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理事、书法家、篆刻家、古玺印收藏家孙家潭2011年10月参加西泠印社国际印学研讨会报告论文。
孙家潭书法: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孙其峰题写侧跋)
孙家潭书法:恬淡去忧,有道而正 (扇面)
孙家潭篆刻:龙游九天紫气,凤舞四海东来
孙家潭紫砂铭壶
孙家潭紫砂铭壶
书法与篆刻同是线条造形的艺术,所不同的是,书法是用毛笔写就,而篆刻则出于刀刻之下。津城治印、藏印名家孙家潭既是篆刻家,也是书法家,在他眼中,铁笔毛锥、治石书字,本身就是一脉相承。“祖先的甲骨文、石鼓文、碣石、汉碑……都是用刀作笔,将文字‘写’下来,将灿烂的中华文化流传到了今天。作为印人,要善于用刀,也要善于用笔,把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孙家潭如是说。
其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入选国际国内重要书展并获奖,近年将书法、篆刻作品移植到紫砂壶与古砚上进行创作。近年作品应邀参加当代篆刻艺术大展、中国美术馆篆刻艺术邀请收藏展、中国篆刻艺术馆收藏展等。2008年篆刻作品搭载神舟七号参加“和平颂——神七飞天飞行艺术之旅”。出版物有《大风堂古印举——孙家潭藏古玺印杂记》、《孙家潭印存》、《庆堂铭壶》、《孙家潭艺踪》等十余种。
铁笔毛锥不可分
“刀即是笔,笔即是刀,写与刻是相互关联,分不开的”,这是孙家潭对书法与篆刻最直接的概括。
“先说篆刻,这是一门饮中华民族源头之水的艺术,十分古老。弘扬篆刻、爱好篆刻、学习篆刻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深远。前年西泠印社申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篆刻这种艺术形式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再谈书法,我觉得书法艺术由点和线组成,不管是什么书体,都是由一点一线组成文字,再由文字化成一行行的行气,最后由行气形成章法,创作出完整的作品,而点与线的结合、变化、急缓、快慢等表现形式直接反映了作者个人的风格。”孙家潭说,“我常用书法、篆刻两种形式创作一件作品,用甲骨文写成的书法‘五车书,万里路,三尺剑,一张琴’便是最好的佐证。”
孙家潭说,甲骨文属于大篆范畴,大篆字体具备象形字特征,个别字结体本身就已具备特殊的视觉效果,作品中的“五车”、“万里”、“剑”、“琴”等字,长短搭配,错落有序,给人“乱石铺路”之感,虽然与“匀称之美”差别较大,但同样是一种表现形式。另外,在甲骨文或金文中常见到有“合体文字”,作品中“一张”就是巧用此法。
孙家潭书法:刘邦《大风歌》
孙家潭书法: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好印不能“三缺一”
说到一方好印应该具备的条件,精通治印之道的孙家潭认为,立意、刀法、篆法、章法四者缺一不可。孙家潭解释说,立意就是指印文,比如说齐白石大师刻的一方比较经典的印——不知有汉。篆刻艺术的传承正是从秦汉印开始的,所以每一个刻印的人都必须了解秦汉印,不了解、不学基础是刻不好印的。齐白石作品中的“汉”正是指汉代的印章,实际上他正是知道有“汉”,此印文实乃自嘲也。再比如,“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吴昌硕先生曾经刻过一方名为“一月安东令”的印。吴昌硕先生早年并没有走艺术之路,而是想当官、走仕途。他在安东县当了一个月的县令,结果发现自己不擅长官场之道,于是便辞官回家。后来他刻了这方印记载这段人生过程,这五字印文浓缩了他的感受、人生过往、思想,十分有内涵,很经典。
