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美术网讯 1月上旬,“心迹双清——陈文明、范晓亮书法联展”在岳麓书院举行。作为湖南书坛的青年才俊,范晓亮的行书和行草,清新雅韵,挥洒自如,既深入传统,又具现代气息,得到业内好评。
范晓亮与书法结缘已20多年。就学于武冈师范期间,学校常开设书法课,是他接触书法的开端。而真正走上书法道路,是在1990年。当时,他家住在电影院旁边,每天下午,电影院聘请的临时工陈老师,要写电影海报,漂亮的“欧体”总是引来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围观,范晓亮也在其中。看久了,他对书法来了兴趣,经舅舅介绍,陈老师终于收他为徒。从楷书到行书,一练就是好几年。
1998年,是范晓亮人生的转折点,他从新宁县调到邵阳市工作。这一年,也是他书法之路的分水岭。随着看的展览多了,视野更宽广,他有了对书法的感悟,算是真正跨入书法的门槛。
除去启蒙老师,胡毅、林彰龙、鄢福初、龙开胜、李逸峰等书法家,都影响了范晓亮的书法道路。范晓亮回忆,胡毅是良师益友,带他走上从写字到书法的第一道台阶;林彰龙的狂草,让他感悟到另类的书法之美;鄢福初则给他指明了方向,让他先学董其昌,再习王羲之。龙开胜给他最大的启发,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美学观点。前几年,书法界掀起一股流行风,有人懒得在古人经典上下功夫,范晓亮始终坚持自己深入传统的方向,不去跟流行风。李逸峰对他的影响,是如何提升文化素养。
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在范晓亮看来,书法也有三种境界:匠人,解决技法问题;艺人,拥有艺术气质;文人,具备文化素养。范晓亮认为:“中国书法脱胎于传统文化,没有文化素养,字写得再好,也只是一个字匠,成不了书法家。”
范晓亮当过老师,后来成为公务员,有一段时间还是湖南日报的通讯员。不管做什么,练习书法始终是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很少参加应酬,下班回家吃过晚饭,就在由煤球房改成的书房内练字。在此次展览中,他创作的竖条“心净如水”,让参观者印象深刻。他的感受是,书法可以让人沉下心来,远离社会的浮躁。
作为“湖南省十大青年书法家”、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邵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他一直不遗余力推广书法。几年前,他出资成立了一个书法培训中心,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他觉得使命在肩,即便贴钱,培训中心也会坚持办下去。(记者 李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