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帖》局部
董水荣
追随“尚意”书法思潮的源头,我们发现,唐代大草飞扬意态表现的累积为宋一代“尚意”书风开启了一扇窗口。张旭大草激荡高昂的情绪表达除了连绵的线条与跌宕起伏的章法,其间还有个别夸张的字态,这些夸张的字态都别具意象。苏东坡虽不喜草书创作带有“行为艺术”和“表演艺术”的气质,但唐人狂草对意态的捕捉给宋人带来了书法思想的启示。从草书的意态到行书的意态要有一系列的准备。应该说草书的意态表现相对抽象、自由,而行书的意态表现难度相对大些,字的结构不能减省,只能通过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连带、通过个别笔画的伸缩进行表现。
我们在品读《寒食帖》时最为突出的感觉就是其中放纵的竖画。在《寒食帖》里几乎所有的最后一笔竖画都被尽情地拉长,这在其他经典之作里是绝无仅有的。虽然将竖画拉长不是苏东坡的首创,颜真卿《刘中使帖》“足慰海隅之心耳”的“耳”字就有这样的一竖贯底,这一竖足见其英风烈气,但是仅此一笔而已。在《寒食帖》中却有多处,也就是说放纵的长竖在《寒食帖》中是作为颇具特征的一种表现语言。按照一般书写来看,一件不大的作品尽量不用重复的表现方法,有一二处长竖足够,但现在如果我们将任何一个长竖缩短,《寒食帖》的图式将会发生重大的审美意味的改变。“年”“中”“苇”“纸”四字的长竖传达出了书写过程中昂扬的精神风貌,与其他简洁果敢的短笔画相映衬,郁屈瑰奇,既别于颜真卿的激荡绵实又别于“二王”的精致精准,特具飞扬意趣。《寒食帖》之外很少能见到苏东坡在同一作品中有两处以上的长竖。
如果《寒食帖》仅有放纵的长竖作为唯一的书写特征,那《寒食帖》的意态也将索然无味。是什么让《寒食帖》的竖画有了动人的表现力?与放纵的长竖相比,《寒食帖》更有开张的撇捺,这种向左右开张的笔画使苏轼的字形大多呈现扁平状。其实在苏东坡其他的作品中,横势的字是其主要的结字特征。像《李白诗仙卷》的后半段,横势表现得特别充分。有时在开张的撇捺笔画之外,横画也有意张扬,并尽量压缩纵向长度,使苏字的结字比一般的书法更为紧密,字距也比较紧凑。这种开张横向的笔画给人以陌生的审美鲜新感,同时也调度着你由字态向意态情境上生发联想。《寒食帖》在苏轼众多的作品中既有开张横式姿态,又有纵势昂扬的姿态,因此比其他作品有了更为丰富而开阔的书法意境。
飞扬的笔画特征构成了《寒食帖》飞扬的结字特征。其结字方式与《兰亭序》《祭侄稿》有所不同。《兰亭序》有意识地塑造精准匀称的行书结字规范,这种规范带有行书结字的伦理,这种伦理力量源于中正的楷书架构,也就是说《兰亭序》精致的用笔在很大程度上是为结构服务的。《祭侄稿》的结字更多是依笔势而生,连绵的书写带有草书意味,所以其字形多外拓、笔势多圆转,偶尔也有方笔与侧锋来丰富字形与笔势。而《寒食帖》在结字方式上更注重字态变化与书写意境、精神状态的表现。赵秉文《滏水集》这样描述苏东坡的书法“似颜鲁公而飞扬韵胜,出新意于南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窃尝以为书仙。……如偃而复植,如堕而反妍;秋风水坡、春山云烟,此犹可略而言”,这说明了苏书字态飞扬、意态丰富的结字特征。苏东坡发现字态可以表达自己的精神状态,成为一种书写语言,所以在他的许多优秀作品里都能看到这种结字方式的意识。
《寒食帖》飞扬的结字特征并非笔笔飞扬,反而可以察觉到苏东坡更多的时候是在抑制飞扬的笔画,所以他的结字很紧密,而放的时候个别笔画就显得特别飞扬。这是与黄庭坚在意态表现上最大的不同。黄庭坚的飞扬基本上是笔笔飞扬,所以黄字缺少一种抑制的力量。相对纵势的字态,苏东坡更喜欢横势的字态,将笔画紧压,由此也被戏称为“石压蛤蟆”,比如《寒食帖》中的“今”“偷”“来”等字。也许向左右延伸的扁平状审美嗜好使然,在没有撇捺笔画的字形里,苏东坡有时也尽量压扁字态,比如“棠”“夜”“小”等字突破了常规的汉字形态。这种字形已经有意无意在打破《兰亭序》精美绝伦的字形结构。
与苏东坡亦师亦友的黄庭坚在《山谷集》中表述“东坡腕著而笔卧”,这应该是黄庭坚亲眼所见的常规书写动作,也许正是这种书写动作让苏字字态横生。但可以肯定的是,果敢的用笔、厚而密的笔画更让苏字字态有了生动的意象。实际上“腕著而笔卧”并不是字态横生的关键,因为《寒食帖》中纵向的字除了放纵的竖画,还有不少总体纵向的字,比如“势”“墓”“穷”等字,也就是说只要有意识把字写长,还是可以自如地写长。卧笔不是控调字态的主要原因。
《寒食帖》不但姿态横生,而且书写节奏的手感很丰富。放纵开张的笔画在书写时作不同方向的伸缩,那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书写体验。当笔画字形向上下放纵时意味着横向的有意紧缩,当笔画与字形向左右两边开张时意味着纵向的空间压缩,在不同方向的收收放放中构成了独特的书写节奏与手感。当熟练地掌握了这种节奏与手感后可以舒展自如,同时字形也随着手感不断生发意态横生并意气风发之感。
意态飞扬在“宋四家”中尤为明显,只有蔡襄回归了晋人清朗秀雅的书风格调。飞扬的字态代表那个时代主流的书法风貌,也代表了宋一代的创作理念。尤其是在北宋,离开了飞扬意态,你就无从辨识宋人书法与晋唐书法的精神面貌。在很多人眼里中国书法的发展更多是重复、模仿传统经典之作,这是所有学书者几乎不可逾越的法则。但几乎所有可代表时代的经典之作并非是传承传统最像的作品,而是准确地传达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基本的审美理想与精神状态的作品。宋代苏东坡最从容准确地传达出了这一时代的书写理念,黄庭坚辐射形的结字方式、米芾果敢的用笔方式则从另一个方面表现出这个时代的意气。《寒食帖》尤能代表宋人的意气,同时也是继晋人书法重风度、唐人善于抒情之后,宋人长于表意的重大转向,这也是《寒食帖》之所以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主要原因。所以董其昌在《黄州寒食诗跋》中赞云:“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