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华作品
刘兴华作品
庞任隆
认识刘兴华,是在2006年的冬月,记得是一个雨过天晴的日子。受南通王个簃艺术馆的邀请,我带领陕西骊山书画艺术研究院的6位艺术家,来这里举办“西安风南通情六人行书画联展”。首先接待我们的是一个快言快语、厚道朴实的帅小伙子。“我是兴华,欢迎你们来南通做客!”之后的三四天,他一直陪同我们赏南通风光,搞交流笔会,样样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2年3月,由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策划组织举办的品牌展——“秦汉砖瓦拓片书画名家题跋艺术精品展”在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展出一月,在书画艺术界产生了良好反响。刘兴华得知这一消息后,第一时间给我打来电话:“大哥,你们的秦汉砖瓦展很有特色,能否来王个簃艺术馆展览几天,让我们南通的艺术家开开眼界?”我说:“行!”随后他就积极地张罗起来,多次打电话,索图录,要方案,跑手续。同时寄来了他的书法让我点评。
王个簃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大师,其崇高的文化理想、务实的艺术追求、孜孜勤奋的进取精神和不断探索的创新勇气,自然地让这位负责王个簃艺术馆业务工作的刘兴华“近水楼台先得月!”王个簃独具的人格魅力,独特的书画作品,刘兴华耳濡目染,心领神会。中国书法不仅是一门造型艺术,同时亦是一门“情感艺术”,有多大的感情和精力投入,就有多大的艺术回报,以至于成为个体生命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刘兴华的书法作品,我觉着有以下3个特点:
一是在传统中觅取营养。大凡学书者,魏碑是跳不过去的门槛。《始平公》的雄强茂密、血肉丰美、气势洞达;《杨大眼》的鹰隼攫食,气冲力沛;《孙秋生》的行笔丰实,尽其隶意;《魏灵藏》的舒展飞宕,奇姿雄态等等,都为我们展示典雅高古的气息。如果深入进去,研习不辍,一定能在“尚精贵似,厘清方圆,方笔主顿,圆笔主提,顿提有节,气象浑穆”中大大开悟;在“万豪齐发,墨液外拓,自成棱角,彰显力度”中取得收获。我们从刘兴华的魏书作品,如《明月几时》镜片中可以看到他学习吸收的轨迹。
二是在共性中寻找个性。书法艺术最高的境界,是不仅能深入进去,悟其精髓,而且能从古人的经典中走出来,形成个性特色。要做到这一点,说起容易,实现艰难。作为一个积极向上,奋发攀登的书法忠诚者,探索的步子一直在向前迈着。如有的在金文书法中揉进了草书,形成了“草篆”;有的在隶书中融合了方笔,形成了“隶楷”;有的在行书中激情连带,挥洒自如,形成了“行草”,这些有益的尝试,最终为个性特色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兴华赏其义,得其法,在魏楷学习中张扬出隶书的潇洒,为自己书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诸如《书有》联作品,是为这一方面的代表作。
三是在形式上追求创新。中国书法,从古到今,都是中国人的言志铭志、抒发情怀的重要艺术形式,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苏轼的《寒食帖》等等,成为千古流传的佳作。这些都是“纸本载体”。还有刻在名山大川石头上的书法作品,我们视为“摩崖载体”,如泰山摩崖书法,就因为他的观赏性、原真性和文化历史价值,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书法名山”,成为历代书法家朝拜的圣地。兴华选择了“木刻”,把自己心仪的句子,亲自动手,刻在了木头上,形成了强烈的立体感书法作品,可谓新颖别致,值得称道。
正当我的行文接近尾声时,兴华从南通打来电话高兴地说:“我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批下来了……”是啊,这几年来,兴华的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性的展览中入展、获奖,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愿兴华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攀登高峰,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