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郑逸梅选集》不可多得的印学文献第三十届中国兰亭书法节将于4月1日在绍兴启幕国际抽象绘画艺术家联展将在梅江国际艺术馆举办美国为何能常踞全球艺术品市场首位百余件意大利绘画珍品长沙展出朱德群作品:左手学术右手市场在创新中传承周家口木版年画浙派大师吴山明:虚实相生写我形当代浙派水墨画代表画家吴扬:笔尖的曼妙组图:怀念童真—窦良羽的艺术空间于悦将在天博举办“海派人物画浅说”专题讲座天津集邮首届钱币品鉴会在东马路集藏专卖店举行著名画家张蒲生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著名画家张蒲生:艺术家要保持一颗童心常怀好奇心著名画家张蒲生:提高欣赏能力,不用耳朵去买画著名画家张蒲生:花鸟画是考验画家“第一抹功夫”著名画家张蒲生:花鸟画与画家的精神和人格有关联著名画家张蒲生:有的画家吹得天花乱坠但未超前人“杨柳青年画产业”CI导入 让产业形象建立与提升著名画家张蒲生:我画麻雀的灵感源自生活著名画家张蒲生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实录 高清图:新疆和田羊脂玉“玉王”惊现津门高清图:“雷锋·我们与你同在”主题作品展在天津师大举行高清图:“墨韵芳华—曹善华书法作品展”今天开幕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吉祥物设计者郭振山做客天津美术网视频: 著名画家闫勇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视频:著名画家史振岭做客天津美术网视频:当代实力派画家马兆琳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视频:著名书法家马孟杰做客天津美术网视频:津门著名女画家刘正女士做客天津美术网访谈视频:著名画家孙长康做客天津美术网视频:著名画家郭凤祥做客天津美术网视频:著名画家吕少英做客天津美术网视频:津门画马名家李澜、程希斌做客天津美术网视频:著名书法家陈栋琨做客天津美术网

  •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 [公告]中国美协关于发展会员的严正声明
 • [公告]第二届全国青年水彩展初评结果
 • [公告]“金陵文脉”国画展征稿通知
 • [公告]首届八大山人全国花鸟画展复评结果
 • [公告]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部发布2014...
 • [展览]百余件意大利绘画珍品长沙展出
 • [展览]巅峰之作——毕加索的沃拉尔版画
 • [展览]尘影无华—赵东中国画个展
 • [展览]美丽中国·当代水墨小品扇面精品展...
 • [展览]台北举行“闽台三杰书画展”
 • [讲座]第四届CAMS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
 • [讲座]问津讲坛明讲述 艺术大师阎道生
 • [讲座]著名画家李魁正先生国画艺术讲座在...
 • [讲座]艺术讲堂之域外文化与中国美术之变
 • [讲座]北京匡时举办“二王”书法研究讲座
 • [笔会]滨海高新区名家书画笔会
 • [笔会]霍春阳在家乡清苑出席交流笔会
 • [笔会]天津红桥区政协举办书画笔会
 • [拍卖]培根名画8.65亿人民币拍出世界...
 • [拍卖]香港苏富比2014春拍
 • [拍卖]佳士得CEO:新的拍卖行动
 • [拍卖]苏州吴门2013年秋季拍卖会
 • [拍卖]北京歌德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
 • [活动]天津第二届民企职工书画艺术展
 • [活动]山东“百馆千场讲座迎十艺”
 • [活动]2013中国土耳其文化年
 • [活动]2013军械库艺术周观展必备
 • [活动]站台中国跨年展“丛林II ”启动...
首页 >> 书法 >> 正文

《郑逸梅选集》不可多得的印学文献

天津美术网 www.022meishu.com 2014-03-30 23:17

张小明(杭州) 篆刻 释文:兰亭序(全文)
张小明(杭州) 篆刻 释文:兰亭序(全文)

