资料,理性地梳理历代草书的利弊,找到当代的突破口并非没有可能。如当代书家普遍理性地重视墨法,这有别于古代的一般书家,如何利用这一点或许也是一个突破口。

  三、书法研究的格局——有序、繁荣、专业化

  1.高校研究分析

  高校对书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将仍然占据重要的位置。从举办的历届书学研讨会、各种专题论坛、断代史研究和出版的大量书学研究论文集来看,已极大丰富了我们对书法史的认识。七卷本《中国书法史》的作者几乎全在高校任职,他们及他们的学生已构成我国当代书法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书法文献、书法史、书法理论(包括书法资料的甄别考证、书法理论史、书法风格史、笔法变迁史、书体及字体衍变规律研究、个案研究、创作技法研究、书法鉴定等)等都还将成为重点,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还会拓展出书法的社会学、经济学研究。它们将共同构成书法史的综合体系,引领我们走近书法的本体,逐步还原书法家的丰满人生,多角度、多面向地揭示出对我们有益的启迪。

  2.书法院、画院、研究院分析

  随着各地方书法院、画院、研究院越来越多,专职的书法理论研究者也将越来越多,他们的研究也是对整个理论研究的一个补充。如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江苏书法院、兰亭书法研究院等单位都有专职从事理论研究的工作者。资料的丰富、时间的充裕都为他们开展书法理论研究提供了硬件上的便利。

  3.专业媒体研究分析

  书画专业媒体是另外一支书法理论研究的重要力量。虽然从传播学的意义上来说,书画专业媒体的功能只是搭建一个发表研究成果的公共平台,但包括报纸、杂志、出版社在内的纸质、传统、书画专业媒体对古代书法研究、当代书法有序发展都起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其中对当代书法发展的现象分析和书坛健康成长的批评监督作用更是功不可没。书画专业媒体的从业人员也有一定数量具有专业水平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他们的创作、理论研究、编辑水平直接影响到出版物的质量。目前书画专业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还有些不太整齐,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四、书法展览的格局——多轨制的力量制衡与博弈

  1.国展格局

  由中国书协举办的国展、中青展、新人展,曾经让绝大多数的中国书协会员梦想成真,也曾经有力地推动了当代书法的发展。但不加节制地举办各种名目繁多的单项展、冠名展,不对展览进行分析、总结,不对专业媒体的批评加以理会,为展览而展览,力推一批又一批的获奖者,然后迅速地让获奖者加入到评委中来,这与娱乐界的“造星”运动有何两样?似乎表面繁荣的背景下其实是有害于书法的可持续发展,其利益既得者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服从者。其造成的结果:一,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书家对展览的不屑、不参与;二,一批青年作者对展览的疲于奔命又乐此不疲,盲目自信与盲目的自我膨胀;三,一批中老年书家的集体被遮蔽,而中老年书家按照艺术发展规律来说应该是出成果的年龄,是最应该被社会所关注和研究的;四,参展作者的重复度增高与不具备专业水平的新人大量加入中国书协,必然带来会员的整体质量降低;五,参展作品的重复度增高与抄袭现象的普遍存在,其对年轻人的直接影响就是认为——书法有捷径可走,书法确实“雕虫小技”而已;六,浮躁之风蔓延,不读书、不思考的“书法家”比比皆是,极大降低了书法的文化品位。

  长此以往,如果中国书协不正视已存在的诸多问题,不虚心接受批评,不真心改革积弊,不扭转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出发点,不改变展览等同竞技比赛的性质,其举办的各种展览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只会越来越弱。

  2.商业展格局

  由企业、企业家或政府出资,专业机构或非专业机构主办的各种冠名展览简称为商业展。以经济利益、社会效益等等混杂在一起的复杂目的,搭台与唱戏的主次不分,造成商业展将在一段时间内的热度不减。

  这其中由很多非专业机构主办的各种展览、大赛目前已泛滥成灾,已严重影响了书画界开展正常活动的生态环境,其资质与审批程序不知如何取得,已严重伤害了广大中老年书画爱好者的学习热情,其滥发的各种奖杯、资格证书毫无公信度可言,其程序的有效性、合法性都值得严重质疑。这需要文化部门、工商管理部门共同加大管理及惩治力度,已到了不管制不行的局面。

  3.提名展格局

  由德高望重的书法大家个人和专业机构举办的提名展将流行开来。

  由于书法大家的个人威信及影响,其提名范围及选择标准都反映了提名者的审美趣味和学术高度,提名者会相对谨慎,被提名者的创作态度会相对认真,否则将有损于双方的学术地位和名声,因此也就基本保证了展览的质量。

