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傅德锋
中国书法在经历了新时期展览文化30多年的狂热之后,表面上一度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局面。平心而论,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缺点、不足甚至是失误也是在所难免的。成绩在于有效地宣传和普及了中国书法,书坛呈现出一种多元发展的良好格局。但不足在于图式化、市场化、功利化过强,真正有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的作品鲜能一见,崇高的艺术精神和理想追求被逐渐消解,趋于娱乐化、快餐化。人们一窝蜂地为了追求短平快,揣摩评委,跟风逐潮,以致缺乏个性,千人一面矣!之所以导致这种局面,非某个个体所致,实乃普遍之社会风气使然也。
方今二王书风占据主流,秦篆汉隶唐草宋行兼而有之,无论篆隶还是行草,除个别人有所建树之外,大多皆为追风者。而传统以外,“现代书法”在经历了一番风起云涌般的热闹之后,也逐渐趋于沉寂,不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其实,在笔者看来,无论是传统书法阵营还是在现代书法阵营,我们所缺乏的不是艺术热情和所付出的艰辛,而是缺乏认识深度和思想高度。而任何艺术探索一旦缺失了这一点,将注定不会有大的作为。很多书家其实并不缺乏临帖功力,但却一直走不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来,原因恐怕正在于此。
发迹于安徽而成长于深圳的陈求之先生立足于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借鉴“现代书法”而不沉迷于既往,试图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一条新路。近年来,他提出了“水墨文字”的艺术理念,以汉字为载体,以传统的笔、墨、纸作为创作材料,以老庄哲学思想为指导,结合现代理念,深入挖掘所选择书写的文字内容之深层含义。他认为,汉字本身具有神秘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传统意义上的书法不可能淋漓尽致地表达一种汉字(包括单字、词组、成语和诗词)之形义二者高度结合的特殊意境。而以往人们所沉迷的“现代书法”也没有成功地完成这一使命,多年来的探索大多流于笔墨游戏,空洞无趣,莫名其妙。而相当一部分“现代书法作品”脱离了汉字书写,已经与中国书法的本质精神背道而驰。
在他看来,相对于传统书法而言的“现代书法”,还存在很大的开拓空间,而以往的从事现代书法探索的艺术家们又大多缺乏比较深刻的思想认识和开拓精神以及表现能力。因此,他们尽管在口头上雄心勃勃,而在实际创作上却往往乏善可陈。有鉴于此,陈求之在梳理研究新时期书法热兴起以来的各种创作思潮和创作成果的基础上,经过深入思考和艰苦实践,不断探索,积累经验,逐步调整,开拓自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创作理念以及表现方法。
他的创作尽可能保留传统书法特别是草书的笔墨元素,结合自己在园林设计、油画国画创作当中所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开始了自己“水墨文字”探索的征程。他对具有深刻内涵的单个汉字、词组、成语和古今诗词为书写内容的众多作品都有较强的驾驭和表现能力。他的作品,在点画的浓淡枯湿、结字的疏密变化、笔势的起伏开合以及字内空间、行内空间和通篇的布局处理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和特殊的视觉效果。尤其是在文字的造型与意象的结合上颇具匠心。
陈求之的作品,主要以传统的行草书特别是草书作为创作元素,强化了水墨趣味,突出文字造型的立体空间感。但其作品又与那些江湖杂耍和庸俗书写具有本质性的区别。这种区别在于其首先在作品精神气象的追求上颇为与众不同,因为他自始至终是把自己的创作定位在传统笔墨与文字精神二者高度结合的基础之上的。基于这样的考虑,他在传统书法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特别是对历代草书大家的作品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学习研究。从其线条的厚重使我们看到了颜真卿书法的影子,从其长枪大戟般的横竖撇捺,使我们看到了黄庭坚草书的神韵,从其点画的苍茫迅疾,使我们看到了张旭怀素和徐渭书法的元素,从其酣畅淋漓神采飞扬的笔势使我们感受到了毛泽东草书的雄肆和奇伟……其作品的大疏大密、空旷自然来自于对八大山人的作品的深刻领会,而他将八大的冷逸静穆转换为他的豪迈奔放。与此同时也适当借鉴了吴冠中水墨汉字的某些表现方式,使其具有更加丰富的信息含量。而观者在产生这诸多联想的同时,也实实在在体会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新奇之感,那就是书中有画,画中有诗,书意、画意和诗意高度结合,这样的表达,使观者的眼球在受到强烈刺激之后并不感到疲倦,而是津津有味地去进一步细细品味。他的书写方式极具个人特点,手握长毫,先饱蘸清水,然后再蘸浓墨,略作沉思,意在笔先,突然下笔,点横撇捺、起承转合便在洁白的宣纸上舞动起来。时而迅疾,时而舒缓,时而高昂,时而低落,激情挥洒当中,时有出现诸多出人意料之笔,为整幅作品增色不少。如他的巨幅作品《李清照·渔家傲·记梦》,一改从右往左的传统书写方式而为从左向右,大笔淋漓,一气呵成。开篇“天接云涛连晓雾”一句即风驰电掣,先声夺人,雄浑奇诡的造型较好地体现了此一词句所包含的意象和思想内涵。接下来渐趋舒缓,仿佛进入一种从容不迫、娓娓道来的叙事阶段。紧接着又一次进入新的高潮,之后又转入平缓,平缓之后又是高潮,高潮之后进入尾声……跌宕起伏,回味悠长。在这件作品中,哪怕是在低潮阶段,也有很多处精彩呈现,如“舞”字、“长”字、“人”字、“鹏”字、“蓬”字等等。体现出作者对词作本身含义的深刻理解和超乎常规的表现能力。
类似的巨幅作品还有多件,均有别具一格的表现方式。至于其他作品,更是不一而足,全面、系统、立体式地体现出了他驾驭文字和笔墨的非凡能力。事实上,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好的作品总要给人以超拔不穷反复回味的美感,而陈求之的作品便具有了这样的特质。
无怪乎范迪安先生看了之后,大为赞赏,欣然提笔,为陈求之写下了“笔开新境”4个大字,给予充分肯定,并亲自担任他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著名美术评论家陈履生先生也积极撰文给予肯定和鼓励,反映出他们对书法创新的密切关注和期望之情。
也许陈求之的“水墨文字”探索,还不能在短期内为更多的人所认识,但他的特立独行的创新精神和创作成果已经引起了一些识者的重视。撇开传统书法不谈,如果说“现代书法”创作会卷土重来的话,也许正是陈求之的这一次展览引发了“现代书法”的“第二次革命”。因此,我们无需给他太多的赞词,也不必过早去否定他的价值,所谓的结论,其实还有待来日。
(本文作者系著名书法评论家)
陈求之书法:出发 97×180cm 2011年
陈求之书法:无愧 97×180cm 2014年
陈求之书法:激扬文字 激扬世界 124×248cm 2011年
陈求之书法:刘邦《大风歌》 280×1680cm 2013年
陈求之书法:毛泽东《沁园春·雪》 280×2520cm 2013年
陈求之书法:亮剑 124×248cm 2014年
陈求之书法:孟浩然《春晓》 49×180cm 2014年
陈求之书法:曹操《观沧海》 70×240cm 2014年
陈求之
陈求之,1965年出生于安徽望江县。自幼随父学习书法。1993年开始涉足油画创作,2009年开始从事现代书法创作。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中共中央党校、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武汉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等地展出,并被相关单位收藏。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有《激扬文字——陈求之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