    孙立仁

  郑逸梅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文史掌故专家。他早在辛亥革命之初,即以文章闻名于海内。他的一生,与书画、篆刻家交往甚密。他对篆刻界的名人轶事了如指掌,对篆刻创作有着独到的欣赏角度和很强的艺术鉴赏力。《郑逸梅选集》1、2、3卷中有200余条印学史料,记载了清末民初篆刻家们的趣闻、艺术品格以及篆刻技法和印学审美情趣等等。这些印学史料,有别于以往印学史料就事论事的文字记载,而是把活生生的印人生活、社会活动纳入其中。现今的印学研究,缺少的就是对印人的人性及品格的研究。这也正是本文研究探索的一个努力方向。然而,由于《艺林散叶》、《艺林散叶续编》纯系钩稽艺林掌故,语言简约,十分零散,本文据此研究其印学史料价值,也就有了某种局限,此乃无法之法。

  一、印人轶事

  印人地位往往不如书画家地位高,书画家名气大,而书画家所用的刻印之人却不显,这是不正常的。《郑逸梅选集》记载了不少印人奇闻轶事,弥足珍贵。先看看该书记载的张大千和陈巨来的友谊。

  大千早年所用印,大都自刻。中年印便是巨来镌刻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大千重来上海,举行画展。大千有一习惯,每隔5年,必将所用印章全部换掉,不但一新面目也防着有人制造假画,鱼目混珠。这次携带画件较多,大多没有钤上印章,因请巨来在半个月内刻到60方,以应急用。巨来瘁力尽劳,竟于两个星期,刻竣报命。大千大为高兴,许巨来今后索画概不取酬。(《郑逸梅选集》第二卷 P433)

  记录张大千用印的文献不是很多。张大千每5年必将所用印章全部换掉,主要是防别人造假,谁料到陈巨来一次竟给他刻了 60 方。张大千说是“五百石印富翁”,其所藏用印可达2000余方,且多为名家所治。坊间所传的“大千早年所用印,大都自刻,中年印便是巨来镌刻了”,大致相同。张大千一生用印,主要用的是陈巨来的。两人的私交甚好,是别人不能与之相比的。《郑逸梅选集》又云:

  1948年,巨来的父亲渭渔老人病重,每日需服羚羊角,这是很贵重的药剂,颇感力不能胜,大费踌躇。大千闻知,立绘一仕女,一山水见赠,都是单款,便于善价而沽。这山水为一手卷,用的是元人写经纸,水墨不设色,很为高古,以纸色灰暗,题为《岷江晚霭图》,渭渔老人爱不忍释,曾说:“其他画都可割让,这画留以自赏了。”(《郑逸梅选集》第二卷P433)

  在张大千心里,印人的地位还是很重要的。为了给陈巨来父亲治病,张大千特意画了两幅画,让卖个好价钱。同时,也印证了张大千与陈巨来的友情。

  陈巨来还为很多名家治印,如郑逸梅所记:

  “吴湖帆所用印一百数十方,其中颇多为巨来所刻。”(《郑逸梅选集》第二卷P68)

  “谢稚柳所用印章六七十方,大多为陈巨来所刻。”(《郑逸梅选集》第三卷P36)

  陈巨来是赵叔孺的得意弟子,“自谓生平作印达三万方,自视可存者,三百余方而已。”(《郑逸梅选集》第三卷P54)还有不少书画家得到了陈巨来的印章。

  印人转益多师,赵古泥大概是最典型的一位了:

  赵古泥幼年,为药铺学徒,喜刻印,苦无师承,适有吴昌硕高足李虞章,与药铺掌柜者相熟,见古泥刻印,大为欣赏,认为可造之材,因以己之心得传授之,且赠以《六书通》。某岁吴昌硕游虞山,李即介绍古泥从之学刻。昌硕劝古泥辞谢铺务,住居彼之契友沈石友家。沈收藏古印、古砚、法书、名画甚多,古泥摩挲观赏,艺乃大进。(《郑逸梅选集》第三卷P271)

  徐悲鸿最有趣,他请齐白石刻了寓意深刻的一方印:

  徐悲鸿钦佩齐白石篆刻,因请白石刻“见贤思齐”印,齐者齐白石也。(《郑逸梅选集》第三卷P378)

  “见贤思齐”一词,见于 《论语》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句。徐悲鸿用典,把“齐”字具体化到一个人的身上。说明徐不单单时常想着齐,还要以齐为榜样看待,一语双关,饶有趣味。

  二、印人品格

  书家极重人品论,强调写字先做人,篆刻家也是如此。人品好,格调才高。

  先说人品好的:

