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
- 展览
- 讲座
- 笔会
- 拍卖
- 活动
天津美术网讯 河北保定老人张木森为抢救频临失传的《百体千字文》,历时10年,潜心研究,最终用蝌蚪文、龙书、穗书、梅花篆等125种字体临撰成功,并成书出版,收徒授艺。
《千字文》与《三字经》、《百家姓》同为古代蒙学读物的代表。《千字文》即由一千字组成的韵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囊括了天文、地理、历史、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深入浅出,易诵易记,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相传,南朝梁武帝时期,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奉皇命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1000个字,编纂成文,其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千字文》。《百体千字文》,即汇集历代名人百余种字体而成。
26日上午,记者在张木森老人家中看到,一幅长约2米,宽约1米的《百体千字文》书法条幅悬挂于客厅中,甚为醒目。全文每8个字为一种字体,虫鱼鸟兽、日月星辰等皆成为笔画。其中,龙书的每一笔开端都是一个龙头,龙嘴、犄角清晰可辨,字体造型亦书亦画,异常精美。龟书、鸟书、竹书、梅花篆等字体同理。
今年已75岁高龄的张木森老人告诉记者,这是其熟练书写百种字体后,临撰的第五遍《百体千字文》。除小篆字体外,其余近百种字体已濒临失传。
据张木森介绍,自己在退休后偶然发现,当前的《百体千字文》除爱好者、研究者收藏外,社会上已很少流传。各大出版社字库里没有底版,而能写出这种文字的人也十分少见。眼看这一项中国传统文化瑰宝面临断代危机,一生热爱书法的他,在2004年开始萌生了学习《百体千字文》,并临撰、出书的念头。
张木森说,《百体千字文》字体造型奇特,除需过硬的书法基础外,还要懂绘画。而临撰最大的难点在于,每种字体的用笔和结构各不相同,每写完一种字体,都需要静下心来调整思路,待心中明确另一种字体的特点之后才能下笔。“我在书写时,精力会高度集中,就像睡着了一样,听不到外界任何声音。”
张木森称,其临撰的第六遍《百体千字文》已于2013年11月份正式成书,并出版发行。该书对每种字体的出处都做了详细注解,还带有中文拼音和英文翻译。
张木森透露,为将《百体千字文》更好的传承下去,他已收了10多个徒弟。其中一位徒弟大胆创新,把《百体千字文》与烫烙技术相结合,将传统文化运用到了现代工艺中。“我一定要再健康的多活几年,力争让《百体千字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对此,中华文化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保定国学学会副会长徐万宏表示,历朝历代,每出现大事或者产生某种自然现象,古人就会创作一种文字。例如,“竹叶书”就是三国时代关羽所创,关羽当年要离开曹营回刘备身边时,画了一幅《风竹画》留给曹操,这幅画中簇簇竹叶组成20个汉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该图流传于世,逐渐衍化成“竹叶书”。可见,每种文字的创立都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情节和社会事件,张木森整理的《百体千字文》,对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秦统一六国后,焚烧古籍,统一使用篆书,导致蝌蚪文、甲骨文等古文字一度濒临灭绝,因此,张木森等人对古文化的抢救和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木森,河北保定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先后任教于人民大学、华北电力大学,2000年退休,现为中国老年书画协会会员。其作品曾获“莲花杯”全国中老年书画名家庆澳门回归十周年邀请展一等奖,“长城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等。(吕子豪 徐颖哲 董莹)