二说刀法,写意风格的印章应该线条富有冲击力,印面吸引眼球。三说篆法,汉代印章的篆法被称为谬篆,谬是错误的意思。在一方印章里,有的字笔画繁复,有的字笔画简单,印面布局不均衡,于是古人就把笔画简单的字添加笔画,以达到填充印面、取得平衡的效果。这种加笔画的手法被称为谬,它使印面变得和谐、平均,有了美感。因为这种篆法在汉印里出现的时间长达几百年,而且运用次数很多,成为了一种典型,所以后来古人把这种篆法叫做谬篆,时至今日,古人的错误成了今人刻印的法则。能将这种篆法掌握好、运用好,也是一方好印的标准。最后谈章法,章法包括行与行、字与字之间的关系,还有边栏和字之间的关系,好的印章应该满足平稳匀称、疏密统一、边格相宜的标准。
孙家潭篆刻:宜子孙
孙家潭篆刻:带草生芳
说到一方好印应该具备的条件,精通治印之道的孙家潭认为,立意、刀法、篆法、章法四者缺一不可。孙家潭解释说,立意就是指印文,比如说齐白石大师刻的一方比较经典的印——不知有汉。篆刻艺术的传承正是从秦汉印开始的,所以每一个刻印的人都必须了解秦汉印,不了解、不学基础是刻不好印的。齐白石作品中的“汉”正是指汉代的印章,实际上他正是知道有“汉”,此印文实乃自嘲也。再比如,“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吴昌硕先生曾经刻过一方名为“一月安东令”的印。吴昌硕先生早年并没有走艺术之路,而是想当官、走仕途。他在安东县当了一个月的县令,结果发现自己不擅长官场之道,于是便辞官回家。后来他刻了这方印记载这段人生过程,这五字印文浓缩了他的感受、人生过往、思想,十分有内涵,很经典。
二说刀法,写意风格的印章应该线条富有冲击力,印面吸引眼球。三说篆法,汉代印章的篆法被称为谬篆,谬是错误的意思。在一方印章里,有的字笔画繁复,有的字笔画简单,印面布局不均衡,于是古人就把笔画简单的字添加笔画,以达到填充印面、取得平衡的效果。这种加笔画的手法被称为谬,它使印面变得和谐、平均,有了美感。因为这种篆法在汉印里出现的时间长达几百年,而且运用次数很多,成为了一种典型,所以后来古人把这种篆法叫做谬篆,时至今日,古人的错误成了今人刻印的法则。能将这种篆法掌握好、运用好,也是一方好印的标准。最后谈章法,章法包括行与行、字与字之间的关系,还有边栏和字之间的关系,好的印章应该满足平稳匀称、疏密统一、边格相宜的标准。
孙家潭篆刻:清风明月不用一泉买
传统学养需加强
对于目前有些篆刻家刻意追求时尚、融入时代风格的“四不像”印章,孙家潭感到十分困惑:“艺术作品当随时代是必然的,但必须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现在有些年轻人的作品,时代风气很浓厚,看上去很美,但是文化内涵几乎为零。从行内人的角度来看,只能从作品中看出‘浮躁’二字。这说明印外的功夫不到家,传统文化的积淀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通过时间的磨练,需要不断认识、学习、提高。”
孙家潭对于年轻篆刻爱好者的建议是不能一味埋头刻印,一定要加强书法的练习。“书法和篆刻是相关的,相辅相成的。现在的篆刻家多注重刻印,不注重写字,我觉得这是一个缺陷。很多书法和篆刻之间都有紧密联系,比如流畅、严谨的圆珠文与篆书、秦篆的风格相近,狂草书法则与大刀阔斧的印风很接近,所以写书法对于刻印有利无弊。”
另外,孙家潭还强调要加强传统学养。“我的老师杨鲁安,在收藏钱币、碑帖、字画、古玺印的同时,还进行各种学术研究、书法篆刻艺术创造、戏曲创作,我难望其项背;再拿我现在所涉猎的艺术范围和我的学生做比较,我收藏古玺印、文玩,写书法,刻印章、紫砂壶,他们多数人只具备印章方面的知识。因此,年轻一代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拓宽涉猎面,提高学养。”
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赠书孙家潭:万法唯心
孙家潭2003年在日本篆刻展现场。
恩师提携永难忘 知遇之恩难数清
世界上除了亲情、友情、爱情,还有一种感情是深厚的,这便是师徒情,因为它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多的是那份关怀的传递。在孙家潭的成长之路中,很长一段都得益于恩师蓝云和杨鲁安的提携,其中杨鲁安先生的关怀之情最让孙家潭记忆犹新。