  邓拓刻一闲章:书生之气不可无。(《郑逸梅选集》第三卷P313)

  郑逸梅老先生所说的“书生之气不可无”之闲章,他后来更正是“记错了”。正确的印文应为“书生习气未能无”。“书生之气不可无”说得肯定、生硬,而“书生习气未能无”则委婉、含蓄。“邓拓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直到1957年春,邓拓猝遭厄运,才命运多舛。”邓拓,从骨子里是个文人,一旦遇到挫折时自然会坚持自己的那分纯真,而发出“书生习气未能无”的感慨与自嘲,这也是其刚正不阿之人品的凸现。

  印人也有很“另类”的,如:

  印家邓散木一度以粪翁署名,榜所居为厕间楼,朋好访之谓登坑,作书常钤:不可向迩、逐臭之夫、粪土之墙不可污之、遗臭万年等印章。(《郑逸梅选集》第三卷P20)

  他(邓散木)住在上海山海关路懋益里,以别署粪翁,故榜其居为“厕间楼”,且自刻小印“遗臭万年”、“逐臭之夫”。开个人书法篆刻展览会,请帖印在上厕用的草纸上,行径的确有些怪诞。(《郑逸梅选集》第二卷P741)

  这两则材料,都表现了邓散木的孤傲品格。

  印人也有人品不大好的,汤临泽便是其中之一:

  他(汤临泽)又潜心研究复制宋元书画、仿古陶瓷、铜器、碑帖、古纸、竹刻、砚台、印章等,先后共三十多年,所制和真的一模一样。……当时,镇江有一大户人家拍卖家产,临泽买进一大批犀牛角料,又购了一本印谱,他根据印谱,用犀角仿制了一大批明代官印,古朴浑厚,绝类真品,被一粤商看到了,大为赞赏,善价买去。粤商请吴昌硕、丁辅之,各写鉴定识语,还特制了银质印盒,非常精致,也请寄苇去观看。此后粤商远渡重洋,把这批印都带了出去。寄苇才把仿制的内情告诉了昌硕,昌硕拍案大骂说,“汤临泽这小子,竟骗到我老子头上来了。”过几天,寄苇陪同临泽拜访昌硕,昌硕非但面无愠色,且一见如故,此后临泽便成了缶庐的常客。(《郑逸梅选集》第二卷 P101)

  三、印学技法

  篆刻毕竟是艺术,艺术就离不开技法,对此《郑逸梅选集》中也记载了不少关于印学技法的论述:

  赵叔孺对陈巨来说:“刻字章法第一,事先必须篆得好,刀法尚属次要。如汉印中有太医承印四字,太字和医字笔画一多一少,宜排列妥善,视之均称顺眼,多者不觉其多,少者不觉其少,这便是章法。”(《郑逸梅选集》第二卷P739)

  赵叔孺,是陈巨来、方介堪等人的老师,与当时篆刻界名声显赫的吴昌硕齐名。他在学生中,最器重陈巨来,陈巨来得其真传也最多。

  篆法,写篆书和进行篆刻之法。宋·陆友仁《研北杂志》卷上:“篆法自秦李斯,至宋吴兴道士张有而止,后世的有所据依。” 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篆法刀法,精妙入神,恐近时人,未必能若是也。”

  易大庵刻印刀,从不磨砺,谓愈钝愈佳。(《郑逸梅选集》第三卷P225)

  易大庵这里也重视刀法,只不过他与吴昌硕都喜用钝刀,如同有的书家用秃笔写字一样,追求一种苍劲的效果。这种技法,他人也不必都来仿效。

  他(马公愚)曾说,秦汉人作篆,如北京人操京语,幼儿习之,纯出自然。唐宋以后人作篆,则如闽粤人的硬学京语了。他(马公愚)对于金石篆刻,功力尤深,直入秦汉之室。(《郑逸梅选集》第二卷P92)

  马公愚先生说的还是个篆法的问题,他用类比法说明秦汉人作篆是出于自然,直追秦汉是印人的终极目标。那为什么今人写不过古人,又刻不过古人呢?简而言之,是一个时代与另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环境变了。当代的中国人,都在使用电脑键盘,再过50年或更短的时间内,中国人中恐怕只有书法家们才会动笔写字!