  由专业机构如书协、专业报刊、书法院等举办的提名展,由于出发的动机、目的、标准不尽相同,因此肯定会带有——或某种书风的倾向、或某种利益体的集合、或某个导向的执行者扫描等特点,其间利弊交叉,因此展览的质量不易得到有效的保证。而一旦失去影响力和号召力,提名展也就很难做出品牌并长期维系下去。
  但问题的最关键点却不在被提名的书法家到底是谁,而在书法作品本身的质量如何。我们一直以来几乎都将关注的热点放在作家——书法家本身,而少有将重点放在本体——作品本身,这是当代书法展览和研究的一个极大误区。一个曾经优秀的作家如果创作不出优秀的作品,甚至水平大幅度下降,难道还能称得上是优秀的作家吗?而仅仅因为其社会地位已奠定、其社会影响已广泛、其市场“票房”已保证就被这边提名来,那边提名去,各种现实的荣誉和利益纷至沓来,我不禁要问:如此这般到底有益于书法的发展还是有害于书法的尊严。

  4.个展分析

  个人展览一直都是书法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对一生的艺术成就回顾还是阶段性的成果展示,都能较全面、立体地展示出个人的总体风格和水准。一个成功的个展不仅需要精心的策划、准备、包装、宣传等诸多环节,还涉及到资金、人力、接待等非艺术因素的考虑,而展览场地的选择、展览作品的装裱、展览主题的设计也都直接关系到展览所取得的实际效果。 

    当然展览是否成功还是要以作品说话,离开展览主体——作品质量的一切喧宾夺主的噱头都是徒劳。但问题是在现实情境里,如果没有资金的保障和一系列学术、非学术的准备,书法家个人所希望达到的社会影响就会大打折扣。不过,你完全可以只考虑体现艺术水平,其他一切从简,这也是艺术家高尚人格的体现,是令人尊敬的。但在一个宽松、民主、平等、自由的现代社会里,我们应允许书法家的多元艺术选择。

  这也就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很多资金充裕、社会地位较高而艺术水平乏善可陈的作者完全可以举办世俗意义上成功的个展,此现象如今已屡见不鲜。虽然他们也渴望获得来自专业领域的首肯,事实上在强大的金钱攻势和泛政治影响下,熟谙生存法则的所谓专家们的赞美比你期望的还要可爱。

  而职业策展人已应运而生,在鱼龙混杂的个展面前,他们或许是整体质量的一个平衡点。其实如何避免个人面貌的相对单调和盲目五体并举,才是艺术家真正应该考虑的问题。

  5.联展分析

  由志趣相投或风格接近的数位书法家联合举办展览将蔚然成风。当一位书法家在各个方面渐趋成熟时,便不会满足于被动的展览和约稿通知。联展可以适当避免个人的面貌单调,又能相对展示完整风格,往往是流派产生的雏形。而带有阶段性探索成果的集体展示,可以增添书坛的活力。

  6.区域展分析

  我国的行政区域辽阔,以地区划分而进行的邻近省市自治区的书法区域联展数量会很多,代表单位集体亮相对作者有相当的荣誉感。作为文联或书协的正常活动开展,其点缀作用必不可少,但由于人际关系的复杂,派系主义的存在,代表的产生往往是一个各种力量平衡博弈的结果。因此其质量不要奢求,但亮点或许会有。我们既要承认这种现象的现实存在,同时也要对改变这种现象抱以良好的愿望。

  7.主题展分析

  以某一文字或文学内容为主题的展览让我们很期待。尽管书法本体的内容并不完全是书写的文字内容,但不可否认的是文字内容所承载的文学性、叙事性、哲理性同样是书法欣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书法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形式美感和诗词曲赋所体现的文字美、意境美、韵律美甚至音节美等应该是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过分强调某一方面都有失偏颇。

  主题展在当代并不多见,如何更加学术化、精英化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五、书法交流的格局——回归传统与新媒体、新资讯的广泛运用

  1.雅集和沙龙交流

  随着国力的加强,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雅集和沙龙交流会渐渐成为一种常态。书法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书友之间的切磋交流,以固定或不固定的时间、地点,相对固定的群体进行雅集,会成为很多书家生活的重要部分。其实这种形式在我国各个地方都很普遍,但会向更加自觉、硬件条件更好发展。雅集的层次和主题都会有所不同,但如何将重点突出在“雅”上做文章而不仅仅是“集”的声势浩大上,以致雅集变成了“赶集”,是值得雅集召集人深深思考的文化命题。

  2.新媒体、新资讯交流

  全球互联网的时代已然现实,通过网络学习、交流、展示使相当一部分书者在虚拟的平台上获得了极大的便利和自我满足。划时代的革命带来了划时代的影响,数字化技术使网络、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新资讯工具日新月异,异常快捷。网络和电子产品的使用者还会越来越多,如何利用先进的科技产品来为人服务,而不是代替人的思考和行动,是工具理性和人文关怀的哲学命题,此不赘叙。