20世纪八十年代初,孙家潭还在内蒙古察右前旗工作。一天,他接到了一封来自呼和浩特的信,信是老师杨鲁安写来的,原来老师看上了一件藏品,但手中资金不富裕,于是来信向他借1000元。说到杨鲁安先生,孙家潭是满心佩服,作为一名晓文字、精书法、富收藏、擅鉴赏、学识渊博的文化大家,杨鲁安先生对收藏的热情终生不减,看见好东西就忍不住要买。孙家潭当时也在小规模地搞收藏,他深知收藏者看见心仪的东西却无力支付的“痛苦”心情,很快就把钱给老师寄了过去。随后便忘记了借钱一事,因为他心里根本没打算让老师把钱还给自己。
1987年,孙家潭接到调令准备从内蒙古回天津工作,临走前,他来到杨先生家里告辞。得知他要回天津后,杨先生什么都没说,走到屋里待了半天才出来,手里拿着两个信封。杨先生把信封推给孙家潭说:“家潭,我是不同意你回去的,但是你若执意如此,我得给你‘开路条’。左边的信封里有两封信,一封是给王学仲先生的,一封是给天津书协的顾志新先生的,你到了以后把信转交给他们。右边的信封里是你当年借给我的1000元。”
孙家潭当即将右边的信封推回到了原位:“杨先生,多年来您对我的帮助、扶持数不胜数。当年全国书协举办第二届全国书展时,我还在农村工作组下乡,错过了作品征集时间,是您通知我把作品寄给您,您又通过内蒙古书协补寄到了北京的中国书协,这才有了我后来的入选。您对我有知遇之恩,今生能遇到您实乃幸事,我特别知足,这1000元我不能收下。”
孙家潭紫砂铭壶
孙家潭紫砂铭壶
孙家潭紫砂铭壶
爱护后辈做“雷锋”
杨鲁安先生不仅对孙家潭关怀备至,对孙家潭的学生也爱护有加。孙家潭的学生王云山早年参加西泠印社全国第四届篆刻评展,投稿后作品顺利入选。那时西泠印社经费紧张,就给投稿者都发了公函,要求每位投稿者交100元装裱费用于展厅装裱工作。
王云山当时在察右前旗工作的企业不景气,生活很拮据,便没有交费。过了交费期限后,西泠印社的工作人员给杨鲁安先生打来电话把情况说了一番,杨先生听了以后只说了一句话:“他会交钱的,放心吧。”第二天,杨先生便给西泠印社寄去了100元,在王云山不知情的情况下帮他交了装裱费。
一次偶然的机会,孙家潭才知道了这件事的始末,当时他和杨先生正谈到西冷印社的评展活动,杨先生方就此话题把事情讲述了一遍。最后,杨先生说:“家潭,你得说说王云山,为什么不交钱?全国性的展览对他这样的年轻一代是很重要的,这不是自毁前途吗?”此事之后,孙家潭对杨先生的敬佩、敬爱之情又多了一分,杨先生没有打电话通知孙家潭让王云山赶快交费,而是悄悄地替王云山垫上了钱,其对后辈的爱护提携、爱护之情可见一斑。
孙家潭书法:刘禹锡《陋室铭》
孙家潭书法:五车书,万里路,三尺剑,一张琴
书印结合的“福作”
《修善得福》是孙家潭个人比较得意的作品,因为有缓有急,气韵生动,在立意、用笔用墨以及章法方面都属上乘之作。“福”字在民俗中是喜庆的标志性符号,预示着一切顺利,幸运,是每个人内心最大的向往。孙家潭希望这件作品能够向人们传达从善如流的思想。
“从立意上说,我觉得这四个字很有意义,善来者善往,福往者福来,人要有爱心。从用笔、用墨和章法上,个人觉得比较理想。我用的是汉代篆书,也可以说是把刻印章才会用到的文字写到了书法里,印章和书法互通互动了。历朝历代写大篆、小篆的书法家无以计量,很难写出名堂,于是我用自己的方法,把刻印的文字用书法表现出来,篆体有所变化,形成了个人的风格。”孙家潭说。 (宋昕)
孙家潭简介
孙家潭,1948年10月生于天津,别署:庆堂、明堂、大风堂。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西泠印社理事、古玺印收藏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员、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员、天津文史馆员、天津印社社长。
其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入选国际国内重要书展并获奖,近年将书法、篆刻作品移植到紫砂壶与古砚上进行创作。近年作品应邀参加当代篆刻艺术大展、中国美术馆篆刻艺术邀请收藏展、中国篆刻艺术馆收藏展等。2008年篆刻作品搭载神舟七号参加“和平颂——神七飞天飞行艺术之旅”。出版物有《大风堂古印举——孙家潭藏古玺印杂记》、《孙家潭印存》、《庆堂铭壶》、《孙家潭艺踪》等十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