  四、印学审美

  艺术讲审美创造,篆刻创作欣赏也离不开审美。对此郑逸梅也有论述:

  钱瘦铁于书画篆刻,受三人影响颇深:于郑大鹤得其雅逸,于俞语霜得其苍茫,于吴昌硕得其古泽。(《郑逸梅选集》第三卷P163)

  “钱瘦铁(1897—1967)名崖,一字叔崖,号瘦铁,别号数青峰馆主、天池龙泓斋主等,江苏无锡人。中国画会创始人之一。擅长中国画及书法、篆刻 。山水画师法石涛,曾被誉为“江南三铁”(吴昌硕称“苔铁”、王冠山称“冰铁”)之一。”我以为,钱瘦铁的艺术成就主要是在篆刻艺术上。其篆刻取战国金石文字之神韵,熔铸入印,自创一格。

  李叔同能治印,曾与陆丹林书谈及其印云:昨午雨霁,与同学数人,泛舟湖上,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首,不觉目酣神醉,山容水意,何异当年袁石公游湖风味,惜从者栖迟岭海,未能共挹圣湖清芬为怅耳。薄雾归寓,趁兴奏刀,连刻七印,古朴浑厚,自审尚有是处。(《郑逸梅选集》第三卷P62)

  如上文字,记录了李叔同的生活与篆刻中的一个细节。李叔同在与朋友泛舟,领略了西湖的美好风光,心情好,自然创作状态也好。乘兴奏刀,借助外界因素,将山光水色、美好心情一一纳入篆刻之中,古朴浑厚那是自然的。王羲之酒后书写出《兰亭序》为千古之作,不也是这个道理吗?

  也有从反面来谈印学审美的:

  刻印者,有高甜心其人,所拓印谱,请邓散木题识,邓用《吊古战场文》“秦欤汉欤”4字题之,讥其不伦不类,非秦非汉也。(《郑逸梅选集》第三卷P134)

  邓散木给高甜心的印谱题李华《吊古战场文》“秦欤汉欤”4字,讥讽其印“非秦非汉”,亦即不古雅。印人心仪的是秦古玺和汉印。

  赵叔孺也有类似的观点:

  他(赵叔孺)的弟子凡七十二人,以陈巨来为最早……并对巨来说:“你最好多学汉印,不必学我,学我即像我,终不能胜我了。”(《郑逸梅选集》第二卷P435)

  唐人李邕曾说:“学我者死,似我者俗。”赵叔孺与李邕的看法是类似的,都是强调要学古人,与古为徒。如取法太近,就不利于艺术的健康发展。

  《郑逸梅选集》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已经出到第六卷了。之所以称之为选集,是因为不是作者的全部著作。但它基本涵盖了作者的作品,特别是文史掌故部分。书中大部分事情发生在清末、民国时期,就今天而言,有一定的历史感。因此,我在通读中摘出了200余条印学方面的史料,以备研究。现在看来,它们尽管零散,却是不可多得的印学文献。 (节选)

来源:美术报 责任编辑:涾喏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吴昌硕:苦铁篆印器重青田
• 孙家潭甲午篆刻新作《清晨窗前有喜鹊声声》
• 李士启指甲大小石头上雕刻雷锋题材印章
• 雨夜读印——蔡大礼陶印随感
• 涉足砖雕20多年 砖雕爱好者雕出《百马图》
• 篆刻为什么这样红 市场前景如书画一样欣欣向荣
• 中国首届篆刻艺术名家作品收藏展在广西开幕
• “燕京印派李羊民篆刻艺术展”在北京举行
• “心灵印记”—侯勇篆刻品读会暨作品观摩展举办
• 揭秘齐白石篆刻收藏第一人
• 让世界认识印学文化 中国肖像印10月走进卢浮宫
  • “从白洋淀到大天津”薛福顺油画展 “从白洋淀到大天津”薛福顺油画展
  • 经典与传承—京津油画作品展 经典与传承—京津油画作品展
  • 方勇作品亮相智慧山艺术中心 方勇作品亮相智慧山艺术中心
  • 天津女书画家展力作 天津女书画家展力作
  • 马寒松画瓷 马寒松画瓷
  • 原·本无界柏瑞当代水墨作品展 原·本无界柏瑞当代水墨作品展
网上美术用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