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详
黄自元是书法人物,此人书法好,还是理论家,他深入研究欧颜柳赵各体书法的“间架结构”,所编教材百余年来一版再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书法人。曾国藩是政治人物,慈禧太后夺权上台后,立即授他以江浙皖赣四省“剿匪”全权,他不负重托统筹指挥,终于消灭了太平天国,清廷得以苟延残喘。如今把曾、黄二人拉过来“面对面”,好像有点勉强吧?
不勉强。说起来,曾国藩相当羡慕黄自元。
当年老曾会试得中,成为“贡士”,殿试时名次却只排在“第三甲”。而小黄不得了,在稍后某届殿试中,竟然高中“榜眼”,也就是“第一甲第二名”。你说老曾羡不羡慕这小黄?
进入“第三甲”虽说也是中了进士,成了中级公务员,再混几年即有资格当县官,但与第一甲相比却有天壤之别。彼时参加殿试,确定第二甲一百二三十人,第三甲一百四五十人。殿试由皇帝主持,虽然皇帝可能胸无点墨,但他却要从这些人中“选”出前三名组成“第一甲”,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你想想,黄自元“一举成名”,这是何等的荣耀!
这就有点像是今天的书法大赛,拿了奖的类似于高中“一甲”,一鸣惊人;入了展的类似于得中“二甲”,皆大欢喜;入了围的略似于进入“三甲”,心有不甘。书法大赛能进入“第三甲”其实也不容易,毕竟是百里挑一,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名落孙山”者,还是幸运不少。可是人心不足,怨心易生,也很自然。
就说当年的曾国藩吧,此人每每谈及“出身”就不开心。人家第一甲那叫“进士及第”,第二甲叫做“赐进士出身”,而他们第三甲,仅仅是个“赐同进士出身”。曾国藩对这“同”字很讨厌,就做对联自嘲。他出个上句曰“同进士”,对个下句曰“如夫人”。“如夫人”就是妾,妾永远不能扶正为“夫人”,稍有今日“二奶”况味。所以“同进士”老曾总有做了“如夫人”的酸楚感。
自打书法圈也有了“殿试”(全国性书法展览也),这“一甲”“二甲”“三甲”的名堂也让人闹心。“二甲”不服气“一甲”,认为自己没人脉,若是有硬关系自己也可入“一甲”,拿个奖,立马成名成家,日进斗金。“三甲”会抱怨“二甲”,说自己不认识评委,要是认识个把评委,自己不就“入展”了?不就有“书法家”的“资格”了?那些长期“名落孙山”的书法百姓更悲催,他们看到有的党政官员、富豪乡绅随便一出手便入“二甲”,只能心生狐疑徒叹奈何。
抱怨是没有用的,名分既已确定,剩下的就是在“官位”上竞争了。你当了多大的“官”,那才是最后确定书法优劣的唯一标准。
黄自元出身“榜眼”,可官只做到道台,没几天就回家了。他是官场失意人,连个“副省级”都够不上,书法尽管好得很,可是没人买,穷了一辈子,只得研究“间架结构”打发时光。而曾国藩,封侯拜相,官居一品,这样,他的字尽管一般化,却是价值连城,片纸难求。曾国藩写字不好这是他自己承认的,他曾给儿子曾纪泽写信,说是老爸写字不得法,写几百字手腕子就痛得不行,这方面你可别走老爸的弯路。
你说这书法好不好有什么客观标准?没标准!对这一点,“黄自元”们可别想不开。
人事有代谢,世风古今同。时至今日,书法界的卖字情况居然仍是清朝模样!你小子是个“黄自元”?一边待着去!您是“曾相爷”?俺愿掏几十万元买您一张狗屁字纸。
黄自元,小小道台,比之如今的“书法官”,他连个省级书协的“理事”都够不上,谁会稀罕他?而将曾国藩比之“书法官”,那级别,可是相当地高了。
笔者就见过这样的“黄自元”。此人写字水平极高,这主席那秘书长根本没法和他相比。可是没多少人买他的字,原因就是他为人太过朴厚,没当上“书法大官”!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书协换届时,相关人士总是那样寝食难安,生怕自己当不上“书法官”,当不上“书法大官”。原来,都是私欲惹的祸。
书法官位本该是为书法事业谋发展的平台,却成了个别人争夺名利的名利场,真是叫人说什么好呢。这其中的某些“封建”因素,何时才能有所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