  3.研讨会交流

  通过研讨会进行创作和学术上的交流,由于每个个体的艺术造诣不一,而艺术的标准从来难得统一,在深度与平庸并行的背景下,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4.主流媒体交流

  传统纸质主流媒体仍然是书者交流的一个平台,虽受到网络的很大冲击,但现在就言纸质媒体的消亡还为时太早。习惯性的力量注定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可能发生根本的变化。

  六、书法市场的格局——基础平台的建立

  1.拍卖市场

  目前当代书法家进入拍卖市场还只是极少数,当中产阶级在社会上集聚到一定比例时,社会的审美需求和审美口味会对书法作品有刚性需求。拍卖公司开始介入并慢慢规范是发展趋势,只不过这个过程会很谨慎并不会太快。书法家要有耐心,市场也要有耐心。这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及书法在人文社科中的地位都有关系。

  2.礼品市场

  不可否认书法作品是礼品市场里的一部分,私人收藏或私下交易都处在情理之中。其中的奥秘非我能力所及,故提出备案以俟来者。

  3.工作室、经纪人市场

  随着成名书法家的增多,以工作室和经纪人代理书法家作品的方式会逐渐普遍、规范。书法家作为自食其力的艺术工作者之一,售卖作品是无可厚非的生存方式。达到这一步并非易事,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和相当的知名度才会有良好的市场回馈。但市场的培养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才会渐趋理性,从来价值和价格都不会完全符合。

  七、书法文化建设的格局——量的积累与质的小幅度提升

  1.书法学科地位提升

  书法学科地位的提升是大小环境共同干预的结果。政府的重视、普及的基础、创作与研究的推进、社会整体对书法的认识、书法对人文学科的贡献等共同构成了书法的生态环境。

  2.书法跨界行为前景

  以书法元素而进行的艺术实验、现代派探索近30年来从未停止过。任何艺术门类的先锋派从不企求大众的理解。有关书法的跨界行为探索还将层出不穷,只是当它们脱离了汉字和书写时,已是新的艺术品种。

  3.书法国外交流、宣传、展览的频繁

  书法的国外交流、宣传、展览将络绎不绝。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国外对中国文化了解的需要等等都会对书法的辐射力推波助澜。但真要让外国人了解、认识、认同、喜爱中国文化,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预测还有200年的时间,那么书法呢?所以在这里我不做预测。

  4.书法衍生产品的广泛

  当书法越来越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时,书法的应用开始变得广泛。如公共景观艺术、工业产品的包装设计、书法的装饰应用、书法与瓷器的联袂等,还将带来文房四宝行业的兴盛。这个局面已然出现,并会随着书法地位的提高而越来越好。因为中国人原本就离不开书法,只不过熟视无睹而若即若离。难道不是吗?
  大众媒体对书法的认识

  大众媒体一直对书法的认识水平很低,猎奇、娱乐的误导影响由来已久,这与从业人员普遍缺乏书法基本素养有关。我们不要指望他们的认识水平会大幅度的提升,能少出常识性的错误、少用不负责任的夸张语言、多一点对待跨学科的知识准备、多一些对待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就会少伤害书法、少报道“伪书法家”、“书法神童”、“书法的……世界纪录”而赢得真正书法家、书法爱好者的认可。

来源:美术报 责任编辑:涾喏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组图:首届“孙过庭奖”全国行草书大展揭幕
• 北京画院将举行"金铁烟云—李可染的世界"书法篇
• “纸上谈兵”郑恩田书法展暨研讨会景峰画廊举行
• 组图:李岚清篆刻书法艺术学术研讨会在首尔举办
• 项德胜:一方徽墨闯市场 变化中传承千年工艺
• 莫让“跨界”成“忽悠”
• 中国书画十二家年度常设大展在京开幕
• 收藏书法作品不得不知的常识:如何不“出格”
• 《百家讲坛》主讲吕立新:投资书画得懂点美术史
• 第四届“西湖之春”国际少儿书法大赛颁奖举行
  • 首届天津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双年展 首届天津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双年展
  • 油画家沙志国的光色奏鸣曲 油画家沙志国的光色奏鸣曲
  • 中国楹联书画院天津首聘院士 中国楹联书画院天津首聘院士
  • 信王军、石磊双个展在泰达举办 信王军、石磊双个展在泰达举办
  • 天津美院国画系教师作品展 天津美院国画系教师作品展
  • 裘缉木、苏鸿升天津人美合展 裘缉木、苏鸿升天津人美合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